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潔,曾 霞,沈鈺琳
(1.華南師范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2.重慶市商務學校 財經商貿系,重慶 401325;3.重慶市農業學校 植物科學系,重慶 400000)
建設高質量的職業教育,須構建一體化職業教育體系;職業院校變革教育評價體系,則是構建一體化職業教育體系的重中之重。2020年12月教育部發布新聞會,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表示,全國職業院校現有1.15 萬所,在校生2 857.18萬人;中職招生600.37 萬人,高職(專科)招生483.61萬人[1]。全國職業院校每年培養總計約1 000萬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服務于國家戰略,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明顯提升。
2021 年 4 月,在建黨 100 周年、“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時刻,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在北京勝利召開[2]。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須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3]。此次大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第一次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在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4]。
構建學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提高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才社會適應性及其職業能力培養質量[5],并引導企業主動融合教學實踐環節,深化產教融合,是國家建設與發展高質量職業教育必經的改革之路。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國家的經濟發展遭受巨大挑戰,許多企業的生產經營陷入“用工荒”的困境。為此國家人社部、教育部、財政部、交運部、衛健委聯合印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有關就業工作的通知》(人社部明電〔2020〕2 號)[6],各級地方政府、人社局等紛紛響應政策,鼓勵各地職業院校在校學生——包括物流專業在內的在校學生(以下簡稱為“物流學生”)通過教學實習形式,助力企業復工復產[7]。此時,職業院校應充分發揮類型教育的應用型功能優勢,主動承擔教育界的社會責任,為企業可持續經營提供必要人力、技術等資源要素的支持。
學生參加教學實習的根本原因是國家發展高質量職業教育的需要。宏觀上看,教學實習是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教學實踐環節,職業院校與企業共同組織并安排恰當的教學實習,其成效對技術技能人才社會適應性與培養質量有較大影響,還對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緩解國家就業結構性矛盾等都會產生深遠影響,意義重大。微觀上看,學生參加教學實習能極大地提高職業技能水平,積累工作經驗,提升職業能力,為將來步入社會打基礎,這符合職業院校的辦學宗旨。
職業院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職業能力與企業的實際技術崗位需求是否能對接,可通過構建學生教學實習能力綜合評估模型進行職業教育質量的量化式評估,更科學地保障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范性。學生參加教學實習的職業能力水平,從某種程度上體現的是學生在校期間職業能力的掌握程度,能間接反映出職業院校內涵建設情況及產教融合成效。因此,學生教學實習能力綜合評估模型構建十分必要,這對學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構建不可或缺,對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改革有重要意義;還能不斷促進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技能水平提升,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這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
目前,國內外專家對學生職業能力定位主要有四種類型:(1)以能力本位為主的學生職業能力定位;(2)以理論知識與技術相結合的學生職業能力定位;(3)以服務論和人才結構論相結合的學生職業能力定位;(4)以服務論和社會發展人才結構理論的學生職業能力定位。
