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燕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九一小學校
小學數學的應用題是學生在基礎知識理解熟悉后的拔高部分,應用題基于其應用的廣泛性,題目的多樣性,考察了學生的邏輯思維縝密性和審題做題的嚴謹性,因此也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所在。脫離應用題的數學學習是枯燥無味的,而僅注重應用題的練習不回歸課本知識是無根之木。本人將從實際教學出發,提出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若干建議。
常言道,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礎知識是工具,應用題變換的是場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所以掌握了基礎知識概念,在應用題解題過程中完全可以做到自信解題。基礎知識把方向,應用題量管速度,方向一旦跑偏,速度再快都是錯誤的,因此教師實際教學應該尤其注重基礎概念的教學。比如在解題過程中遇到不規則的的花壇面積計算、不規則的球場面積計算,首先可以將不規則圖形分割補充成規則面積,接下來在各種面積的計算過程中,可以將長方形統一規整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中,用底乘高的方法來進行計算。對于梯形的面積,由于學生粗心或者對梯形面積公式掌握不熟,容易在上底與下底求和之后不是忘了乘高就是忘了除以二,在實際計算過程中可以轉化成矩形加三角形的面積之和,通過反向的練習倒逼學生強化對梯形面積的熟悉記憶。
筆者曾在課堂觀察多名學困生在解題時候的表現,經過課后溝通發現,學困生在面臨大量題干內容時候,其心理狀態是緊張焦慮,不知道題目中哪個是重點信息,哪個是干擾信息,以至于無從下手,不會動手,耽誤了解題時間,給自己的解題環節帶來壓力。以一道題為例:某蔬菜販賣基地,前年售出蔬菜5000噸。去年前六個月賣出2000噸,去年后六個月售賣的蔬菜總量為前六個月的3倍。今年前10個月售賣的數量比去年全年總量還多3000噸,求今年全年每月售賣多少噸蔬菜。學生面對此類型題,容易被數字的題干帶到“溝里”。教師可以引領學生逐句勾畫出數量信息,不難發現第一句是干擾內容。第二句可求出去年售賣的蔬菜數量:2000+2000×3=8000噸,最后根據題干可知道,蔬菜基地今年前十個月售賣出的總量為8000+3000=11000噸,最后除以10即得到平均每月售賣1100噸蔬菜。在此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逐句畫出題干中的有用信息,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在遇到干擾信息時候大膽放手解題的勇氣,即便做錯也無關系,讓學生走出第一步非常重要。
由于習題冊中的題目設置有可能超出小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范圍,因此有必要將應用題的場景做適當的調整,使得難度更適合自己班級中的學生水平,實現基礎能力和應用題練習的雙向提升。教師在此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自主進行命題,把抽象的學習內容活化起來。例如在進行連續減法的教學過程,教師可設置這樣的題目:某沿海地區的空氣質量觀測員,一天需要觀測4次空氣質量,每次觀察空氣質量需要耗費兩管實驗樣品,一包樣品盒子中共有12管實驗樣品。問全天測量空氣質量后還剩多少實驗樣品?由題意,教師可以列出這樣的等式:12-2-2-2-2=4。有條件的教師還可以和學生共同創設題干,通過師生一體來讓學生找到解題背后的愉悅感,讓學生在應用題的練習過程中找到自信,發掘自信,
做題難免有錯誤,從學生角度講,錯題的類型多種多樣,導致出錯的原因也是各有不同。從老師角度出發,規避同樣的錯誤多次犯是一個重點攻克的教學內容。所以應當有必要珍惜出錯的環節,教師引導樹立要解決的是出現錯題的原因,而不是批評出現錯誤的某位學生。可能A出現的問題,B也會出現,只不過B沒有在這道題出現而已。同樣以一道應用題為例:某等腰三角形的花壇,兩邊長分別為4米和9米,求花壇的周長是多少。學生計算出兩種答案,一種是4+4+9=17米,另一種是9+9+4=22米。在前一種答案中,學生恰恰忽略了三角形成立的條件是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出現了這樣的失誤。因此,教師在學期期末總結過程中,可以對學生的錯題進行大盤點,甚至將錯題集合統歸成卷子,讓學生做,讓學生講,讓學生自己找到規避錯題的小方法,小技巧,提高自己的數學學習和解題效率。
小學數學應用題的練習和考察貫穿著小學生六年的學習生涯,教師在應用題的訓練過程中應當重視基礎知識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緊密貼合,在解題過程中排除無效的干擾信息,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解題思路,用錯題集來盤點前期的知識盲區,鞏固應用題練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