王 冰
河北省廊坊市第一實驗小學
《新課程改革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更高要求,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快樂學習,促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感知語文文字的獨特魅力,而微課的應用則可落實語文新課程改革要求。其中,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生字既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點內容,也是其難點之處。因此,如何運用微課突破重難點生字教學,成為教師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微課的應用可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狀態,起到學生學習效率的作用。也就是說,基礎水平較高的學生,可在自主學習環節中增加其他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基礎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只需要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即可,學生可在計算機、平板、手機等載體上靈活調控微課視頻的進度,對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循環多次播放,這對學生生字知識的查漏補缺具有良好作用。
微課融入小學生字教學有利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生字課堂上進行互動交流。在微課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單單是生字教學活動開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生字學習的引導者、啟發者、推動者和輔助者,學生觀看微課視頻,結合語文教材理解生字知識點,在了解基本學習內容的同時,可提出自己的疑惑見解,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或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在交流討論中促使學生思維處于活躍狀態,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對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透徹詳盡的研讀語文教材,結合當前學生生字學習情況、生字教學目標及生字書寫難點、重點,對微課視頻進行精心設計,適當性地在視頻中運用特效,視頻制作時間控制在3分鐘以內,通過微課學習,達到減少錯字的目的。值得說明的是,生字微課視頻以動畫、圖片等方式呈現出重難點生字的書寫,豐富微課視頻內容的同時,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以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找春天》一課中的“蕩”字為例,這個字很多同學會弄錯間架結構,此時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微課短視頻,插圖動態小朋友蕩秋千的視頻,把“蕩”字的草字頭想象成秋千,這樣去記憶“蕩”字的結構。
微課對教師教學角色提出明確要求,教師要轉變為學生生字學習的引導者、啟發者和輔助者,在生字教學中提出的教學問題要靠近學生最近發展區,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也就是說,在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后,教師要歸納整理學生生字預習中遇到的學習問題,圍繞這些問題創設生字教學情境,營造寬松愉悅的生字教學氛圍,這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具有良好作用。
以部編版二年級下冊《鄧小平爺爺植樹》一課中的“滿”字教學為例,教師可利用微課創設倒水的教學情境,面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如果一直倒,會出現什么情況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滿”字。水越來越多,杯子就盛“滿”了水,所以“滿”字是三點水,左右結構的字。通過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可實現微課與小學語文生字教學的有效融合,充分凸顯主體地位。
在小學重難點生字教學中運用微課時,教師要時刻以學生為核心。也就是說,教師要意識到學生的重要性,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生字教學活動,針對微課視頻中的內容向學生提出相應問題,隨后組織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在分析問題、討論問題、研究問題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實現生字知識的有效內化。同時,在學生討論活動結束后,教師要讓各小組對問題解決的答案作出歸納總結,每個討論小組派一名學生展示本次討論研究成果,展示完畢后由教師對小組進行評價。
例如:在部編版一年級語文《動物兒歌》中的生字教學時,教師可利用微課為學生展示“間”字的書寫步驟,在教師語言講解的同時,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并且在田字格中書寫練習筆順。教師游走在學生當中,巡視學生的生字書寫情況,對于學生存在的書寫問題加以糾正。經過幾分鐘的練習以后,教師邀請班級內的學生展示自己的生字書寫成果,其他同學要認真觀察展示學生的書寫成果,找出其優點及不足之處。
微課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產物,將其運用于生字教學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師生和諧關系構建具有良好作用。因此,對于教師而言,要重視微課的運用,妥善處理好微課與生字教學、生字書寫之間的關系,借助微課的應用,突破語文生字教學的重難點,逐步提高小學生的生字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