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團
江西省豐城拖船中學
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區域認知以及地理實踐力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構成。其中地理實踐力指的是學生在參加地理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所體現的行動能力和具備的意志品質。然而,在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下,大部分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側重于書本知識的講授,很少開展體驗式學習活動,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這就造成了學生地理實踐力不足的問題,對其地理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受傳統教育思想和應試制度的雙重影響,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自身,對于高中地理學科的重視程度都不夠,他們認為地理學科在高考中占據的比重不大,所以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就投入了更少的關注。在這其中,對于是否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大多數學校都沒有制定明確的政策或者規定,而絕大部分教師受學校政策的影響也很難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設計實踐活動中,長此以往,學生無法樹立起參加地理實踐活動的意識,也就很難提升實踐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就完全成為了邊緣化的教學目標,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的場所主要有校內與校外,校內可以開展的地理實踐活動十分有效,這主要是受到學校環境的限制,而校外場所比較適合開展地理實踐活動。一般校外的地理實踐活動開展的場所有農場、鄉村田間、科技館、博物館以及工廠等,但走出校園參加地理實踐活動,學校與家長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是如何保證學生的出行安全,這成為了校外地理實踐活動開展的主要阻力。有的學校可能愿意投入更多的人力與精力去保證學生集體出行的安全,但部分家長對此并不放心,最終不得不終止。所以,現階段能夠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場所并不完善,難以有效完成地理教學的目標。
培養學生的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最終是要讓其能夠自主提出地理觀點,所以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必不可少。但很多時候,高中生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較好的探究結果。就如上文所說,如果難度過高,則學生可能照搬教材上的內容,這會極大影響其學習積極性。此時,教師就有必要將學生組織起來,充分發揮學生集體的力量,通過交流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去解決一個個無法單獨解決的難題,保證探究活動的效率。不過,在小組探究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要不斷向學生予以積極的影響。例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組成各個學習小組,師生共同確定每個小組的組長和探究活動的目標。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的狀態,隨時參與到各個小組中,鼓勵學生發言,對其已經取得的探究成績表示肯定,讓學生有信心堅持下去,進而取得良好的探究結果。小組探究活動完成之后,則可以組織不同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討論,允許各個小組彼此質疑和爭論,拓展大家的思維,讓全班同學都能對主題有全面的認識,同時也使得每個小組都有了自我展示的機會,調動了學生參與小組探究活動的積極性。
集體外出安全問題是阻礙戶外地理實踐活動開展的主要原因,許多家長會擔心在孩子參與戶外地理實踐活動中發生意外。對此,為了可以保證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可持續性與連貫性,學校應該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形成學校、教師與家長“三位一體”,解決外出安全問題。例如,可以在寒假與暑假期間,讓家長抽出一定時間帶孩子進行旅行,在旅行中要求他們關注當地的社會經歷地理特征與自然地理特征,且通過記錄制作成PPT,回校以后與同學們進行分享。當然,目前開展地理實踐活動遇到的阻力是比較多的,如學校投入不足,不說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即便是用于地理教學的專業實驗器材和實驗室也十分缺乏;還有地理學科課時緊張,難以保證地理實踐活動的時間。
教師在開展高中地理知識教學時,需要意識到,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地理知識教學,不僅無法提升教學效率,還會使學生失去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開展高中地理知識教學時,需要有意識地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策略,并以豐富多樣的教學策略開展教學,以此才能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并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從而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并記憶所教學的知識,以此才能為開展高效的高中地理知識教學打下基礎。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利于提升高中生對于地理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還是完善新課改核心素質教育的重要前提。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人地協調觀、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和綜合思維四個維度的地理核心素養,是加強我國地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