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佳穎,王丹陽,范琳子,盧嬌陽,張 楊,鄭瑋鋒
(福建農林大學藝術學院園林學院(合署),福建福州350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逐漸追求更高層次的享受,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消耗大量的資源,產生大量的城市廢棄物。面對大量的廢棄物,人們開始有意識的加以利用。相比于國內廢棄物的再利用情況,國外對廢棄物再利用的研究起步更早,國外在廢棄物的處理技術上更為成熟。早在20 世紀初期,就有藝術家用廢棄物進行創作[1],通過加入自己的設計理念以及運用獨特的藝術手法,賦予廢棄物新的形態和價值。國外還對廢棄物回收利用提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在20 世紀70年代,聯合國提出了“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計劃”[2],目的是讓更多的國家意識到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加強對廢棄物的回收和利用。國外也出現將許多城市廢棄場地改造成城市生態公園的案例,由廢棄垃圾場和廢棄采石場改造的巴黎郊區比特·紹蒙公園; 以及運用廢棄物景觀化的手段改造的美國西雅圖煤氣廠公園(見圖1),通過公園改造前后照片的對比,可以發現廢棄物可以很好地融入到城市公園景觀中。

圖1 西雅圖煤氣廠公園改造前后對比Figure 1 Seattle Gasworks Park before and after renovation
近些年國內也對城市廢棄物的處理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研究和實踐,隨著節約型園林、可持續社會理論[3-4]觀念的深入,國內部分學者俞孔堅、陳志言等認為有必要在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節約型園林的過程中,加強對廢棄物的應用,實現材料的循環利用; 也有相關文獻[5]證明了廢棄物可以應用于城市景觀中,例如:中山岐江公園、北京789 藝術區(見圖2)、上海世博園等城市公園景觀。將部分廢棄物保留在城市公園中,既能夠節約資源,還可以延續場地的歷史文脈。

圖2 北京789 藝術區改造前后對比Figure 2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he reconstruction of Beijing 789 Art Pistrict
根據國內生態環境部近3年發布的《2018年、2019年、2020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簡稱《年報》),對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國城市固體廢棄物進行了橫向比較(見表1),并得出以下的結論:近3年全國城市固體廢棄物的總量大,城市中產生廢棄物多,對生態環境污染嚴重,甚至某些城市出現“垃圾圍城”[6]的現象,這與我國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節約型園林建設理念相悖,需要加強廢棄物的合理處理和利用。