其中,頗具代表性的是國內知名學者楊斐、魏正子的研究——以服務論和社會發展人才結構理論的學生職業能力定位,將學生職業能力評估指標確定為“通用職業能力”和“專業職業能力”兩大類[8]。通用職業能力主要包括:環境適應能力、學習發展能力、愛崗敬業耐勞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性能力及其他能力等;專業職業能力主要包括: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術能力及其他能力(主要為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等[9]。
大體上看,因學生自身年齡、社會閱歷及多方因素,大部分學生在教學實習期間能勝任的多為企業生產加工流水線上某個技術崗。為便于數據收集與處理,研究將職業院校各專業學生教學實習能力評估簡化為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評估。根據國內外文獻研究,結合駐廠實習指導教師的實際工作經歷,又實地采訪企業領導及員工,并與各行業專家進行專題座談,經多方論證,最終形成一套全新的、適用的、較為科學全面的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綜合評估模型。以學生職業能力定位的類型為研究理論基礎,運用AHP 方法設計出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評估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評估指標體系
該評估指標體系有三層結構,根據由主到次的層次結構可將其劃分為目標層、主要目標準則層(即一級指標層)、次要目標準則層(即二級指標層)。目標層是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評估指標,一級指標層有道德品行、職業素養、工作能力、其他能力四個不同層面的評估指標,二級指標層有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等18項具體可量化的細分評估指標。
構建的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評估指標體系具有二級三層式結構,這些評估指標大多帶有模糊性。根據FUZZY 理論,把二級指標層對一級指標層的評判看成第一級評判,把一級指標層對目標層的評判看成第二級評判,從而構成一個二級三層式模糊評估模型[10]。其模糊綜合評判過程可分為5 個步驟:
2.3.1 設立評估子因素集。將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的評估因素集按職業能力需求的不同層面分為n個子評估因素集U={U1,U2,...,Un},n=4;再按職業能力需求的相關性將其細分成m個子評估因素集Ui={Ui1,Ui2,...,Uij},i=1,2,...,m;j=1,2,...,t;其中m=4,t變動[11]。
2.3.2 設立評語集。用Vk={V1,V2,...,Vk},k=5 表示。本評估模型所定義的評語集V={優,良,中,可,差},共5個檔次。
2.3.3 進行子因素集專項評估。挑選數名具有代表性的行業資深專家對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各子因素集進行專項評估。
2.3.4 賦予權重值。權重指標集:把資深專家對評估指標體系中m個子因素集的指標評估情況進行統計,計算各二級指標權重分配[12],再分別給出各二級指標的相對標度,并用加權平均法確定各二級指標權 重 集Ai=(ai1,ai2,...,aij),i=1,2,...,m;j=1,2,...,t;其中m=4,t變動。
2.3.5 進行FUZZY 綜合評判。對Ui中每一個子評估因素指標分別做出綜合評判。
(1)模糊評估矩陣:把物流學生對教學實習能力評估指標的評估情況進行統計,把評估指標體系中的m個子因素集Ui到評語集Vk看成是一個模糊映射,可以確定模糊評估矩陣Ri[13]。
其中m=4,t變動。
上式中,rijk=dijk/d,dijk為m個子因素集Ui中第ij項評估指標被作出對應評語集中第k種評估Vk的物流學生人數,d為參加評估的總物流學生人數。
(2)根據FUZZY 理論,運用模糊矩陣的合成運算,得Ui的綜合評估向量Bi[14],即得出第一級評判結果:
其中m=4,t變動。
(3)將每個子因素集Ui看為一個因素,用Bi作為它的單因素評判,即得到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評估因素集U到評語集Vk是一個模糊映射[15],U={U1,U2,...,Un},n=4。
(4)將每個Ui作為U的一部分,可以按它們的重要性給出一級指標權重分配A=(a1,a2,...,as),s=4。然后得出第二級評判結果[16]:
對評判結果歸一化,按最大隸屬原則得:
因此,得出FUZZY綜合評判結果,即為Vk。
向數名行業內資深專家和已組織參加過教學實習的職業院校發放網絡調查問卷,再利用SPSS 軟件對其數據進行信效度分析,然后根據構建的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綜合評估模型,對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進行模糊綜合評判,并得出結論。
經統計,收回物流學生問卷988 份,問卷均為有效問卷,問卷收發有效比為100%,此次所有問卷數據客觀、真實且有效,可用于以下所有分析。
為便于開展后續研究,首先使用SPSS 軟件進行信度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信度分析表
由表 1 可以看出,所有 Cronbach 的 Alpha 系數均值為0.956,且所有的系數均在0.6-1.0 之間,屬于非常可靠的數值范圍,說明此次問卷收集的數據具有非常好的可信度[17]。
