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嫻
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形勢與政策”課在開拓大學生眼界、正確引導學生對突發事件和國內外熱難點問題認知以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等方面,表現了日益重要的作用。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要把形勢與政策課真正打造成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示范課,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形勢與政策課教師能力發展和教學效果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機。新媒體涵蓋眾多,本文針對“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用大學生所喜愛的新媒體方式——微電影進行創新研究。
目前,全國各高校思政課程都在進行著實踐教學研究。筆者從內蒙古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的具體情況出發,實踐教學仍然可以大有作為,將現狀進行具體分析:
1.“形勢與政策”課教師存在嚴重不足。目前全國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普遍存在不足的情況,“形勢與政策”課教師人數情況更加嚴重不足。《意見》中明確提出:要配備高素質的專職教師負責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形勢與政策”課教師分為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兼職教師也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師隊伍不固定、專業背景五花八門、行政工作任務較繁重、教學科研能力不均衡,很難確保他們進行深入的教學科研。假如真正想要“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達到預期成效,師資不足的問題仍然需要解決。
2.“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創新性和實效性不足。目前“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形式陳舊,創新性和實效性有限,實踐教學方式大多為參觀、考察,學生的參與度不夠。面向全體學生的“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可以與學生所學的專業、興趣以及學院所在的地域相結合,才能形成學生實踐成果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同時,教師們也要結合國內外形勢的發展,采用與時俱進的實踐主題和實踐方式,在指導學生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勇于創新,達到應有效果。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所有本專科學生的一門必修課,時間長,跨度大,效應深。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的《意見》中明確規定:本科、專科學生在校期間開課不斷線。每學期本科不低于8個學時,共計2個學分;每學期專科不低于8個學時,共計1學分。在2020年這一特殊的歷史節點,“形勢與政策”課將與學生分享“脫貧攻堅”、“香港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國內外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建立微電影拍攝主題。
1.使用微電影真正拓寬“形勢與政策”課創新研究。針對內蒙古高職院校本專科學生特點,微電影與“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實現圓滿聯結,思政課教師需要認真考慮該課程實踐教學的特點,深入分析微電影模式拍攝的類型和方式。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順應和利用好“新媒體”的發展契機,建設微電影,利用高職院校大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
2.合理使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微電影”教學方法,提高創新研究。“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沒有固定教材,主要內容包括:對當前正在發生的國際國內熱點焦點問題的介紹、對中國與世界的發展趨勢的分析、對當前黨和國家的重大政策的解讀等方面,是內蒙古高職院校大學生獲得國內外時事政治內容的最重要途徑。為了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微電影主題鮮明、交互性強,而受到大學生們的追捧。通過大學生親自參與微電影演出與制作,學生們將“形勢與政策”課相關理論精髓要義歸納到一起,更加方便大學生對知識本身的理解和掌握,最大化的提高實際教學質量。
以深受高職院校大學生喜愛乃至追捧新媒體之一的微電影的方式,來創新“形勢與政策”課程實踐教學;大學生通過親自參與微電影演出與制作,實現知行合一,扎實推進“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的實際效果,積極探索適合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政課程實踐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真正做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創新的目的,提高大學生辨別是非和對社會發展方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