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摘要:我國的城市社會在改革開放以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城市經濟以及建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城市居住人口的生活質量以及生活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新時代背景下,現代居民居住用房、子女教育、周邊醫療、退休養老等方面相較于傳統生活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我國政府部門職能的轉換以及國有企業的改革導致我國人口大量的社會保障被剝離出來,這些都導致了以往傳統的社會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應對如今巨大的城市人口需求資源。隨著我國城市人口的不斷加劇,傳統的城市社區管理力量已經不能夠完全應對現代城市人口的生活實際需要,因此,我國城市社區管理模式面臨著非常急切的改革與優化,做好我國城市社區的建設以及完善社區管理模式是當下我國城市發展中重要的民生任務。城市社區的網絡化管理,是指在現代的社區管理中融入網絡化治理理論,實現更加具體的城市社區管理工作,城市社區管理部門與私人以及第三方監管部門之間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互相協作關系網絡,從而構建更加細分的管理系統。
關鍵詞:城市社區;網絡化管理模式;完善路徑探索
一、目前我國城市社區網絡化管路主要模式分析
隨著我國城市經濟以及城市服務建設的飛速發展,城市社會建設以及社會資源面臨著巨大的缺口,加之人們在現代城市生活中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城市社區的管理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因此在近些年來,政府部門直接參與到了城市社區的管理工作當中,將行政權力與職能部門大量的滲入到了城市社區的管理工作當中,在政府與職能部門的高度參與下,我國城市社區管理工作匹配到了大量的資源支持以及在社會各個層面上的大力協調,我國城市社區管理工作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近幾年的時間內獲得了快速的成長與發展,
但政府在我國城市社區管理工作中的高度參與和介入,并不是我國城市社區管理發展的最終方向與目的,這樣的做法也并不能很好的匹配快速多變的城市經濟環境,政府主導城市社區管理的模式極大程度的阻礙了城市社區自治自由發展。我國城市社區管理的最終理想模式是由我國政府為導向,以社區自治和網絡治理模式為主體的城市社區網絡化管理模式,也就是說,網絡化治理、社區自治才是我國社區管理發展的最終方向,政府在這個過程當中應該通過多種層面的間接方式,給城市社區管理工作的發展提供法治、公平、民主的發展平臺,在社會中鼓勵和促進社區中介組織的發展,并通過合適的宣傳與引導,鼓勵公眾對社區管理工作的積極參與[1]。
根據目前我國社區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政府對社區管理工作的深度滲透和介入也是由于目前現階段我國的國情導致的,由于我國城市規模在近幾年當中的迅速擴張以及城市人口的急速增加,我國城市社區的管理工作如果實現自治,需要強大社會力量以及巨量的配套社會資源進行與之配合,而這些,根據我國目前的國情以及城市經濟發展的水平上來看,暫時還達不到這個水平。目前我國城市社區網絡化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例如社區管理體制不合理、管理機制不夠健全、管理工具單一等,這些都對我國城市社區網絡化管理模式產生的阻礙的力量。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將現社區管理方式進行大膽革新與優化,從而推動我國城市社區網絡化管理的更好發展。
二、城市社區網絡化管理模式的完善路徑
(一)推進城市社區管理機制中的政府職能轉變
目前我國現階段的城市社區網絡化管理中,政府在城市社區的滲透程度很深,并不利于我國城市經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我國城市社區網絡化管理接下來的發展中,城市社區網絡化管理需要不斷優化和調配社會資源,利用自身力量將社區網絡化管理模式進行不斷的優化與改革,逐漸減少對政府職能部門的依賴。政府也需要正確的擺清自己的位置,清楚的認識到政府并可能做到全能,不可能在社會發展中各個角度都有所滲透和參與,同時需要明白政府并不會因為權利的移交而失去公信力,要改變以往的工作模式,將權利逐漸的交由到社區當中,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從而促進社區在發展中實現自治網絡化管理的模式[2]。
(二)充分調動城市社區居民民主參與積極性
城市的社區網絡化治理當中,人是重要的主體。所以社區網絡化在管理中離不開人的積極參與。在以往的管理機構當中,組織者與管理者的權利相對集中,對于政策的決定的執行通常由組織和上級部門進行統一制定和規劃,因此造成了社區管理工作與社區人群產生嚴重的脫節,幾乎很少產生交集,造成了社區人員對社區管理工作存在的忽視,以及完全沒有參與的興致和意愿。這樣的管理模式非常不利于社區網絡化管理的良好發展,因為在這種長期的單向管理模式下,社區的組織管理者很難能通過社區人員的反饋了解自身工作的不足,從而無法進行工作方式上的有效改進與優化。社區人員也無法通過有效的渠道將自身的需求向管理部門進行進一步的溝通和交流,長久以往導致社區人員對社區管理的不滿。因此在社區網絡化管理模式中,社區管理工作者需要通過多種方式調動社區人員的參與度與積極性。充分的調動社區人員的積極性是完善社區網絡化管理工作以及提升社區人員歸屬感的重要手段[3]。
(三)組織豐富的活動建立良好的社區氛圍
社區管理者可以通過社區宣傳海報、社區座談會等方式讓社區人員更好的了解社區,從而配合社區的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恰當的時間里組建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豐富社區的文化生活,并在活動中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總而言之,最終的目的就是在社區中建立良好的社區氛圍,構建城市社區網絡化管理與服務的優良體系,建立新時代下城市社區網絡化管理的良好模式[4]。
三、結束語
城市社區是我國現代化社會的重要產物,隨著我國城市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社區網絡化管理模式的作用尤為明顯。作為城市社會管理的基本單元,社區的穩定對于社會發展的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面對新形勢下諸多社會變革與挑戰,城市社區必須要做好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城市社區網絡化管理創新模式,為我國城市經濟的發展與建設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徐越倩,許彬,陳漭.通過合適的宣傳與引導,鼓勵公眾對社區管理工作的積極參與。[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7:14.
[2]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埃格斯.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從而促進社區在發展中實現自治網絡化管理的模式[J].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6-8.
[3]彭正銀.王建容.夏志強,充分的調動社區人員的積極性是完善社區網絡化管理工作以及提升社區人員歸屬感的重要手段[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34-36.
[4]王建軍,構建城市社區網絡化管理與服務的優良體系,建立新時代下城市社區網絡化管理的良好模式[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