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婕
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學校九龍湖新城分校
當前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學生主體作用這一目標的有效發揮,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開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實現學生的主動學習,如何針對性的解決不同層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面對的各種問題,實現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的進一步提高,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面對的主要問題。本文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1.教學中教學較為單一。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依然無法擺脫傳統語文教學手段的束縛,往往側重于語文知識點的逐個灌輸,阻礙了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養的提高。
2.教學中學生參與性不高。傳統語文課堂雖然部分教師也進行了一些課堂改革,但依然無法擺脫傳統教學手段的影響,其教學改革流于形式,手段和方法依然無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部分教師的教學思維還沒有得到有效的轉變,這些因素阻礙了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3.教學手段和內容較為單一。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課堂往往是教師、黑板、學生三個要素,在這樣的環境里課堂教學不可避免的過于死板且缺乏創新,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
1.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明確教師自身的定位。小學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獨特的特點,因此要使學生有所收獲和提高,使學生能夠在進行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并掌握好相關的語文知識。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明確自身的定位,應該始終將自己擺在一個引導者、啟發者的做的位置上,針對每一個學生使學生發揮其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為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打下基礎。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桂林山水”這部分內容的講解時,教師首先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做好的課件,利用多媒體導入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通過這樣直觀生動的視音頻、視頻資料,學生就能夠快速的進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其次,通過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演示,學生能夠快速的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并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相應的知識,同時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產生了情感的共鳴,使學生能夠全心身的投入到相應的課堂教學中去。
2.注重良好教學情境的創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情境的良好創建進一步激發了課堂活力,實現了學生的有效學習,良好的教學情境將課文中復雜及難以理解的問題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獲得了更加有效的學習途徑,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而多媒體技術直觀、生動的特點,剛好與語文教學的特點不謀而合,因此將多媒體技術融合與小學語文教學,實現了教學情境的有效構建,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了條件和基礎。例如,在進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部分內容的講授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與課文相關的圖片或視頻素材,建議讓學生能夠對文章有一個直觀的生動的認識,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從《駱駝祥子》、《茶館》、《龍須溝》中截取了一些反映封建社會現狀的視頻片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看得津津有味,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了對學生有效的感官刺激,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感受,同時通過這樣的方式緊緊抓住學生的眼球,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注重網絡資源的有效利用,實現有效學習。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在教學設計中有意識的進行網絡資源的融合,進而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直觀、生動的優勢與特點,通過為學生構建有效的學習情境,并利用網絡這一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搭建一個多角度學習語文知識的情境和環境,進而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向學生講授《賣火柴的小女孩》《月光曲》《將相和》等這部分知識時,教師不要急于向學生講授相關的理論知識,而是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讓學生細細品味。其次,教師還可以在學生朗讀這些文章的過程中配上相應的音樂和圖片,這是文章中所要描繪的情景,就不止一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或使學生獲得了足夠的體驗,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使學生能夠體會到文章的內涵美和意境美。
教學改革實現了學生的有效學習,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符合學生的發展和需求,也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與學習能力提供了前提和條件。作為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通過發揮學生們的作用,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進而在參與中使學生有所體會。其次,應努力扭轉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投入到相應的語文學習之中,最終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