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翔,李雙梅,張得志,王星星,胡秋雨
(1.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物流與交通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2.岳陽正海藥業有限公司,湖南 岳陽 414418;3.中南大學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075)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和人類健康都造成了巨大損害,雖然距離新冠疫情的爆發已然過去一年有余,但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仍未完全消除,全球范圍內疫情也并未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疫情防控工作仍不容半點松懈。尤其是在物流領域,需要時刻筑牢疫情防控“堤壩”,將因物流活動的流動性、跨區域性、多主體性甚至是全球性所帶來的病毒傳播風險降到最低。
此外,在國外疫情兇險的情勢下,冷鏈運輸的海鮮、水果等生鮮產品中頻繁檢測出新冠肺炎病毒陽性,導致我國眾多消費者對“生鮮電商”、“冷鏈”等相關行業產生了信任危機及安全憂慮,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疫情后經濟的復蘇。為了增強消費者對產品的安全信任度,在后疫情時代維持銷量的穩定,海鮮、水果等生鮮產品的生產供應鏈相關企業都采取了極為周密且可視、可溯源的防控措施,如出具檢疫合格證書,公開從原產地到加工車間全環節、全方位的防控視頻,甚至對原產地進行全封閉式管理。但僅有生產供應鏈方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從物流的角度進行思考,建立一個從原料供應到消費者使用的全過程防控閉環,才能最大程度地解決消費者的信任危機及安全憂慮。所以,如何對冷鏈物流各環節進行病毒防控,并使防控效果有效傳達到消費者方是破解當前困局的關鍵。
綜上,探尋冷鏈物流過程中長效的消殺機制與策略,不論是對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還是對增強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甚至是對未來公共衛生事件進行預防都有極其重大的作用和意義。所以,本文在分析病毒防控的現行消殺機制的基礎上,對冷鏈物流各環節提出了相應的病毒防控策略,以期與生產供應鏈方一同建立全程防控閉環。
冷鏈物流是指在生產、倉儲、運輸、配送、銷售和到最終消費者端等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溫度環境下的一項特殊物流活動。其可以降低水產品、畜禽肉類、蔬果類及藥品等一些對存儲溫度有極高要求的易腐商品從生產到消費過程中的損耗,保障高品質生鮮、冷凍食品的市場供應。但低溫環境在保障商品質量的同時,也會延長病毒等微生物的生存周期,提高物流過程中傳播病毒等病原體的風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時有發生的冷鏈食品外包裝核算檢測呈陽性事件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冷鏈物流安全性的擔憂,也對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了困擾。為在冷鏈物流領域建立長效病毒防控機制,本文對冷鏈物流全程及各環節傳播風險、病毒來源進行了分析,如圖1所示。