表1 近3年城市固體廢棄物的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 recent three years
廢棄物只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如果采取合理的措施,將是一筆很好的財富。針對城市廢棄物的現狀,政府也發布了關于城市廢棄物的專項整治行動,國家對于城市廢棄物的再利用這方面也在積極的推進。
廢棄物[7]指的是在人類生活過程中,產生對使用對象沒有任何利用意義和使用價值的物體。廢棄物可以根據不同的材質、來源等分為多種,通過改造和加工處理后對我國資源利用和能源節約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現代技術處理手段和藝術美學方法[8]的運用,大多數廢棄物經過二次加工后重新賦予了它新的功能和價值。
垃圾桶指的是放置垃圾、廢棄物的容器,其材質多樣,形式多樣。隨著垃圾分類觀念的的深入,在北京市、上海市等地方開始采用新型分類垃圾桶來取代之前的垃圾桶。廢棄垃圾桶指的是不能滿足垃圾放置要求的容器。這些被取代的廢棄物如果不進行恰當的處理,將阻礙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
1.3.1 美學價值
一般來說垃圾桶的造型較為簡易。在閩江公園北園的閩風園中將廢棄垃圾桶以景觀設計形式融入到周圍環境中,使得簡易的垃圾桶經過加工形成獨特的公園景觀,給游客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和思維上的轉化。
1.3.2 生態價值
廢棄垃圾桶的再利用減少了對景觀環境的污染,保護了生態環境。同時,還展現了景觀更新過程中“變廢為寶、變廢為景”的理念[9],這不僅有利于資源的循環利用,節約型園林的形成,也對城市公園景觀更新起到了推動作用。
1.3.3 經濟價值
并非所有的廢棄物都適合再利用,對于廢棄物的再利用要優先考慮成本、功能,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從城市公園景觀更新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廢棄垃圾桶的再利用降低了景觀營造的成本,減少了資金的投入。總體來說,合理使用廢棄物進行城市公園景觀營造能夠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1.4.1 功能優先的原則
公園中的部分景觀設施在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后,自身所固有的屬性或者功能會有所退化,但對于大多數廢棄物而言,景觀設計者是可以對此進行改造,使這些廢棄物在城市公園景觀更新中發揮更大的價值。在《景觀設計學》一書中,約翰·西蒙茲[10]有提及到:景觀設計的目的主要是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求,其次才是物體的外形塑造和設計者的創意。因此,廢棄垃圾桶再利用時要考慮它原有的功能以及改造后的功能,選擇最合適功能作為廢棄垃圾桶再利用的主要功能。
1.4.2 藝術提升的原則
廢棄垃圾桶它不像新材料一樣可以直接用,而是需要設計者去重新改造,在改造過程中設計者可以加入創新性的想法以及藝術化的處理手段。同時還要考慮景觀整體的色彩搭配和藝術造型,最終給人們呈現出一種美觀、生態、安全、悅目的城市公園景觀環境[10]。
1.4.3 節約成本的原則
對于直接將廢棄垃圾桶應用到閩江公園北園中,減少了部分材料購買的成本,就地使用廢棄垃圾桶還能減少材料運輸的成本,大大增加了經濟效益。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園廢棄物都適合再利用到公園景觀更新過程中,這需要設計者進行提前預估、評判,廢棄物改造是否能節約成本,是否能夠滿足后期功能、景觀等需求。
1.4.4 歷史傳承的原則
閩江公園北園中的廢棄垃圾桶是仿樹樁式的水泥垃圾桶,據調查已經使用15年左右了。這種仿樹樁式的水泥垃圾桶承載著部分人的記憶,是這段時期的歷史沉淀,最好是繼續保留在閩江公園北園中。通過前后垃圾桶的對比既能夠看出我國生態意識的增強,又能體現節約型園林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利用城市公園自身的廢棄物進行改造,將是未來城市景觀更新的一種手段。
閩江公園北園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臺江區,總面積約44.24 hm2,園區主要有9 個景區組成,廢棄垃圾桶組成的景觀位于北園的閩風園中。根據實地調查,從閩風園往周邊約600 m 的周圍環境中,有商業區、居住區、學校等用地類型(見圖3),公園服務的范圍較廣、游玩人群較多(大多人群是帶孩子來游玩),周末出游人數比工作日出游人數要多。

圖3 周圍環境分析Figure 3 Analysis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據福州海峽都市報報道,在2005年閩江公園就開始使用這種水泥材質的垃圾桶,其他公園中大多數使用的是玻璃鋼材質的垃圾桶。閩江公園景觀設計時考慮到這種水泥垃圾桶的外觀比較像樹樁,與周圍生態景觀環境放在一起比較協調。
2019年福州市開始開展垃圾分類活動,逐漸將福州市的各大公園原有的傳統垃圾桶替換成為分類垃圾桶。閩江公園中這些融入生態環境的水泥垃圾桶,經過園林專家一致認定,認為有必要再次把廢棄的水泥垃圾桶打造成生態景觀融入到閩江公園中。因此,在閩江公園景觀更新時,提倡利用原有的舊設施和舊廢棄物。例如:閩江公園中的廢棄垃圾桶再利用和碎石塊的再利用(見表2)。

表2 廢棄物再利用Table 2 Waste reuse
城市廢棄物在公園景觀更新中再利用的方式可分為直接再利用方式和加工再利用方式[11-12]。直接再利用方式指的是在了解廢棄物材質和不改變廢棄物的形狀的前提下,通過對廢棄物進行堆疊、組合等方式直接與周圍景觀環境相結合。直接再利用方式是處理廢棄物中最簡單直接和最經濟實用的方式。在公園景觀中可以直接將廢棄的石塊做景墻或者石籠駁岸。加工再利用的方式指的是通過技術加工、藝術加工等手段,改變廢棄物原有的外觀形態,并進行重新塑造,再將其應用到城市公園景觀中。例如:將廢棄輪胎改造成形狀不同的景觀雕塑。對于閩江公園北園中廢棄垃圾桶的處理既采用了簡單、經濟的直接再利用方式,也用到了美化外觀的加工再利用方式。
2.2.1 景觀小品
在閩江公園北園閩風園中將廢棄水泥垃圾桶再利用為園林景觀小品。通過前期資料的收集和現場勘查、問卷調查,對改造前場地環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見圖4)。結合廢棄垃圾桶和周圍環境,形成一處獨特的公園景觀,面積約100 m2。獨特之處在于使用公園本身的廢棄物材料,讓游客覺得很新穎,既環保又生態。在具體的細節處理上,在原有的草坪上簡單圍合了一個小花圃,將精心處理過的廢棄水泥垃圾桶進行組合,栽植上適宜生長的園林植物,同時注意與周圍環境相的結合(見圖5)。

