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海霞
鞏義市教育科研培訓中心
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教育對學生的成長發展以及教育改革有非常關鍵的影響。教師一方面需要創新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另一方面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其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勞動意識的樹立有非常關鍵的影響,教師需要始終站在宏觀發展的角度,積極踐行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拉長戰線。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意識。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主要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三觀、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促進學生的良性成長的發展為核心目標。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真實情況,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大膽想象。其中勞動意識的培養與該課程的育人目標存在明顯的邏輯聯系,都有利于學生的社會化。
1.彰顯學生主體價值。不管是勞動意識的培養,還是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都以學生的全面成長及發展為依據,兩者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勞動意識,保障學生能夠在正確人生三觀的指導下主動的完成學業,順利實現個人的社會化。因此,學者明確提出,勞動意識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實有助于彰顯學生的主體價值,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及優勢。
2.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很難在短期內取得明顯的成效。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會著眼于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現實條件,主動與學生保持密切交流以及聯系,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教育調整教育教學策略和思路。確保所開展的勞動教育活動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主動接受勞動教育及引導,進而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在師生交流以及互動的過程中,學生變得更加的主動,教師的教學壓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減輕。整體的教育教學進度較快,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
3.積極落實素質教育。教育是素質教育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有助于全面推進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為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及創新指明道路及方向,其中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則有助于素質教育的大力落實。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內容及形式比較復雜,勞動意識的融入勢在必行,這一教育板塊有助于彰顯學生的主體價值,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及學習能力的提升。讓學生意識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進而主動地參與不同的勞動,為他人提供相應的幫助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這些對學生的成長發展以及素質教育的大力落實,都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綜合上文的簡單論述和分析可以發現,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及影響,能夠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及聯系,積極促進素質教育的大力落實。教師需要意識到這兩者相融合的重要價值及優勢,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在調整教學思路以及簡化教學流程的過程中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確保學生變得更加主動和積極,全面實現學生的綜合成長及發展,保障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
1.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意識。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以學生為中心,為了確保學生樹立良好的勞動意識,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前,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以學生熱愛勞動思想意識的培養為依據和前提,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意識到勞動課的樂趣以及價值,進而在個人勞動意識的指導下實現自主創造以及學習。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經驗,將學生比較熟悉的勞動課程融入課堂教學環節,豐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內容及形式,保障學生變得更加主動和樂觀。
2.積極加強家校互動。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共同影響這一點在小學教育中體現得非常明顯。小學生的社會閱歷不足,家長以及學校對學生的影響非常直接和深遠。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在教師指導下樹立良好的勞動意識,家長以及學校需要加強聯系,充分彰顯家校互動的重要育人作用及優勢。促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及利用,為學生的成長發展保駕護航,保障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成長。
3.全面開展課外實踐課程。勞動意識的樹立以及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無法在短期內取得明顯的成效,其中實踐課程的開展非常有必要。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實踐以及勞動的機會,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調整個人的行為模式,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彰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實踐價值以及育人作用。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要求產生了明顯的變動。教師需要以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為依據,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主動調整教育教學策略及思路,保障學生能夠在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勞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