圖1 冷鏈物流全程病毒污染來源示意圖
冷鏈物流可以分為商品處理和預冷、冷藏、冷鏈運輸、冷鏈配送、冷鏈銷售、消費6 個環節。商品處理是指對需要冷鏈的商品進行初步處理,如生豬的檢疫檢驗和屠宰,農產品的清洗、揀選和包裝,水產品的捕撈、清洗和整理。預冷指使冷鏈環境或冷鏈商品迅速達到預計溫度的過程,常發生在商品處理與冷藏和冷鏈物流各環節銜接的過程之間。冷藏、冷鏈運輸、冷鏈配送和消費則是指依靠冷庫、冷藏車、冰袋、保溫箱、冷藏柜或零售冷庫、家用冰箱等設施設備對不同物流狀態下的商品進行低溫保護的過程。以冷鏈商品為中心,可將冷鏈物流過程中病毒污染來源分為生長(生產)環境、冷藏環境、搬運設備、冷鏈運輸設備、冷鏈配送設備、相關人員等方面。
2.1.1 熱失活。熱失活是指通過加熱的方式使微生物中的蛋白質和核酸物質變性,從而有效殺滅各種病原體,是一種十分便捷有效的滅活病毒策略。一般微生物繁殖的適宜溫度范圍為-10~90℃,而對于新型冠狀病毒,在56℃下持續加熱30min即可完成滅活[1]。
2.1.2 消毒劑滅活。消毒劑滅活是指利用消毒劑中有效成分的化學性質對病毒等進行滅殺。按有效成分進行分類,可將消毒劑分為:醇類、酚類、醛類、酸類、重金屬類、強氧化劑型等類型[2]。其中,70%-75%的乙醇溶液是最為常用的消毒劑。在使用消毒劑滅活的過程中,需要謹慎考慮消毒劑的化學性質,并做好相關防護工作,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目前常用的醇類消毒劑有乙醇、異丙醇、苯甲醇等,可殺死大部分致病菌,但不能殺死芽孢。乙醇也可以和其他消毒劑協同殺菌,如乙醇-醋酸氯可用作醫護人員的手部消毒劑,對腸道病菌、致病性酵母菌、化膿性球菌都有極強的滅殺作用[3],消毒效果顯著且使用便捷。
酸類消毒劑中最為常見的有過氧乙酸消毒劑,能迅速殺滅病毒、細菌、真菌及芽孢,可用于環境、空氣、物品、消化內鏡、餐具運輸工具等消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重金屬類消毒劑有:硫酸鋅、硝酸銀、汞溴紅、氯化氨基汞等,常用于醫學及工業領域的消毒作業,但重金屬類物質對人、畜機體中的蛋白質皆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刺激與損傷,在食品相關領域使用時,需要慎重考慮其安全性。
常見強氧化劑型消毒劑有:高錳酸鉀、過氧化氫(雙氧水)等,醫療類和食品級的消殺作業常使用低濃度的強氧化劑型消毒劑,而高濃度的強氧化劑型消毒劑則一般應用于受病毒感染嚴重的工業與公共場所。需要注意的是,所有高濃度的強氧化劑都有強腐蝕性,應避免與人體、動物的直接接觸,使用時也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常用消毒劑對見表1。

表1 常用消毒劑對比
2.1.3 臭氧滅活。臭氧消毒是指在密閉的空間內使用一定濃度的臭氧氣體,利用臭氧的化學性質進行滅活。臭氧消毒是一種溶菌級方法,殺菌徹底,具有殺菌廣譜、高效的特點,對所有細菌和病毒都有明顯的殺滅效果。但使用臭氧進行消殺時,如若不能采取有效抑制臭氧釋放與殘留的措施,會導致臭氧濃度過高,對人體造成危害。
2.1.4 紫外線照射滅活。紫外線照射滅活指利用波長220~300nm 的紫外線破壞微生物機體細胞中的DNA或RNA的分子結構[4],將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以及其他病原體直接殺死,是最常用的密閉空間內生物氣溶膠消殺技術。此外,照射劑量、照射覆蓋程度、空氣的水分含量、空氣運動模式以及密閉空間的大小都會對紫外線照射消殺的效果產生影響。紫外線消毒速度快、效率高,并且幾乎對所有的細菌、病毒都能有效滅活,但是紫外線對人體有害,不能直接暴露應用在有人員活動的場所。
2.1.5 使用具有滅活功能的新材料。荷蘭Parx Plastics 公司根據仿生學原理,已成功研制出一種專利名為Saniconcentrates 的新型抗菌性聚合物。該技術能廣泛應用于建材、嬰童、醫療、包裝、家電、公共設備、軍用等領域,制造出表面更能抵抗微生物和細菌攻擊的產品[5]。
山東圣泉集團與香港政府下屬納米研究也成功聯合研發出Nano-VTS 生物多糖衍生物抗菌抗病毒材料,對目前已知的7種可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中的3種(新冠病毒、非典病毒、人類冠狀病毒229E),具有明顯的、長效的滅殺作用。該材料適用于口罩、手套、隔離服、醫院床單、公共交通座椅套等產品,對于高人口流動或高危場景的群體病毒防控,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6]。
2.1.6 耦合滅活。耦合滅活是指結合多種滅活策略以提高殺滅效率,減少二次污染。如紫外線聯合臭氧催化技術的室內殺菌消毒效果優異,具有很好應用前景[7]。
各種病毒滅活策略對比見表2。

