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澤山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國強中學
以往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弊端在于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加上初中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因此,學生學習起來他們較為困難,容易產生枯燥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而基于數學思維培養為目的的初中數學教學理念,更加強調對于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革。
為了實現對初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提高,首要任務是針對學生的思維模式進行轉變。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大多數初中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都是以“要我學”的態度完成數學學習任務所表現出的學習主動性并不高。因此,數學教師有必要通過構建輕松愉快課堂氛圍的方式來激發學生關于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良好興趣。才能夠讓學生在面臨各類數學知識和問題時進行主動思考,以此實現數學思維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展開與折疊”這一課時,就可以運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元素來完成課堂情景的構建,教師讓學生回憶在日常生活中所觀察到的常見的物品進行折疊之后的樣子,通過這種形式,能夠加強數學課堂和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實現具有生活化氣息數學課堂情景的構建,激發學生關于數學知識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保證學生的主動性,從而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鍛煉。
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所表現出的抽象性更加明顯,因此對于學生而言,無論是記憶或者是理解都具有一定的難度。造成該現象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初中學生在抽象思維方面相對較為薄弱,其次就在于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只是讓學生針對數學知識進行死記硬背,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和理解。所以大多數學生關于數學知識都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尤其是在應對一些抽象性較強的題型時,無法進行有效解決。我來針對該現象進行轉變,教師就必須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
例如在學習“截一個幾何體”一課時,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一些關于幾何體截取之后的平面圖,讓學生直觀的觀察到 3D 狀態下的對于幾何體進行截取的過程,從而產生對于幾何體截取的直觀認知,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操作演示模型的方式,從多個角度去觀察截取,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這種教學方式完全取代了單一枯燥的理論灌輸形式,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有關初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關注的關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鍛煉,只有確保學生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其在思維上才能夠實現自主。為了實現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倡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學生敢于挑戰權威知識和質疑。并且數學學科表現出較強的實用性,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千變萬化的形態,學生在敢于質疑的情況下,能夠積極地展開關于數學的探索和求知。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的設計一些錯誤的數學概念,讓學生來進行思考和質疑,逐漸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良好習慣。并且這種方式也能夠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通過認真聽講和獨立思考的方式來發現教師的錯誤之處。并將這種質疑精神延伸到學生關于日常生活的觀察中。通過培養學生質疑的良好習慣,形成獨立思考能力,從而實現數學思維的增長。
通過高效的復習,也能夠實現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是因為復習的有效性關系到學生對于知識的鞏固,才能夠保證學生在面對各類數學問題時更好的進行解答。為了構建高效的復習機制,教師應當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拒絕單純的使用題海戰術,重視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狀態,注重對于學生關于數學知識結構的梳理和引導,通過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來支撐學生數學意識的形成。通過有效復習的方式來突出數學學習的重點,確保學生關于數學思維的應用更加深刻,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除此之外,還應當注重對于學生關于數學復習主動性的激發,例如采用一些自主學習或者是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形成關于數學學習的主動思考,從多角度去探究數學問題,形成關于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并應用于具體實踐過程中,實現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強化。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十分重要,關系到學生數學知識的累計及綜合能力的增長。為了達到思維培養的良好效果,教師需要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轉變教學方式,注重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的調動,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以及獨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