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燕
江西省鄱陽縣珠湖鄉中心學校
在語文素養的基礎素養中,讀與寫是相互依存的關系。讀是輸入、寫是輸出,無讀則寫無所依、無寫則讀無所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結合起來組織,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要比單獨分開組織的效率高得多,可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綜合且有質的發展。
1.讀寫結合有助于深度理解閱讀內容。閱讀貫穿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始終,立足于閱讀教學落實讀寫結合模式,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認知教學內容,當學生發表著具有深度且個性化的見解時,談出自己的個性想法時,表達自己的情感時,就實現了學生自身與文本的有效對話和情感共鳴,老師也看到了他們內心的真實情感。如,在《草原》這篇文章的學習中,老師讓學生在讀文章時寫下自己的感受,這個感受可以是一兩句也可以是三四句,只要是學生的真實想法即可。書寫自身感受的過程是學生與閱讀文本情感溝通的過程,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過程,更有助于學生在表達自己情感時理解閱讀文本的內涵,體會作者對于草原的贊美和熱愛之情。再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之后,讓學生通過3至6自然段的學習概括小興安嶺上四個季節景色的特點,讓學生精煉教學內容,有助于深入理解,提升閱讀文本的認知。
2.讀寫結合是學習寫作方法的重要手段。統編版語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經典文章,無論是在題材選取、遣詞造句還是思想教育方面都是匠心獨運的,是學生閱讀的典范,也是學生寫作的模范。立足于日常教學,有效地實施讀寫結合模式,有助于學生從閱讀中吸收更多的寫作方法,學會仿寫,模仿他人之作,從而更好地超越自身的能力。如,在學習完《威尼斯小艇》之后,讓學生從第四自然段中學習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學完《美麗的小興安嶺》之后,讓學生練習總分的段落結構。通過有例可仿,有據可依,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有利于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手法。
3.讀寫結合式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在語言積累與建構的基礎上實現語言的有效運用。通過閱讀一篇篇文本,學生就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對經典而精彩的字詞句進行積累和搜索,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讓他們掌握更多經典的段落和篇章。如,《草原》這篇文章中第一自然段描寫草原景色的文字,非常經典,且將草原的美景描寫得淋漓盡致,這時就應該引導學生將里面經典的寫景文字進行積累,從而轉化為自身的素材庫,在有關寫景的文章中,能夠信手拈來,提升寫作能力,優化個人寫作。《四季之美》這篇文章將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描寫得淋漓盡致,另外,對仗而工整的語言更有文學韻味,當學生進行閱讀時,就能夠實現語言的有效積累。
1.感悟文章重點,引導學生批注。將讀寫結合是落實到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批注是其最基本的形式,要求學生對課內文章或是課外文章的字詞,進行有效的批注文字可以很少,但是強調學生對于字句詞的理解和自身的感悟感受,這是一種簡單的寫作,也是學生真實情感的表達,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又有助于學生在表達自己真實感受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實現以閱讀為基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又以寫作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如,在《只有一個地球》的最后一段“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吧”,引導學生進行批注,這時學生通過對這一自然段的理解,可能會被注“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我們必須竭盡全力保護她,精心保護她,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從自己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才能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在地球的哺育下快樂成長……”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寫出自己的感受,實現了思想和體會的有效升華,不但深化了學生的課文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2.讀寫關系的建立。首先說“讀”。在四年級語文課本中有這樣一個單元,里面有《觀潮》《走月亮》《繁星》這一組文章,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組文章的共同特征就是帶領學生感受自然之美。那么,讀這組文章的主要收獲點,除了情感,對寫作來說,就是怎樣用文字來描繪美景。針對這組閱讀對象,教師在開始單元學習之前就給學生布置任務,“學過這個單元的文章后,我們每個人要寫一篇寫景的作文,向同學們推薦一處美景”。將寫作任務前置的意義在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有意去思考和學習“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一處美景寫得精彩引人”,邊讀邊有目標的學技法、找思路,等閱讀之后,作文的框架和技法都準備好了,落筆即成。
再說“寫”。其實與從閱讀上找關聯的道理一樣。就是先確定了寫作任務之后,教師發現學生創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難點,先不急于讓學生進行寫作,而是圍繞寫作的需求去閱讀。等通過閱讀解決了問題,再讓學生下筆。
在語文的學習中,閱讀與寫作是一對相互依存的素養。閱讀為寫作提供創作的資源和“能量”,寫作將閱讀的收獲轉化為文字的實踐價值。在教學中,不宜將閱讀與寫作分開來組織,而應將之結合起來,互相促進。根據小學生的學習心理、發展需求,中高年級讀寫結合應注重三個策略的運用:第一,找到主線使讀與寫有機關聯起來;第二,把握好積累的方向,使學生完成綜合、全面、有質的積累;第三,抓住閱讀對象的特點、亮點,指導學生有針對性、有重點方向地進行仿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