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合強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轉型,我國文化創意的加速發展,電影文化產業的發展步伐加快,表現亮眼。全國不少地區瞄準電影文化產業,利用各自資源優勢加大資金投入,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廣東地區相較于北京、上海、橫店來說,并不具備完整的電影產業鏈優勢,但廣東地區電影產業的優勢也是十分明顯的,應努力將這種優勢提煉出來,并加以放大。廣州早在2018年就出臺了《廣州市扶持電影產業發展暫行規定》,2019年廣東省委印發了《廣州市推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行動方案》,這些文件都明確提出將支持廣州建設大灣區影視后期制作中心。改革開放以來,廣東電影產業的歷史與實踐邏輯已經清晰地表明,科技、資本和市場是廣東電影立足并引領中國電影產業快速發展的“三駕馬車”。廣東電影產業的范式創新也要在此基礎之上進行,而不能脫離廣東電影產業的發展根基和實際。
5G時代,不僅是5G技術,還有人工智能、云計算、VR/AR等先進技術為時代賦能。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電影產業創新的動力之源。廣州和深圳是全國首批5G試點城市,5G基站和場景應用全國領先。在“5G+電影”產業配套上實力雄厚,擁有華為、中興、京信、海格、風華芯電、波達等一批5G產業核心企業,也擁有廣東珠江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凱世光研舜網傳媒有限公司、廣州飛達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中影影視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等從事電影設備制造、影院信息化經營管理系統的知名企業。
廣東率先發展4K、8K影視產業,于2019年開設了第一個省級4K頻道,打造粵港澳大灣區4K影視后期制作中心,創作生產了國內首部粵劇電影《白蛇傳·情》。該片采用先進的工業技術傳承非遺文化,并榮獲了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金椰獎——最佳技術。深圳環球數碼科技研發的GDC Tech數字影院服務器,安裝量位居亞太地區第一、全球第二。中影光峰成為全球第五家國際認可的激光放映機生產商。深圳瑞云科技是中國“自助式云渲染”的開創者,其影視渲染服務占據國內85%的市場。深圳定軍山科技開創了電影插映新模式,參與制定了點播影院放映國家技術標準。
在電影后期制作技術方面,目前廣東省內的許多影視基地科技含量尚不高。但廣州正重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電影后期制作中心的建設。通過一系列政策,一方面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VR虛擬技術,推動“虛擬拍攝+實時動捕+實時引擎”智能電影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全面加強對產業人才團隊、數字技術企業、數字經濟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扶持。同時,廣東也建設了4K內容創新制作基地、影視后期特效工業化制作基地,并設立文化產業基金和“5G+數字創意”基金,正在發展“影視+科技+金融”的模式,以全力支持廣東影視產業及數字技術發展。
首先,通過廣東電影家協會以及各地方電影協會,促進廣東電影人才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如在2018年成立了廣州城市職業學院電影技術學院后,現已推動大灣區虛擬現實研究院與廣州科技學院、廣東工貿學院兩所高校合作,聯合建設影視后期產業學院。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廣東的這些電影院校,一般主要側重于培養電影制片、攝像、錄音、美術(服化道)、后期制作方面的基礎電影技術人才,在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式上有別于北京、上海等其它電影藝術學院,而是對廣東打造大灣區文化產業中心的回應,也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舉措①。
廣東優秀的電影文化投資企業非常多,而且對電影產業的投資往往遍及電影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利用自有資產對電影產業項目進行投資與經營管理。如廣州金逸影視,以公司影院資源為依托,以專業化的大數據評估為基礎,直接參與電影制作、發行的投資,甚至投資影視制作公司,將業務延伸至電視劇業務板塊或電影鏈最前端。二是對電影衍生品生產開發的投資。如對電影產業園(區)投資開發、建設和運營,組織、策劃電影文化會展及電影藝術交流論壇、電影節等活動。三是利用自身強勢的互聯網平臺參與電影產業各環節,如發揮騰訊影業的作用等。
