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峰
宜春市袁州區寨下中學
閱讀理解能力在初中語文中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之一,語文教師為學生進行閱讀理解能力的全面培養也能讓學生逐漸在閱讀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為學生將來的發展與進步進行鋪墊。在教學當中學生需要接受教師來自多角度、多層面的培養,進而逐漸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
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中,主要的閱讀素材就是教材中的內容,閱讀能力的培養也僅僅能夠以教材為基礎進行學習。[1]在現代教學當中,教師應該打破學生閱讀視野的局限性,利用多種課外資源進行閱讀范圍的擴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強化學生的知識積累。
比如在《阿長與《山海經》》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根據標題中的山海經進行拓展教學。山海經一書本身有著較高的趣味性,其中的描述和插圖對初中生而言也有著極高的吸引力。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嘗試進行拓展教學,對這篇文章分析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作者對山海經如此執著?這篇文章中主要描寫了什么角色和故事?在提問當中學生能首先對文章進行分析和學習,了解教材中的基礎內容,隨后開始思考自己對山海經的印象。那么教師這個時候就可以結合山海經為學生進行閱讀范圍的拓展。在山海經中記錄著極多的天文、地理、人文、生物等知識,教師借以根據學生當前的學習進度選擇合理的內容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學生能夠看到更多更精彩的世界,從現代文化中抽身出來對山海經中的故事和描述進行思考。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課外內容的導入能讓學生感受到文學的魅力,在帶領學生進行賞析的過程中學生也更加積極和主動,閱讀理解能力也在課外讀物的影響下潛移默化地得到培養。
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應該與自主閱讀、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共同進行,讓學生在閱讀中能夠進行思考和探究,更加深入地了解閱讀材料,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2]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這一方法的應用對學生進行培養。
比如在《藤野先生》一文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在閱讀、思考、探究、合作的過程中得到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教師應該將問題的設計盡量符合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能對文章的整體進行閱讀和分析,比如文章中描寫了哪幾種事件?在這些故事片段中藤野先生與其他學生的表現有著什么樣的差異?藤野先生在這些故事中分別有著什么樣的思想品質?隨后教師應該先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通過這個方法進行文章內容的理解。隨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分配合理的閱讀小組,讓學生在小組當中自由地交流和表達,提出自己對文章中角色的見解,也可以根據觀點的不同進行相應的辯論。在這一課堂設計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成為了課堂的主旨,讓學生在主動的地位中進行思考和交流,在交流中推動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以及閱讀分析能力的提高與形成。
眾所周知,閱讀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短期的訓練就能夠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師長期的培養,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習慣的影響下長期地自主進行提高。但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的幫助和培養,讓學生真正的在課堂上達到可持續發展,將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延伸到學生的生活當中。
比如在《三顧茅廬》的教學中,教師就應該為學生進行閱讀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設計相應的閱讀計劃。在課堂上教師想要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應該將課堂進行適當的改進,首先應用現代的影視作品進行展示,讓學生對故事的大概發展進行掌握。隨后,教師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推測現代影視作品中不合理或不符合原著內容的部分進行標注,并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交流和分析然后進行表達。在表達之后,教師可以讓與這一小組意見相同的學生舉手示意,根據問題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講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文章的解析能力大幅度提高,影視作品也作為輔助材料幫助學生進行分析。在課堂接近尾聲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三國為閱讀目標進行閱讀計劃的設計,并在課堂中為學生預留一定的交流時間。
在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加強時,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教學策略調整,教學設計也應該根據關鍵節點設置不同的改進策略,進而讓教學方式能夠更加多變,適應學生認知能力的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學習進度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從多元化的策略中讓學生得到提升,完善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