圖4 改造前場地景觀Figure 4 Site landscape before reconstruction

圖5 改造后場地景觀Figure 5 Site landscape after reconstruction
2.2.2 種植容器
在閩風園這處景觀小品中,最關鍵是廢棄垃圾桶的處理,將廢棄垃圾桶改造成形狀、大小各異的種植容器,用于盛放園林植物。運用5~6 個廢棄垃圾桶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現代感的景觀,同時加以植物的點綴,使廢棄水泥垃圾桶具有美感。據觀察,容器中種植的植物有紫色的吊竹梅、黃色的金葉佛甲草、綠色的星空吊蘭等植物。可能后期疏于打理,部分植物長勢一般。
基于環境現狀,作者也對此地塊進行了自己的設計構思(見圖6)。仍然運用場地中的廢棄垃圾桶,不過數量上有所增加,也對后面的植物進行了優化。

圖6 景觀效果圖Figure 6 Landscape renderings
這處景觀緊鄰公園休閑步道,游客方便到達。通過觀察,大部分游客會注意到這處由廢棄垃圾桶改造的景觀,但是很少游客會駐足觀察或者是停留拍照,后期可以在閩江公園北園其他地方進行設置,來吸引更多的游客。
2.3.1 借鑒廢棄輪胎再利用景觀
廢棄輪胎在園林景觀中可以直接作為種植容器,在南京幕府山景觀恢復工程中將6 萬多個廢棄輪胎作為種植容器固定在裸露的巖石上,用于生態景觀的修復。
2.3.2 借鑒廢棄啤酒瓶再利用景觀
廢棄啤酒瓶的主要材料是玻璃,玻璃屬于不可降解的物質,如果隨意丟棄則會污染環境,可以將廢棄啤酒瓶進行回收利用。在城市公園景觀中,可以作為植物種植容器。
廢棄輪胎、廢棄啤酒瓶和廢棄垃圾桶都可以再利用為種植設施,既為植物提供了生長容器,又使得廢棄物得以利用(見表3)。

表3 廢棄物在公園景觀中的利用類型Table 3 The utilization types of waste in park landscape
公園主要的服務對象是人,運用美景度評價法(SBE 法)[13-14]能夠了解到人們對于這處景觀改造后的想法,并對未來城市公園中其他廢棄物景觀改造提供參考。
通過發放問卷的形式對廢棄垃圾桶改造后的景觀小品的美景度進行調查,在美景度評價調查中,使用圖文并茂的問卷,能夠讓人們更容易理解,這樣得到的調查結果更為準確??偣舶l放了85 份問卷,全部收回且全部有效。其中女生占百分之64%,男生占36%。通過對不同教育、環境背景下的受測者進行調查,發現受測者認為用廢棄垃圾桶改造后的景觀比原場地的景觀效果好,并認為廢棄垃圾桶再利用能夠對城市公園景觀更新起到推動作用。
根據廢棄垃圾桶景觀小品的美學特性,選擇了四個評價因子作為廢棄垃圾桶景觀小品的美景度評價因子,包括協調性、藝術造型、色彩與質感、完整性與整潔度[14](見表4)。

表4 廢棄垃圾桶改造后景觀美景度評價因子分析Table 4 Evaluation factor analysis of landscape beauty degree after waste trash can reconstruction
通過對問卷數據處理,得到結果如下 (見圖7):評測者對于原場地景觀美景度評分平均值為-0.39,介于不滿意與一般之間,說明此處公園景觀環境需要改造提升; 評測者對于廢棄垃圾桶改造后的景觀美景度評分平均值為1.27,介于滿意與很滿意之間,說明廢棄垃圾桶改造的景觀得到了認可,以后可以多利用廢棄物進行景觀營造; 評測者對廢棄垃圾桶改造后的景觀小品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性評分平均值為1.39,介于滿意與很滿意之間,說明改造后的景觀與原有景觀環境能自然融洽; 評測者對于廢棄垃圾桶改造后的景觀小品的造型藝術評分平均值為0.95,介于一般到滿意之間,說明大部分人認為造型藝術不錯,部分人認為一般,對于后期造型藝術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 評測者對廢棄垃圾桶改造后景觀小品的色彩與質感評分平均值為1.27,介于滿意與很滿意之間,說明景觀小品的色彩與質感結合度高; 評測者對廢棄垃圾桶改造后景觀小品的完整性與整潔度評分平均值為1.18,介于滿意與很滿意之間,說明此處景觀小品的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要注意后期的管理。

