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娜 孫 童 孫 也 周倫田 杜小歌
鄭州師范學院
小學教師全科培養、公費師范生項目,是教育類人才培養的大勢所趨、民生一要,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自2016年河南省實施小學教育全科專業(公費師范生)定向培養以來,小學教育全科專業學生(以下均簡稱“公費師范生”)將走進小學校園,開啟自己的教育征程。公費師范生對這一特殊性質的職業認同感,不僅影響著自身專業能力發展與職業選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村教師隊伍的穩定性。
1.理論意義。對于教師職業認同而言,其主要是教師理論研究的一個方向,從目前研究現狀來看,正處于不斷發展過程,而這為小學教育全科專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研究視角。作為公費師范生,未來工作地區可能在農村教育一線,相較于城市地區,他們會希望自己的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認可與尊重。只有這樣,能夠進一步提高公費師范生對自己職業的熱愛程度,積極投身于農村教育,從而利用在校期間進行自我知識儲備與道德素養的提升,為以后所從事的教師職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2.現實意義。畢業之后公費師范生會立即走上教師崗位,本研究能針對現今所發現的問題漏洞及時進行彌補改正,進而普遍提高公費師范生的職業認同感。這不僅有利于公費師范生真正體悟到農村教師的職業價值和意義,也有利于農村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開展。堅定的職業信念有助于小學全科教師主動深入基層,扎根于基層教育,改善基層教育水平,并逐漸打造出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局面,與此同時,還能夠造就一支高素質、具有奉獻精神、扎根基層農村的專業化教育隊伍。
1.職業整體認同感不高。通過調查得知,公費師范生職業認同感的總體處于中等水平。18.19%的公費師范生非自愿選擇,而是聽從父母安排選擇該專業;29.08%的公費師范生因為現行社會條件下就業難,畢業之后想要擁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而選擇該專業;52.73%的公費師范生選擇該專業是出于自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約半數公費師范生對于該專業的選擇并非來源于教育初心,從而出現對所將從事的教育職業沒有自我見解與看法的現象,導致公費師范生對于農村教師職業認同感不高。
2.職業發展期望值不高。公費師范生定向在農村教學點,部分學生對未來職業發展期望不高。第一,農村小學教師嚴重匱乏,多數教師身兼數科,自身工作負荷重、壓力大且與城市教師待遇相比差異略大。第二,教學資源及設施的不完備,使教學工作無法順利開展,達不到自己所理想的教育效果。第三,多數家長外出務工,無法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在教育工作中家長參與度低。基于以上原因,部分公費師范生認為在以后的工作中,得不到應有的配合與待遇,從而導致對未來職業生活的期待值偏低。
1.提高公費師范生對教師職業的認識和理解。首先,學校可定期邀請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小學教師來校開辦講座或座談。以優秀教育工作者的案例或者進行教學經驗交流,讓教師能夠體悟到教育職業特征,正確認識到教育職業價值和自身重要性,增強公費師范生對未來職業可能性和多樣性的暢想。其次,學校應加強專業課的整合,定期召開專項教育類、心理學類講座。講座不止講授師范生在教育工作中如何有效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去揣摩學生心理從而達到教學效果,提升自我教育水平的目的,也可結合一些教師相關待遇政策等社會焦點問題。最后,落實公費師范生生涯教育。由于學生對其職業認知的態度取決于自身能力。所以,為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應面向師范生開展職業生涯教育與規劃指導,讓師范生通過自我探索與學習認識到自身優勢和缺點,實現對自己的準確定位和潛在從教潛力的挖掘,真正了解教師職業。在該情況下,學生會主動優化個人能力,使其能夠與當前社會教育人才需求相匹配,為教育職業奠定良好基礎。
2.注重職業情感培養。在培養師范生職業情感時,應立足于教育學課程,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教師這一職業的價值、性質,樹立教師職業的使命感和神圣感。同時,加強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將理性認識轉變為情感體驗,幫助學生不斷深化自身的職業價值觀,最終將其內化,形成行為習慣和專業能力優化的持續發展動力。
3.提高未來農村教師地位與待遇,健全教師考核機制。創新健全教師的激勵機制,提高鄉村小學教師為發展鄉村礎教育事業做貢獻的積極性。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對教師考核進行改革。首先,公開、客觀、透明、公平的開展教師評價與考核工作。其次,落實獎懲制度,及時獎勵教學能力強、工作積極性高的教師,逐步以此為基礎完善教師考核機制。另外,引導教師參與教學技能等專業類比賽,并優先考慮成績優異、有實力教師的職稱評定。最后,提高農村教師薪資、評優方面的待遇,平衡城鄉地區間差異,消除農村教師不平衡待遇的心理。
作為我國未來農村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公費師范生的職業認同應受到廣泛關注與認同。在對公費師范生職業認同感進行培養時,由于該培養過程是是一個漫長而循序漸進的過程,為此,社會各界、相關院校、教師與師范生個人應相互協作、共同努力,不斷增強公費師范生的教師職業認同感,使其能夠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投身于未來的教育工作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