由表2可知,數據的KMO值為0.971,遠大于0.5,說明效度非常好;而Bartlett 球形度檢驗的近似卡方值 為 26 898.626,Df 為 496[18],Sig.(即 顯著 性)為0.000<0.001,能夠在提取最少因子的同時解釋大部分的方差[19],即效度通過。從表1與表2可以得到,信效度分析結果表明,問卷調查收集到的數據很可靠,可進行模糊綜合評判。
表2 KMO與Bartlett檢驗結果
根據問卷數據及構建的評估模型,實現對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的模糊綜合評判。
3.3.1 確定評語集。確定評語集V={優,良,中,可,差}共5個檔次。
3.3.2 賦予權重值。挑選12名資深專家參與問卷測定,對二級評估指標權重集Ai進行統計與計算[20],并將各個指標權重分配結果依次排列,如圖2所示。
圖2 二級評估指標的權重分配
對各個指標權重分別給出判斷矩陣相對標度及其含義[21],見表3。由表3構建判斷矩陣,見表4。
表3 判斷矩陣標度及其含義
表4 判斷矩陣
將判斷矩陣相對標度賦予各個二級指標權重分配,并用加權平均法確定各個二級指標權重值[22]:
經整理,得出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評估指標體系的各級指標權重值,見表5。
表5 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評估指標體系的權重值
3.3.3 進行FUZZY綜合評判。結合物流學生調查問卷的相關數據,按上述評語集V把物流學生參與評價的教學實習能力評估子因素集U1-U4中各項指標看成是一個模糊映射,得出如下模糊評估矩陣Rij[23]:
根據FUZZY理論,運用模糊矩陣的合成運算,進行第一級評判,得出Ui的綜合評估向量Bi[24]:
對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進行第二級評判,得到綜合評估向量B,最后可得出結論。
對B進行歸一化處理:
所以評估結果對評語集V5的隸屬度最大。因此得出模糊綜合評判結果: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綜合評估為V5=差。
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綜合評估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運用AHP 和FUZZY 理論進行定量化、模型化的模糊綜合評判。
經計算得出結論:根據構建的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綜合評估模型,工作能力是物流學生最重要也最需要關注的能力子因素集,其權重值A3=0.583 6,隸屬度最大;與此同時,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綜合評估結果,對評語集中V5的隸屬度最大,說明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的綜合評估結果為差,其職業能力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首先,構建的評估模型具有層級明晰、內容全面、適用廣泛、可操作性強、推廣價值高等優點,模型既包含專家對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的評價,又包含物流學生自身對職業能力和企業需求的認識,兩相結合,模型構建精巧,較好地支撐了評估結論。其次,調研對象針對性強,調研數據客觀真實,數據分析科學,既能較為客觀全面地反映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的基本特征,還能真實體現我國職業院校技術技能人才適應性及培養質量的總體價值。此外,該評估模型還可為職業教育改革提供建設性評價標準,也可應用于多個行業的質量評價體系改革創新。
構建評估模型的不足在于前期收集數據統籌難度較高,此次參與調研的目標樣本數量還不夠多,覆蓋面較為狹窄,調研縱深度也還不足,這些局限或將導致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綜合評估結果產生某種程度的偏差,因此需要后續研究的補充與完善。下一步,將會開展調研對象更多元、覆蓋面更廣、理論與實踐更綜合的實證研究。
由職業院校物流學生教學實習能力綜合評估結果反思,目前最值得關注的是如何有效提升物流學生乃至各個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站在職業院校的立場,建議學校采取以下措施,促使學生提升職業能力。
職業教育是面向能力的實踐教育,職業院校通過積極推進1+X 證書制度下的教學變革,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職業技術技能,使學生拓展就業與創業本領[25],更深層次促進各類型教育的差異化發展及我國技術技能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家結構性就業矛盾。學校是學生職業能力儲備與提升的主要教學場所,從教學變革引入1+X證書制度是職業教育新階段需達成的主要目標。第一,學校應幫助師生轉變教學理念和考試形式,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的課堂教學觀,及采用技能過程評價、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教學考核與評價方式;第二,學校可規定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采用與1+X 證書制度相匹配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讓教師幫助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在啟發式課堂學習過程中鍛煉技能,掌握基本職業技術技能及善于溝通協調等職業素養;第三,學校教師在設計課程任務時,應提前設計與證書標準相匹配的技能任務,兼顧技能任務情景的科學性與趣味性及技能任務的呈現流程或出場順序,還須注重設計單個技能重復刻意練習的環節和時長,使學生能反復操練該技能直至完全掌握;第四,學校應嘗試變革與1+X證書制度相適應的學生實習管理與考核制度、教師績效考核與激勵制度等相關教學管理制度,促使職業院校師生配合1+X 證書制度的真正落地。
