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平 毛曉霞 沈 丹 陳天明
(鹽城工學院 江蘇鹽城 224051)
近年來“國際緊急公共衛生事件”頻發[1]。一些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公共衛生事件屢發不止,且缺乏特效藥物、防控難度大、治療不及時有生命危險的特點[2]。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爆發對人民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威脅,有些人可能出現恐慌、過度焦慮、擔憂、抑郁等心理反應。為了阻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向校園蔓延,江蘇高校均實施封閉式管理,禁止學生出入校園。本研究對江蘇鹽城高校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進行調查,了解封閉式管理期間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探究其影響因素,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期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據。
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研究時段:2020年5月4日至5月28日;研究對象:江蘇鹽城某在讀本科生。研究對象數量:根據精神癥狀估計,以N=400×(1-P)÷P公式計算,其中,最小檢出率為P=7%計算,共5314名,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
1.抽樣方法
抽樣方法:分層整群抽樣法,以專業系年級為整體抽樣單位,對該整群中的學生的年齡、性別等構成不同進行分組,以大一至大四4個年級為抽樣層,抽取一定數量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調查時間:2020年5月4-28日。
調查工具:以一般情況調查表作為調查工具。調查表以問卷的形式,其中共設計了10到問答題,主要內容包括:大學生的人口學特征、在校期間對重大疾病流行的有關知識、對重大疾病防控措施的了解情況、對待學校所采用的重大疾病防控措施的態度、還包括對國家和學校最終戰勝重大疾病信心等內容。本課題所涉及的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該量表,該量表包括9個癥狀因子,根據SCL-90計算的某因子得分大于2時,可指示疑似心理問題。同質性信度Cronbach’s a系數為0.89,各個因子的Cronbach’s a系數在0.82-0.93范圍[3]。
2.統計方法
數據庫建立軟件:Epidata3.0;統計數據分析軟件:SPSS20.0。
描述性統計分析;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t檢驗比較不同樣本;卡方檢驗計數資料。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α=0.05)。
回收有效問卷5213人,調查的在校大學生的年齡為20.1歲±2.0歲,其中本科生5121人,研究生92名。男生3209(61.6%)人,女生2004(38.4%)人。大一、大二低年級學生2712(52.02),大三、大四高年級學生,2409(46.21)研究生一年級92(1.77%)人。
本研究SCL-90各因子中出現1個因子及1個因子以上陽性者的總人數為501人,檢出率為9.6%。將調查對象SCL-90得分與全國常模進行T檢驗分析,結果顯示,各因子得分低于或接近全國常模,詳見表1。

表1 樣本SCL-90因子得分與國內常模的比較
根據上述SCL-90陽性癥狀檢出作為評價標準,對調查對象的性別、本科/研究生、所學專業、對SCL-90的了解程度、對防治政策的掌握、對防治措施的了解程度、對學校所采用的學校封閉式管理對自身生活學習的影響、對戰勝重大疾病的信心等因子分別做單因素分析。通過上述單因素分析可知,研究對象中女性學生檢出率高于男性學生(檢出率分別為6.9%,11.5%,χ2=30.389,P=0.000);本科生檢出率高于研究生(分別為9.7%,2.2%,χ2=5.755,P=0.016);學科類別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理科和工科8.6%,文科10.9%,χ2=7.638,P=0.006);對SCL-90的知曉也與檢出率呈現相關性(對SCL-90了解較好的同學為11.2%,一般了解的為6.5%,不了解的為11.4%,χ2=32.115,P=0.000);檢出率與防治措施的了解程度有關(很了解重大疾病防治措施的同學為9.2%,一般了解的為6.9%,不了解的為13.0%,χ2=35.020,P=0.000)檢出率與對重大疾病的關注度有關(很關注的同學為10.2%,一般關注6.8%,不關注11.6%,χ2=22.387,P=0.000);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突發期間高校采用封校管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影響程度與檢出率也相關(很大影響17.8%,一般影響7.9%,無影響8.9%,χ2=81.456,P=0.000);檢出率還與防治措施所獲得的效果有關(顯著效果8.9%,一般效果6.7%,無效12.3%);是否有信心戰勝SCL-90也有差異(有信心戰勝8.3%、無信心戰勝10.5%,χ2=6.983,P=0.008)。
SCL-90陽性癥狀檢出率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以單因素分析結果為自變量,SCL-90陽性為因變量y,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擬合,最終有7個指標進入模型(表2)。

表2 社會心理因素與SCL-90陽性癥狀檢出間的logistic回歸分析
根據SCL-90統計結果,精神病性得分略高于國內常模,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它各因子低于國內常模。SCL-90陽性癥狀檢出率為9.6%,較以往的調查的檢出率低[4]。表明在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大學生容易出現恐怖和精神病性的心理困擾。這與其他相關研究中面對重大危機時,出現焦慮、不安、緊張等情緒[5]等研究相似。
發生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顯示文科專業的學生心理問題檢出率較理科學生多。以往研究顯示,不同專業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盡相同[6]。
研究生學歷是保護因素,研究生心理問題檢出率較本科生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可能是此現象的原因之一;對科學知識探索和了解程度,也可能對此有影響。
本次調查發現高校封閉式管理,因現代大學生手機使用,導致封閉式管理對學生學習生活影響較小,且能夠減少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發生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期間,江蘇高校開展多種渠道、多種方式有關重大疾病知識的宣傳教育。大學生普遍認為學校為而采取的封閉式管理有顯著效果。
本研究顯示,對防治重大疾病措施了解程度不夠、對重大疾病防治措施信心不足等仍是造成大學生心理狀況變化的危險因素。因此,還需要進一步開展防控措施的介紹。更為重要的是建立戰勝重大疾病的信心,讓學生對防治措施有清楚的認識。
綜上所述,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期間大學生出現恐怖、焦慮等癥狀符合重大災后人群的一般心理特點。因此,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建議對存在心理困擾的大學生進行人文關懷、有效的心理干預,減少學生的恐慌以及其他不良心理反應的發生。此外,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給予充足的社會支持,開展健康宣教,提高學生承受應激的能力,對大學生身心健康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