圖7 廢棄垃圾桶景觀小品美景度評價分析結果Figure 7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results of beauty degree of waste trash can landscape sketch
通過問卷調查,進一步了解大眾對廢棄垃圾桶改造后景觀的想法,還有人認為在對廢棄物進行改造時可以結合當地文化,可以多添加一些景觀元素,還可以增加科技元素,使人們可以和景觀進行互動。對于此處景觀,可以再垃圾桶外側貼二維碼,游客可以通過掃二維碼來學習垃圾分類,還可以對垃圾桶進行涂鴉,藝術化處理等,把這些想法進一步體現在城市公園景觀更新中,形成融洽的公園景觀環境。
考慮到廢棄垃圾桶會影響閩江公園的景觀風貌、生態環境,以及隨著人們生態觀念的提升,變廢為景的觀念的加強,決定將閩江公園中原有的垃圾桶進行再利用,最終呈現為水泥垃圾桶組合的觀賞性園林景觀小品,同時也使得垃圾桶由原本的服務性園林公共設施變成了觀賞性的景觀小品,實現了城市廢棄物在園林景觀更新中的功能轉換[2]。
2.5.1 對游客的影響
隨著生活步伐的加快,公園成為人們解壓、放松的最佳場所。為了滿足游客們的使用需求,公園的景觀也需要不斷更新,廢棄垃圾桶再利用,與公園原有的生態環境相融合,組合成一處有創意的景觀,美化著環境,陪伴著游客。
2.5.2 對城市公園景觀更新的影響
閩江公園是福州市內一處最大的開放式休閑公園,分為南園和北園,廢棄垃圾桶再利用的景觀位于北園中,將仿樹樁式的水泥垃圾桶再利用為公園景觀小品,不僅方法新穎,還體現出城市公園景觀更新的生態理念,也推動了城市景觀可持續的發展,逐漸把閩江公園打造成生態公園。
在城市公園景觀更新過程中將引入循環思想,可以減少對原有公園景觀環境的破壞,實現公園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城市公園景觀更新過程中的循環思想主要體現為“3R”原則[15]。通過Reduce(減量化)、Reuse(再使用)、Recycle(再循環)這3 個原則,將廢棄物通過技術、藝術等處理手段實現資源的再循環,從源頭上減少資源的浪費,同時將改造后的廢棄物重新利用到城市公園景觀中,環保又生態。
在城市公園景觀更新中引入循環思想是建設節約型園林和可持續社會的重中之重。循環思想應用于景觀更新中可以節約景觀營造的成本,減少對城市環境的污染,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提升公園景觀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城市公園景觀更新的目的主要是改善生態環境和滿足人們高質量的生活需求,在設計的過程中有必要引入人性化的理念[16]。人是城市公園景觀的建設者、使用者。在設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人們對于公園景觀更新的要求,例如:本文通過問卷調查來獲取人們對于公園景觀的評價,這樣可以判斷哪些地方游客比較喜歡,哪些地方游客不滿意,以此來進行針對性的改造設計,這樣城市公園景觀更新才能有意義,更新后的公園景觀才能夠深受人們的喜愛。
廢棄物再利用在城市公園景觀更新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廢棄物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合理的使用廢棄物可以避免將有價值的資源浪費。在閩江公園北園中,廢棄垃圾桶經過改造成景觀小品后,其景觀價值、文化價值、美學價值、生態價值、可持續發展價值得到了提升,仍然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除了閩江公園以外,在其他城市公園景觀更新中,設計師要優先考慮利用場地中原有的廢棄物資源,以此達到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景觀成本,保護生態環境,營造有獨特記憶點的城市公園景觀的目的。
對于未來廢棄物在城市公園景觀更新中的再利用,提出三點對于本行業發展的展望,希望對未來廢棄物再利用于城市公園景觀更新中提供參考:
(1)廢棄物再利用的技術、理論的運用要進一步加強,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這樣廢棄物在城市公園景觀更新中再利用的藝術造型才會更加多樣化,才能將更好景觀效果展示給大眾。
(2)廢棄物再利用應和多學科相結合,例如:美學、生態學、社會學等,這樣營造的景觀才能更加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審美需求等。
(3)在城市公園景觀更新時,要優先考慮利用場地中原有的廢棄物,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實現資源節約和使用價值的均衡,最終營造良好的城市公園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