表2 各病毒滅活策略對比
冷鏈物流中商品處理和預冷、冷藏、冷鏈運輸、冷鏈配送、冷鏈銷售、消費各環節都會受到來自生長(生產)環境、冷藏環境、搬運設備、冷鏈運輸設備、冷鏈配送設備、相關人員中的一個或多個方面的病毒污染威脅。因此,筆者對冷鏈物流中病毒污染的來源進行分析,找到需要進行病毒防控消殺工作的主體(如圖2所示),并結合不同病毒滅活策略的特點提出了冷鏈物流全程病毒防控策略,產地的病毒防控工作應把生態環境放在首位,以嚴防輸入為主要策略,嚴守產地安全線,完善原產地檢驗檢疫合格證書,使用抗病毒新材料進行包裝,保障商品“出生”安全。預冷車間、冷庫、冷藏車廂、冷柜、冰箱等低溫可封閉空間,由于低溫因素的影響,不宜采用紫外線照射滅活,應噴灑濃度為0.5%、噴霧量為20mL/m3的過氧乙酸溶液,并保持空間密閉30min以上的方式進行防控。在制冷出風口應使用500mg/L 的有效氯消毒劑或2%的季銨鹽噴劑進行處理,每次消毒處理時間不低于30min。

圖2 冷鏈物流全程病毒防控主體示意圖
輸送機、叉車、托盤、冷藏箱、保溫箱等設備可以采用0.2%-0.5%濃度的過氧乙酸或者含氯消毒液配置成250-500mg/L 的擦拭液進行表面擦拭,并靜置30min以上;或使用500-1 000mg/L的二嗅海因溶液、0.2%-0.5%的過氧乙酸溶液、1 000-2 000mg/L 含氯消毒劑溶液進行噴霧處理,將設備表面全部全部濕潤并靜置60min 以后再將表面擦拭干凈。如若是高精密設備或不耐腐蝕設備,則需要使用2%的戊二醛進行擦拭處理,也可以增設紫外線燈照射設備表面60min以上。
對于工作人員,因其工作、生活范圍相對固定,人員變更情況相對穩定,病原體傳播風險較小,防控的重點在于制定嚴格的工作制度,對作業前清潔雙手、進入作業區必須身著工作服等基本衛生保障措施提出要求,建立完善的員工健康信息體系,及時掌握員工健康動態,警惕咳嗽、發熱等具有傳播風險的癥狀,從內部筑牢預防壁壘。而司機則應要求其定期使用濃度為0.5%、噴霧量為20mL/m3的過氧乙酸溶液,并保持密閉30min以上對駕駛室進行消毒,同時做好自身健康信息上報工作,運輸途中與他人接觸時做好防護工作。消費者取件應做好基本防護:佩戴口罩、取寄物品途中不觸摸眼、口、鼻等易感染器官,養成“包裹入戶,先殺再拆”的衛生習慣。對于高風險地區的末端配送點或接收來自中低風險地區的快件,消費者小區則可以借鑒烏魯木齊在疫情期間采取的措施:在小區門口通風地帶劃出特定區域接收快遞,由社區工作人員對快遞包裹進行消殺,并原地靜置不少于1h,之后由社區工作人員送至居民家中[8]。
此外,在冷鏈物流各環節的銜接中,應著重對接觸物體、區域進行消殺,如冷藏車每裝車卸貨一次,都需要使用含氯消毒液配置成250-500mg/L 的擦拭液噴灑擦拭車門等密切頻繁接觸的表面,以完善全程病毒防控工作。
冷鏈物流全程病毒防控策略見表3。

表3 冷鏈物流全程病毒防控策略
本文對現行病毒滅活策略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后疫情時代下冷鏈物流全程的病毒防控策略。但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僅僅有嚴密的消殺措施仍然是不夠的,為了重振消費者的購買信心,冷鏈物流的病毒消殺防控工作還需進行可視化體現,使消費者能夠清晰感知消殺防控的效果。這需要使盡可能多的冷鏈物流環節如生產環節一樣,通過在公眾平臺上公開設施場所的消殺作業情況,展示作業人員的優良作業風貌,同時還需配合檢驗檢疫部門,對運輸車輛、已消殺包裹進行不定期抽檢并公示相關結果,出具檢驗合格證書等方式,定性定量地將消殺防控工作的效果傳達給消費者,讓消費者重拾購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