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林 邱文波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常德 415000)
兒科護理學是研究小兒生長發育、兒童保健、疾病預防與護理的學科,是護理專業重要的核心課程。在20世紀美好生活需要背景下,家長們對兒科護理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高。兒科護理教學不僅要使護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得到顯著提升,還要不斷提高護生的職業素養和崗位勝任能力。混合式教學模式以網絡技術、新媒體技術等作為學習工具,將線下授課和在線學習結合起來的一種模式。我院在2019級嬰兒沐浴技能教學中采用混合式教學,取得良好效果。
選取我院19級全日制專科護生99名(2個教學班級)為研究對象,全部為女生,年齡18~20歲,學制三年。已完成一年的基礎課程,如解剖、生理、藥理、微生物免疫學、健康評估等學科的學習。兩組護生均由同一專業教師擔任主講教師,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授課計劃、理論實驗課學時均相同,實驗課均為小班授課。教材均選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兒科護理技術》。將2個班級隨機分為實驗組(n=50)與對照組(n=49);對照組應用傳統教學,實驗組采用混合式教學。兩組護生一般資料及綜合能力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對照組教學方法
按傳統教學方法(護生觀看操作視頻→教師分解示教→護生操作練習、教師觀察指導→護生課外練習→操作考核)進行教學。
2.實驗組教學方法
采用混合式教學教學法進行授課,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教學準備
課前,主講老師及其團隊通過智慧職教完成相應課程建設,主要包括教學大綱、ppt和視頻等資料上傳、作業、測試和題庫管理;護生通過登錄個人賬戶可以查看教學資源、完成線上測驗、參與線上討論等。《兒童保健》一章中小兒生長發育規律、各年齡期小兒保健指導的理論課內容講授完畢后,給實驗組護生發放1例嬰兒臨床病例資料,提出問題:嬰兒皮膚特點?嬰兒沐浴有哪些方式?嬰兒沐浴的有哪些優點?嬰兒沐浴的注意事項有哪些?要求護生以小組為單位,做好“嬰兒沐浴”的預習。并且帶著以上問題進行線上ppt學習、觀看操作視頻等。讓護生查找相關資料,列舉并練習嬰兒沐浴的操作要點,如洗頭和洗澡時抱嬰姿勢、沐浴順序、臍部護理方法等。讓護生探討操作的方法與技巧。主講老師及其團隊根據1+X《母嬰護理》及《湖南省高等職業院校護理專業護生專業技能抽查標準》,并結合教材制定本課程嬰兒沐浴考核評分標準,并請臨床護理專家討論修訂。在理論授課《各年齡期小兒保健指導》后QQ群或微信群通過分發給各學習小組。
(2)課堂實訓
課前一天主講老師登錄平臺查看護生小測驗結果,總結護生提出的學習難點和提出的問題,結合教學大綱進一步明確需要重點講解的知識點。首次實訓課:①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頭腦風暴教學法,組織各學習小組對線上提出的學習難點和問題進行討論,給予啟發解答。②主講老師規范示范前,隨機抽取一名護生進行操作演示,教師和其他護生認真觀看,操作完成后,教師組織護生進行小組自評和小組互評,最后教師進行總體評價,并提出改進意見。老師整體示教后分小組練習,在下課前老師對護生在模擬練習中的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講評,對操作中的難點進行分解講解和演示。課后護生再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在實驗室進行模擬練習。第2次實訓課:①主講老師和實訓帶教老師對每名護生進行操作考核。考核前隨機抽取不同的典型病例給應考護生,要求護生針對病例實施嬰兒沐浴。②主講教師對考核進行評價,對考核成績突出的護生予以表揚,并講解釋示范考核中出現的共性問題。要求考核未達85分的同學利用課余時間反復練習拍攝并上傳最佳操作視頻到云課堂平臺,主講教師在網上評分,作為技能的補考成績。
比較兩組護生單元考核成績,單元考核成績由操作考核成績和卷面筆試成績組成。總分為100分。其中操作考核成績占80%,為每名護生的嬰兒沐浴考核成績;卷面筆試成績占20%,為20道選擇分析題,每題1分,共20分。
教學結束后,教師自行制定護生自評及對教學方法的評價問卷對護生進行兩種教學方法的評價。該問卷分為8方面,包括:課程教學資源建設(3個條目)、授課時間靈活度(3個條目)、及時反饋(3個條目)、臨床思維能力(3個條目)、促進知識理解(3個條目)、溝通能力(3個條目)、團隊協作養成(2個條目)、提高綜合素質(3個條目)[1]。問卷采用Likert4級評分法,1分表示“非常不滿意”,4分表示“非常滿意”,總分25-100分,問卷采用問卷星無記名的方式填寫,并在規定時間內回收,共發放問卷99份,回收問卷99份,回收率100%。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分布,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構成比描述;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教學結束后兩組護生單元考核成績比較(±s)

表1 教學結束后兩組護生單元考核成績比較(±s)
組別 人數 操作考核平均分 卷面筆試平均分 總分平均分試驗組 50 67.81±8.12 23.1±4.12 91.12±6.12對照組 49 63.5 ±7.21 20.5±3.18 84.00±5.15 t值 0.013 0.028 2.312 P <0.05 <0.05 <0.05
由表1可知,實驗組理論考試和操作考核成績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表2 教學結束后兩組護生對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評價 n(%)
由表2可知,實驗組對實驗課教學效果的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本研究在傳統教學基礎上結合了網絡教學和小組學習法,積極利用移動網絡和智慧職教平臺進行教學、討論,促進護生之間彼此學習,促進了專業知識的學習,激發護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表1顯示,實驗組護生的理論和實踐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本研究采用智慧職教線上和傳統課堂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根據主講老師布置的任務,結合教學PPT和視頻先進行線上自主學習,并完成相關習題測驗,再通過QQ群和微信線上討論進行小組交流、互相解答學習難點。既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2]。利用混合式教學的線上資源,護生可以隨時登陸平臺觀看實踐操作視頻,并且可以反復學習,有效地提高了護生的實踐技能。護生可以隨時登陸平臺進行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便于學生自主學習[3]。
表2顯示86%的護生認為混合式教學可以鍛煉自己臨床思維能力。在線上學習中,護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但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印象,而且學會了學習的方法,不再依靠老師直接給出現成的答案[4]。護生在通過混合式教學方法的訓練后,更善于分析和解決問題。
表2顯示76%的護生認為混合式教學可以增強團隊協作精神。以寢室為單位的學習小組,在混合式教學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在激烈的討論、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提高效率,團結協作共同完成任務[5]。促使小組成員都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從而積極參與。為今后在護理工作中更快融入護理團隊,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團結協作完成各項護理工作[6]。
表2顯示88%護生表示經過解決課程各項問題后,溝通能力明顯提高,更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混合式教學中每個小組在整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小組成員多次討論,在每一次討論過程中,每個護生都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并且要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7]。溝通能力是護理人員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為護生進入臨床工作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