相對來說,廣東的生產創作與制片能力稍顯不足,在原創力和題材格局上都有待提升。但近兩年來,憑借廣東雄厚的資本勢力,廣東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通過數量居全國第二。2019年“電影編劇的盛會”在廣州舉行,推介了一大批編劇的優秀佳作和新人青年編劇。近年來,廣州眾多優秀的電影項目和作品獲得了大獎,抑或獲得了極佳的票房。2019年,5部電影獲得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9項提名;2020年,5部電影獲得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5項提名。其中,《掬水月在手》《點點星光》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海上來客》榮獲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優秀系列紀錄片。2019年的《刑場上的婚禮》創下全國戲劇電影票房歷史新高。另外,廣東動畫電影一直是粵片的生力軍,從早期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到《熊出沒》,再到《豬豬俠》等,都彰顯了廣東動畫電影在質量上的領先優勢和強勁的票房號召力。
廣東地區資本雄厚,催生了大批極具競爭力的電影企業。在大批的優秀影片背后,除了大家熟知的國營股份電影企業珠江影業之外,還有廣東詠聲動漫、廣東嘉佳卡等。同時,也成功吸引、推動了博納影業、華誼兄弟、英皇娛樂等在廣州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總部,推動銀都機構在廣州加大電影核心業務,先后成立大灣區影視后期制作中心。截至2020年年底,僅廣州市影視企業就突破了600家,這充分彰現了資本助推廣東電影文化產業優化、創新的實力。
多年來廣東的影院及銀幕數量一直位列全國第一。全國50條院線中,有30多條進入廣東電影市場,且發行和放映均走在全國前列。2020年,全省城市影院共有1513家、銀幕9414塊,其中,僅廣州的電影院就突破了255家,擁有超過20萬張觀眾席。另有3條電影院線排名全國前十。2019年,廣東大地電影院線、中影南方新干線、廣州金逸珠江院線旗下影院票房分列全國第二、第四、第七位。又如,廣州金逸影視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首批進入影院投資運營的企業,影院布局優勢明顯,其全國超過一半以上的影院分布在副省級以上城市,具有更強的用戶溢出效應,憑借其先發優勢已在全國建立起了優質影院品牌,并為持續拓展影院建立了堅實基礎。
廣東是名副其實的電影消費大省。由于語言相通,港產粵語片在廣東地區備受青睞。廣東電影票房是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的大倉,至2020年年底,廣東電影票房已連續19年蟬聯全國榜首。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東的票房收入僅為25.93億元,但仍占全國票房市場份額的12.7%。以廣東地區的兩部極其小眾的粵劇電影為例,《刑場上的婚禮》獲得225萬票房,創2020年中國戲劇電影票房之最;2021年5月上映的《白蛇傳·情》,以超2000萬的票房成為一匹黑馬,甚至捅破了中國戲劇類電影票房的天花板。從其用戶畫像上看,主要還是因為廣東地區電影用戶的收入和購買力更高、受教育程度更高。作為消費主力的年輕用戶,特別是女性用戶在經濟上更加獨立、自由,觀影已經成為她們日常習慣的休閑娛樂方式,滿足了她們的消費需求。特別是近幾年國潮風起,白蛇IP的價值更加彰顯出來。(如圖1)

圖1 《白蛇傳·情》想看用戶畫像②
廣東電影市場龐大的規模與消費拉動著廣東電影產業鏈在后端的衍生與延伸,以電影為元素的產業板塊發展迅猛。目前廣東省內有南海影視城、西樵山國世影視城、中山影視城、珠影文化創意產業園、廣州番禺紫泥堂拍攝基地、廣州1978電影小鎮、小洲影視文化產業園、優創合影4K內容創新制作基地、銀都電影數字攝制基地、羅浮山影視文化產業基地等大大小小近20個電影產業基地和園區。許多電影文旅基地和園區加強VR技術的引進和應用,讓游客產生身臨其境的沉浸式互動體驗。隨著這些高科技電影基地和園區的不斷發展壯大,廣州電影產業鏈建設更加完善,也極大地促進了相關基地和園區的文化旅游、娛樂、餐飲、住宿、辦公等其他產業的發展。如廣州1978電影小鎮先后榮獲了“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和“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等榮譽稱號。“大電影產業鏈突破了時空上的局限,構筑了電影產業主體之間的經濟生態系統,促進了傳統票房經濟的轉型”③。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城市綜合文化功能,構建了宜業宜商宜游的城市空間。
為了更好地傳遞廣州電影的聲音,廣州著力打響“四大品牌”,提出“制作在廣州、拍攝在廣州、首映在廣州、展映在廣州”的品牌口號。廣州在品牌塑造上,成功舉辦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金紅棉影展、粵港澳大灣區電影行業大會暨電影之夜等大型電影展和電影活動。特別是(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廣州大學生電影展已連續在廣州舉辦了近20年,凸顯了電影事業的廣州標識,也彰顯了廣州在電影文化品牌塑造上的實力。
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與雄厚的資本實力,使一些投資者盲目地追求大而全的電影全產業鏈建設,如上述廣州提出的“四個品牌”。其實這一口號的提出是非常值得商榷的,除了增加一些噱頭外,并無十分的必要。應該發揮各自區位優勢和競爭優勢,重點打造獨具特色的產業亮點,形成健康、合理的分工合作體系。由于廣東擁有巨大的科技優勢和消費市場,任何電影項目的生產、放映、展映等,都不會忽視廣東電影市場,因此,提出“制作在廣州”“首映在廣州”“展映在廣州”均無可厚非。但在拍攝方面,廣州地區顯然并沒有完整的拍攝鏈條,沒有橫店那樣的規模,也沒有橫店那樣健全的演職培訓以及傳輸網絡等配套服務。因此,廣東電影產業優勢雖強,但也應正視其短板,沒必要“大包干”,浪費資源。
