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鴻
一叢叢足音,在犀牛村松土。
這些沉寂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足音,一直在默默生長。每一個腳印都是秘密的匣子,那些足音在板結的記憶里開始松土,把長長的頸子伸過漫長的歲月,用觸須撓我脆弱的神經。
我知道這些藏在犀牛村的足音,就像掛在犀牛村草尖上的露珠,遙遠卻又虛無,無法用手去觸碰。一碰,就會粘在手指肚上,浸進指尖的漩渦,了無蹤跡。
其實這些足音,一直藏在我的記憶里。只要我一惦記,它們就會從身體里鉆出來,懸垂在耳際,久久不肯散去。
從呱呱墜地到遠在他鄉,所有的時光都被足音珍藏。細微的足音埋在泥土里,只要我赤腳踩在泥土上,那些足音就會咕咕地從泥土里面冒出來,追隨我愈走愈遠的背影。
它們一直跟隨著前行的我。當我回眸,它們還會輕輕地跳起來,繞著我的頸脖,親吻我。
記憶里有著一份沉甸甸的基因密碼——家譜。
身體上也烙有一道獨特的印痕——胎記。
無論客家人的先祖怎么輾轉與遷徙,都不忘背上秘密的家譜。仿佛一條血脈的河流,從肩頭流過,最終縈繞在犀牛村。隱約的文字標注的清晰譜系,在現實的煙霧彌漫中開始模糊;孤單的文字,已無法用來續寫不堪回首的記憶,更無法描摹渺茫的前程。
直到弄丟客家人的方言。小時候和家人用客家話嘮叨家常,與學到的四川話格格不入,深感自己像一個羞愧的外來人,始終無法融入他們的快樂交流。這種捉襟見肘的窘迫,不禁讓自己打著寒戰,常常在現實中緘口和失聲。
孤單的暗夜,獨自躲在被窩里,偷看自己身體上的胎記。一團烏黑的瘤痣裸露在心臟上部,像家族藏而不露的身世,又像是自己的一個污點,羞于示人。
很多年過去,當我完全忘掉家譜,掩藏好胎記,我已經成為地地道道的當地人,和所有的別人融洽而合群。
卻唯獨沒有了自己。
那個夜晚我把自己藏在月光下的麥草堆里,同伴們草草找了三圈,然后像故意丟棄我一樣放棄了尋找。
我相信那個夜晚不會再有人找我,仿佛我已經從他們的生活中消失。
到月亮快落到山下的時候,我只好悻悻地自己走出來。此刻的世界空無一人,沒有人為我歡呼雀躍,也沒有人為我的復出感到欣慰和驚喜。
多少次我這樣弄丟自己。多少次連自己也以為自己丟了。
而生活畢竟不是游戲,人生也不可能是捉迷藏。
現在我把自己藏得很深,完全丟失了犀牛村童年那個自己。偽裝和面具,狡黠和奸詐,使我變色龍一樣黏附在時空表面,看誰像誰,遇啥成啥。
但我常常被人識破詭計,在人群中被指認。我無地自容地走出來,好像自己就是他們要揪出來的那個人。
犀牛村早起的炊煙,與一團團霧嵐交合,被山村的風捋平,成為一張干凈而柔軟的白紙。一條條小路和蜿蜒曲折的田埂,從白紙上劃過,分隔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網格。
我出生時哇哇的哭聲,均勻地灑落在那些小小的網格里。一個個的網格明亮起來,整個村子也在我的哭聲中醒過來。
童年時跳方格,幾個童伴圍著畫好的格子,輪流跳動,極其認真。感覺每跳一次,就是把自己交給那個方格,和方格組成一個整體。
方格是我,我就是方格。
雖然方格不是很規整,但是它規定了我的位置和邊界。我必須把自己完整而獨立地置于方格內,不越界,不踩線,才不違規。
或許正是童年跳方格的習慣,養成了我一生循規蹈矩的德行。上學后,我開始在作業本上做填空題練習。一個個的空格,需要我用正確的答案去填充。有時候填錯了,就用橡皮擦把錯誤答案擦掉,重新寫上正確答案。
我迷戀橡皮擦,它可以讓我改正錯誤。
在自己人生的履歷表上,我也用自己的言行,一格一格地填寫。我小心翼翼地行走著,生怕填錯了那些看不見的格子。
是的,人生沒有橡皮擦。
也許我一念叨,犀牛村的夜色就會明亮三分。
另外的七分,則需要我在夢中,點燃童年時候的火把,去照亮。
一程山水,一份光陰。從犀牛村出發,我急迫翻飛的腳印,在大地上復印出一窩一窩的前程。
而我的背影,總是在瞬間,迅疾關閉我在時空隧道剛剛打開的門。
思鄉的夜總是黑黢黢的。一盞燈,像一把鎖,密密麻麻的密碼,我老是忘記。但我學會了在暗處摸索,用記憶的細絲,去掏往事的鎖芯,打開故鄉敞亮的門扉。
我會讓犀牛村在農歷里翻身,時刻明亮起來。那些記憶中的物象便紛紛顯形,黏附在一層薄紗般的水霧上。
我穿過薄紗,頭頂上落滿明亮的灰屑,經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