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琴
南充市第九中學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的教學應當從學生自身出發,鼓勵學生參與合作交流。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能夠更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力。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不僅增加了難度,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英語學習中。在此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應運而生。這不僅要求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轉換角色,不斷調整自己的地位,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即在本班級內由一定數量的成員組為一組,共同就學習內容進行探討合作,取長補短,相互幫助,從而提高各自的學習成績。在學習小組內,各成員有著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也有著共同的學習目標。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學習的認知和理解,還能有效地幫助班級內不同層次的學生找準自身的定位,取得更好的成績。
1.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習效率。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主要是以組內的學生為主體,每一位學生都是學習的主人,在組內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由于小組合作學習多是采用學生共同探討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學習,故學生能夠最大程度地參與到學習當中。且小組內各成員均為學生,在溝通方面的隔閡較小,相處起來會更加容易。此外,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大家在小組內部的交流過程中不僅能夠解決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同時也能夠利用自己的優勢幫助其他同學一起進步,最終達到共贏的效果。
2.深化學生合作意識,共同提升成績。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都會較為注重成績,由此產生的競爭可能促進學生的進步,也有可能造成惡性競爭。而小組合作學習雖然強調合作,但其實質是利用學生間的差異性,通過競爭與合作的相互碰撞,在平衡點上幫助每一個學生完成自己的學業。故小組合作不僅能夠深化學生的合作意識,也能讓學生在競爭與合作之間達到提升成績的目的。
3.引領學生深入思考,豐富教學形式。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影響下,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產生思想上的共鳴與碰撞。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深入思考了自己的觀點,同時也汲取了別人的想法,有利于豐富學生思考問題的形式與內容。此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有了更多的鍛煉機會,其學習能力也進一步得到了強化。與傳統教學相比,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不僅使教學形式更加豐富,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習的枯燥性。
1.科學合理分組。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便是正確合理的分組。這就要求教師在了解學生的差異性與共性的基礎上,結合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為學生合理地分組。一般來說,組內成員以4-6 人為宜,且為了討論的方便,一般采取就近原則,即座位相近的學生分為一組。當然,若是課后學習小組,教師最好遵循互補性的原則,將不同性格的學生有規劃地分為一組。學習小組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需要通過日常學習的氛圍以及合作學習的效果,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人員上的調動,以此保證不同學生之間正常有效的溝通。
2.教師正確引導。正確合理的分組之后,當然不能放任學生按照他們的想法學習。尤其是學生初步接觸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時,教師更應該科學地引導,教會學生如何在小組合作的模式下更好地學習。在前期階段,教師應著重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由于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且高中學生仍處于青春期的叛逆階段,如何使學生與同齡人有效的溝通,是教師應當著重注意并引導的。
以英語學習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可以著重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引導學生合作預習新單詞。
3.建立良好評價機制。小組合作學習的最終要求是讓學生將自己在組內學習的內容與全班進行分享,這不僅能檢驗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也是學生進行學習輸出的重要步驟。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進行成果分享后,進行良好的收尾工作。概括來說,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有效的評價,以鼓勵學生更好的進行合作學習。一方面,教師需要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這里主要采用正確的引導,以激勵學生為主,幫助學生樹立合作學習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師要就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不足進行指正,以幫助學生在后期的合作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綜合以上的分析來看,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仍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著重采納這一學習方式,當然,也要依據自身的特點與學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具體來說,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科學合理地進行學習小組的分配,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共同探討。在學生完成組內學習時,及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并進行科學、客觀、公正的評價,從而為學生下一次的合作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幫助學生在不斷改進中取得學習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