為促進廣州電影產業的品牌影響力,增強電影產業的輻射力,廣州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然而廣州的電影藝術創作與文化產業氛圍一直難與北京、上海等地相比擬,似乎總是稍遜一籌。上海有上海國際電影節,廈門有金雞電影節,山西有平遙國際電影節,而廣州卻缺少類似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節。據有關媒體報道,2021—2022年,全國將至少新增8所專業電影院校,它們分別是江蘇電影學院、浙江電影學院、西浦·光線電影學院、山西電影學院、西安電影學院、海南電影學院、廈門電影學院、青島電影學院等④。然而,在這些院校中卻難覓廣東地區專業電影院校的身影。教育層面電影人才的匱乏,直接影響到廣東電影人才的培養、聚集、輸送以及產業鏈建設,甚至一些在廣東本地影視城拍攝的劇組面臨著“一人難求”的窘境。廣東地區不是沒有獨立的技術類電影高校,而是沒有一所知名度較高的電影藝術高校。2018年成立的暨南大學珠江電影學院也只是隸屬于暨南大學的二級學院,并且與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采取的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這與廣東塑造電影文化產業的形象極不相稱,建立“廣東電影學院”抑或“粵港澳大灣區電影學院”的呼聲愈加強烈。
廣東電影諸多基地雖然各具優勢,但基本上都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和區域之間,處于條塊分割的散落狀態,產業協同發展不強,集群效應不足,導致各電影基地和園區服務、政策的不統一,因此,政府和企業有必要加強產業政策的協調和制定。電影文化產業是一個深受政策扶持的產業,無論國內國際,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影視基地和園區都是先從政策扶持逐漸發展起來的。特別是廣東,在沒有完備電影產業鏈的情形下,由政府主導并協同企業統一管理、制定標準是十分重要的。比如,一方面,政府需征求各方意見和建議,出臺相關協同發展的政策文件;另一方面,各省市區電影行業協會,需組建電影基地聯盟。需要在政策、旅游、電影項目、劇組拍攝、制作、影展、研討會等各方面形成完善的、統一的行業溝通交流機制和約束機制,合力實現廣東電影產業一體化共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做大做強廣東電影產業這塊蛋糕,形成影響全國、輻射全球的廣東電影產業。
5G時代,互聯網平臺將成為電影產業中最重要的一環。5G時代,電影產業的核心環節將由傳統影視企業轉化至互聯網平臺或其控股成立的電影公司,如騰訊影業等。網絡電影將與院線電影一起成為電影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大電影的投融資、生產制作、營銷傳播、用戶消費等鏈條,將由騰訊等互聯網頭部企業掌控。
廣東是我國互聯網企業的集聚地,也是電影投融資的重鎮。互聯網企業進入傳統電影產業將使該產業的游戲規則和產業生態發生極大變革,可謂利弊參半。一方面可以極大地豐富電影產業形態,打破院線觀影的空間和時間限制,滿足用戶大屏時代居家觀影的需求,促成新的電影文化和消費,為傳統電影產業增加新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它將打破傳統電影產業鏈的生態平衡,使互聯網企業成為電影產業新的話語掌握者,甚至帶來電影產業的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大數據流量成為互聯網企業進行電影生產創作和消費的唯一參考,電影“娛樂至死”“流量至上”和“資本擴張”之風愈演愈烈,致使“飯圈”亂象叢生,明星違法失德現象頻發。然而,“電影文化不是普通商品,它是文化商品,既要娛樂,也要有文化底線。綠色票房是底線,文化擔當是責任”⑤。相關部門或協會組織等正逐步加強這方面的管控,只要合理分配管控好互聯網企業對傳統電影產業的變革,那么質量不斷提升的網絡電影仍將溫暖人心,并促進我國電影產業的繁榮發展。
在5G與“后疫情”雙重維度的裹挾下,網絡電影方興未艾,逐漸成為電影市場上的重要力量,廣東電影產業也將迎來新的變革與創新。憑借廣東電影在技術、資本和市場上獨有的優勢,廣東電影產業范式創新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績。同時,我們也要對廣東電影產業的創新給予應有的反思,要重視和關注互聯網企業對電影產業的各種影響。廣東電影產業范式創新是我國電影產業范式創新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將有助于我國電影產業在5G時代取得更大成績,增強我國電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建設社會主義電影產業強國。
注釋:
①雷愛俠.國內首家電影技術學院在廣州成立[EB/OL].光明日報,2018-12-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9794554455152456&wfr=spider&for=pc.
②貓眼.《白蛇傳·情》想看用戶畫像[EB/OL].<https://piaofang.maoyan.com/movie/>1300146/wantindex#1.
③陳巖.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趨勢報告[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8:15.
④中國關工委健體中心高校委.全國將新增8所藝術院校[EB/OL].微信,2021-08-20.https://mp.weixin.qq.com/s/6U_mfHIBIs7TnY2cmUz2Aw.
⑤尹鴻,梁君健.“網生代元年”的多元電影文化——2014年中國電影創作備忘[J].當代電影,2015(0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