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詞匯學習無疑是公認的最重要也是最難攻克的一環。因此,詞匯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也不斷得到認可和鞏固。近年來,教育界也不乏對這一課題的探討。然而,筆者從已發表的相關論文中發現,研究者們較多關注了英語詞匯教學的各種方法技巧和策略,對于英語詞匯教學中最開始的詞匯呈現方式的探討不多,尤其是結合詞性去探討不同類型詞匯的呈現方式這一課題鮮有提及。為此,筆者試圖從詞性角度出發探索不同詞匯最適合的呈現方式,以期為一線教師實施詞匯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呈現(presentation)是語言教學中的一個步驟,或者說是一個階段,是指介紹新的語言項目階段。這一階段包含講解語言項目的意義、舉例說明等,并介紹其他必要的內容,也稱展示或引入。英語詞匯教學的呈現就是把要教學的目標詞匯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介紹、展示給學習者的過程,包括詞形、讀音、意義、句法特征、搭配及其運用等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英語詞匯教學中,呈現的目的一方面是展示目標詞匯,給學生下達詞匯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另一方面就是通過各種方式的呈現加深學生對目標詞匯的感知印象(語音層面、句法層面、概念/意義層面),完善目標詞匯在心理詞匯中的儲存形式,使之盡快地進入長時記憶,以便隨時被激活提取。
關于英語詞匯呈現方式的研究國內外有很多:早期研究人員Gairns&Redman(1986) 指出,詞匯呈現方式可以分為三類:直觀呈現法、口頭解釋法和字典呈現法。Penny Ur(2000)則列舉了教學中十種不同的詞匯呈現方式,包括:1.下定義;2.詳細的描述;3.舉例;4.近義詞;5.反義詞;6.實物或掛圖展示;7.動作模擬或肢體演示;8.句子或篇章創設語境;9.翻譯;10.固定搭配。在中國,研究人員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關注這一領域。
何家寧(1998)重點研究了詞匯表、語境和語義三種呈現方式。仲躋紅(2006)指出了五種詞匯呈現方式:通過上下文呈現;通過詞與詞之間的關聯呈現;通過語義聚類呈現;通過詞塊呈現;通過猜測呈現。
在呈現法的研究中,研究者們強調教師應根據教材、教學內容、學生年齡、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設計,將各種呈現方法加以優化組合,以求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筆者甚為贊同。此外,筆者認為將詞性這一重要維度考慮進去,根據不同詞性的特點去選擇呈現方式更高效更科學切實。根據詞性選擇呈現方式還有助于改善大部分學生對于英語單詞詞性知識的欠缺和忽視這一現狀。而事實上,詞性知識是學習英語的基礎,掌握詞性知識有利于掃清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和障礙,能夠促進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英語。
英語單詞根據詞性可分為十類詞:名詞n.動詞v.形容詞adj.副詞adv.數詞num.代詞pron.連詞conj.介詞prep.冠詞art.和感嘆詞 interj.中學生在詞匯學習中接觸最多的是前四類,故而本文重點探究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的不同呈現方式。接下來,筆者結合正在執教的譯林牛津英語八年級下冊前三個單元的一些單詞來談談對應不同詞性的詞匯呈現方式。
一、名詞呈現:優先考慮直觀呈現
直觀呈現方式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一般是通過一張張生動的圖片將目標單詞與圖對應聯系起來,圖片對于名詞的刻畫一目了然,自然容易理解并記憶。比如 roller coaster, theme park, open space, castle, parade 這些名詞很容易找到對應的引起學生興趣的圖片。通過直觀的圖片方式呈現,學生輕而易舉就能掌握目標單詞的含義,減輕記憶負擔。此外,像waste 和 pollution 這兩個很多同學會混淆含義的兩個單詞,如果給學生展示了對應廢料的圖片和不同形式污染的圖片,這個問題就不復存在了。當然并不是所有名詞都可以對應到實物或者圖片,針對一些抽象名詞,比如 situation,condition就要考慮其他呈現方式。通過補充固定搭配 social situation (social這個單詞學生在八年級上冊已經掌握)in good/bad condition,學生會很容易理解。而像 past, present這一對表示時間的名詞可以利用反義詞的呈現方式。
二、動詞呈現:優先考慮動作模擬或肢體演示呈現方式
不同于名詞,我們很難找到一張靜態圖片讓學生馬上明白目標詞匯比如“shake”作為動詞使用時的含義。但如果我們拿起瓶子搖晃,通過這個動作可以讓學生立即心領神會。同理,click, gather這類詞也很便于用動作模擬。當然,不能用動作模擬或肢體演示的動詞也有很大一部分。比如譯林牛津英語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出現的realize 和 improve。這兩個動詞我們可以采用翻譯成母語的呈現方式。而筆者認為,更好的呈現方式是:句子或者篇章創設語境。課文中我們可以找到這樣一個例句:Later the government realized the problem and took action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后來,政府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且采取措施來改善這種情形。“意識到問題” “改善現狀情形” 也是母語文體中常見的說法,學生不難由此掌握realize 和improve的含義甚至用法。
三、形容詞和副詞呈現:優先考慮語義聚類呈現或者詞塊呈現
詞,以類聚之,更易于識解。聚類呈現被視為外語課堂的詞匯教學良策,優于單獨、離散的詞匯呈現。聚類方式主要分為語義聚類和主題聚類。前者依照詞匯的上義概念進行層級化疇歸并,呈現的詞匯隸屬同一概念范疇,語義屬性相近,句法特征相同。語義聚類的理據源自語義場理論和心理詞庫理論。大腦中的詞匯通過語義相互連結而形成眾多語義場,詞與詞之間語義越相似,在心理詞庫中的位置就越接近,越容易掌握。
筆者在執教過程中發現,中學生對形容詞副詞的學習經常是只對應母語釋義,不考慮其搭配;對形容詞副詞中的同義詞近義詞更是難以區分辨別。因而,倘若形容詞副詞的呈現方式只拘泥于翻譯呈現法的話,學生實難真正掌握這些詞。比如fantastic,學生只知道中文譯為“極好的”,何為“極好的”?什么情況下可以說“極好的”? 采用語義類聚的呈現方式,我們可以同時呈現 good? pleasant? fantastic,告訴學生好的程度越來越深,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吸收。適當時候教師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對一些形容詞近義詞進行總結以加深學生的記憶。
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里開始最早、結束最晚的一個內容,而且貫穿整個英語教學活動。而詞匯呈現作為詞匯教學的第一個步驟,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必須要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從呈現方式上下手琢磨詞匯教學。而在選擇詞匯呈現方式時,教師在充分考慮所教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當前的學習水平、認知能力和原有的經驗知識結構之外,完全可以把詞性這一維度納入考慮范圍。筆者認為根據不同詞性的特點去選擇單詞呈現方式不僅更有效,還有助于改善大部分學生對于英語單詞詞性知識的欠缺和忽視這一現狀,從而促進學生對詞匯的高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