重慶市教委及各教育行政部門正努力推動物流專業1+X 制度的教學變革,目前已取得進展。如重慶市商務學校率先通過申報成為首批中職學校物流專業1+X 證書試點學校之一,并在2019 年底順利組織并開展第一次培訓及考證工作。而后,重慶市工業學校、重慶市立信職業教育中心、重慶市渝北職業教育中心、重慶市育才職業教育中心、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等多所職業院校已陸續組織并開展物流專業1+X證書培訓及考試工作,逐步提升物流學生適應力與培養質量,并連年為企業急缺崗位輸送物流技術技能人才,有效緩解本市物流技術技能人才對口就業艱難的矛盾。
教學實習基地是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客觀條件,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教學資源。職業院校可推進與企業的“7 共”建設,即專業共建、課程共擔、教材共編、師資共訓、基地共創、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踐行“4融”舉措,即培養目標融通、技能要求融通、能力提升融通、考核考評融通[26]。職業院校可從兩方面強化與企業共建教學實習基地的合作成效。
4.2.1 對接設施設備,滿足基本教學或教學實習需要。職業院校可與企業合力開發教學實習基地,如以重慶市農業學校與海爾集團校企合作為例,針對學校校內難以開展農村電子技術與維修專業的實訓課程,如冰箱、空調維修等復雜電器設備的維修實訓課程,以及企業初入職員工內部培訓,缺乏培訓場地、培訓師、員工維修活頁手冊、培訓課程等資源,經校企雙方協商,2020 年由海爾集團重慶分公司在渝北總部騰出2棟大樓約1 200多平方米的實訓場地作為重慶市農業學校教學實習專區,以滿足學校該專業二年級學生專門在此進行冰箱、空調電器的生產與維修教學實習。該基地還增設“綜合技能中心”、“崗位實戰中心”等實訓車間模塊,培養學生工作崗位核心技能。其中,“崗位實戰中心”可采取定崗定級、教學研修等方式,在基地開展生產性教學服務。依托“崗位實戰中心”原材料、輔料、配件、半成品等庫存齊全的優勢,學生可在基地實際工作崗位體會企業運作流程;學生帶薪上崗、企業按技術崗位類型發放工資,并每月計算超額績效獎金且附于學生電子工資賬單里,大大提高學生實習積極性和進取心,企業技師和職業院校教師對實際典型工作案例進行提取,反哺課堂教學,從而積累并提升在校師生的崗位技能實戰經驗和職業能力。除此之外,學校還為企業捐助額定數量的實習設備或原材料等,企業在提供必要實習基礎設施設備的同時還需負責維修與管理該教學實習基地。實習學生還能免費享受企業提供早、中、晚餐及住宿等福利保障措施。為支持學校電子專業建設,儲備學生的職業能力,企業還為學校購置專業技能大賽所需的崗位維修典型工具、電器等作為大賽訓練專用教學設備,一部分留用在企業基地供教學實習使用,且在專用教學場地或設施設備上印制學校名稱或“校企合作專用設備”等字樣;另一部分留用在校內實訓室,并在相關電器設備上定制海爾企業產品商標或名稱。
4.2.2 合力開發以技能培養為主的多級實訓課程體系。職業院校還可與企業共同構建以崗位技能需求為核心的三級課程體系。如:開發“基礎技能中心”冰箱維修初級工技能課程、開發“綜合技能中心”冰箱維修中級工技能課程、開發“崗位實戰中心”冰箱維修高級工技能課程。該課程依托教學實習基地的電器維修車間和中心庫房,設置集開放性、綜合性和生產性于一體的技能任務。
此外,重慶市農業學校與企業還共同研發了海爾空調各組織系統的教具,并冠名于學校專業實訓技能課程,如:《海爾空調維修技術實訓》課程,及配套校本實訓課程資源(崗位技能活頁手冊)、網絡培訓課程等。而每年參加全國專業技能大賽的選手可到海爾去參加大賽集訓,學校和企業共同為選手提供相關集訓待遇;專業技能大賽獲獎選手將破格入職海爾的技術管理崗,可專門負責指導基地學生教學實習等工作。
根據互惠互利的利益交換原則,企業獲得經濟利益是實現真正產教融合的先決條件。某種程度上,當職業院校無法滿足企業利益訴求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應勇于擔當,積極發揮權力主導作用,為企業制定“產教融合”利益補償機制,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成為產教融合命運共同體。因此,職業院校須與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等保持充分溝通,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維持良好關系,促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對校企合作的企業單位進行政策或資金傾斜,讓企業在稅收租金、銀行借貸、資金扶持、社會知名度等各方面得到好處。推動政府為企業制定“產教融合”利益補償機制,可最大程度激勵企業真正參與產教融合,發揮政府和企業作用,有效促進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