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龍
摘要:在高層建筑工程施工中,樁基礎處理技術是一種常用的地基處理技術方法,它主要能將建筑樁基礎作用系統應用于土的持力層,從而將荷載傳遞給建筑物。特別是在土質較差的軟土地基上施工,更需要在樁基上應用,以確保基礎工程的質量。根據不同的施工技術標準,樁基基礎工程一般常見對的形式有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混凝土灌注樁等。無論在樁基礎工程中采用何種方法,都具有較強的荷載能力和穩定性,樁基礎沉降均勻、沉降幅度小、抗震性能好等特點,是樁基礎工程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其自身優勢,建設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對其施工質量要求進行高度控制和嚴格保證。
關鍵詞:建筑工程;樁基礎;施工技術;要點
1樁基礎
為了解決建筑物的穩定問題,隨著建筑規模和高度的不斷提高,原有的建筑基礎形式已經無法保證當前建設需求,相應的基礎受到抗震作用和風力、承載力的作用,也需要進行不斷地加固,雖然各種基礎形式技術都較為成熟,但是當前最為應用廣泛的還是樁基礎。建筑常用的樁基礎主要有灌注樁和預制樁兩種,后者更為常用,受到交通運輸和現場預制的影響,預制樁一般長度為12m,部分定制可以加長或縮短,一般采用現場施工夯擊階段的銜接加長焊接控制,保證預制樁基礎作用于堅固底層,或者通過土壤與樁基的接觸作用,利用摩擦力實現基礎的穩定。一般設計時,預制樁的設計深度、密度和半徑以及強度等參數都是建立在對勘察地質情況的復核基礎上,進行數據計算和模擬的結果。但是,由于地質勘察的密度問題和地質情況的多變性,現場施工往往根據設計要求或者行業規定的貫入度標準和最小深度要求進行施工控制,從樁基基礎施工設備的入場、組裝和現場的平整,到夯擊試驗和參數調整,直至施工完成后的開挖、削樁和建筑基礎平臺綁筋、模板安裝和澆筑施工,整個樁基礎施工才算完成。灌注樁與預制樁的作用原理相同,采取現場鉆孔、下鋼筋籠,然后進行澆筑的施工工藝,由于屬于現場施工,相對于預制樁的工廠預制,灌注樁的施工工藝的質量控制和工序要求更高,需要專業的施工隊伍進行施工,制定現場的詳細施工方案,特別是采用鋼筋的焊接和預制,現場注漿料的配比及壓力、流量控制,直接關系到灌注樁的結構穩定性和施工質量,一般在建筑施工中屬于重點控制工藝流程。
2樁基礎的分類
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面對不同的建筑施工狀況和不同的建筑工程要求,需要的建筑工程基礎形式各不相同。對于高度較小的普通建筑用房,采用磚石基礎或鋼筋混凝土基礎即可滿足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和施工要求,如果地質狀況較好,完全可以不采用樁基礎的建筑形式,可以節約大量的工程建設資金和周期,減少對于樁基設備的施工租賃和使用管理,降低施工難度和建設資金。對于地質情況較差,建筑高度和抗震要求較高的建筑形式,需要保障建筑工程的整體結構受力合理,確保合理的沉陷量和控制穩定性,因此,需要加強基礎的深度和受力面,確保建筑的自身荷載和受力能夠及時和充分地傳遞到土壤結構內部,在日常運行過程中和一定級別的地震強度下,可以實現建筑基礎的穩定。常用的建筑工程樁基礎,根據施工方法和工藝不同可以分為預制樁和灌注樁兩大類,預制樁通過預制樁廠家進行廠內生產和預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實現預制樁的標準化施工和質量控制,能夠降低施工現場的預制周期和施工質量控制難度,為了便于運輸,一般采用不超過12m的長度較為常見,也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加長和縮短,一般不進行施工現場的二次長度現場改造,可以在施工過程中,做好接樁施工和完工后的接樁作業,滿足實際的施工需要。在預制樁施工過程中,需要專業的打樁機進行施工,打樁機作為專業性較強和重量較大的施工機械,通常需要進行施工現場的組裝和連續作業,對于需要跨越河流、橋梁等情況下的二次組裝和拆卸打樁機的情況,需要在設計階段進行充分考慮。灌注樁具有較為靈活的設計形式,在使用現場進行鉆孔和固壁后,用吊車下入鋼筋籠后,開始混凝土填筑施工和養護,對于施工現場的質量控制和技術工藝協調具有較高的要求,需要施工單位制定較為嚴密的施工組織設計和優化,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進行及時改進。
3建筑地基基礎施工技術應用要點
3.1換土墊層
因為土質具有膨脹性和濕潤性的特點,土體承載能力也將所有不同,所以在地基施工的過程中,就需要根據不同的施工環境進行換土處理,以提升土層的穩定性。若地基施工過程中遇到不良土質,需置換軟土,配置好一定程度的砂石進行回填,提升其承載能力。其次是拋石填筑,這種方法的結構簡單、成本低、實用性強。
3.2土層夯實碾壓
土建工程施工的過程中針對建筑工程施工的區域,技術人員需要做好施工現場地基含水量和地下水位的測量工作,保證不出現水位過高的問題。為了提高施工的質量,施工單位可以綜合使用土層夯實碾壓的方式,提高土層的穩定性。第一,綜合考慮施工區域的情況,從而選擇合適的夯實碾壓設備,并調整設備的參數,保證施工夯實碾壓施工順利進行。第二,夯實的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控制落槌的高度,保證夯實的效果達到施工設計方案的要求,并避免出現地基坑洼的問題。第三,調整落槌的速度,結合土層結構的實際情況合理調整落槌的速度,保證夯實效果滿足實際要求。
3.3土壤結構加固
在地基基礎處理的過程中,土壤結構加固是一項重要的施工內容,施工單位必須加強對土壤加固的重視,綜合提高土壤結構的理化性質。一般情況下,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由于熱量來不及散出導致土壤的溫度比較高,土壤中多余的水分會被蒸發出,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處理就會導致土壤的結構受到破壞。因此,施工單位必須根據土壤結構的現狀,實現對土壤結構的加固處理,從而避免抗浮問題。結合土壤結構的特點,做好土層的排水施工,提高排水系統的使用效率。同時,借助機械設備做好土壤的夯實工作,提高土壤結構的密實性。
3.4添加劑加固
在地基基礎施工過程中,使用添加劑也屬于非常重要的環節。添加劑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混凝土結構的綜合性質,從而改善土層結構。在具體應用過程,為了提升作業區的實際處理效果,技術人員需要綜合分析區域地質情況,了解土層結構的酸堿性和緊實度,合理選擇需要使用的添加劑;為了提高添加劑的應用效果,技術人員需要合理規劃地基所在位置,采用相應規格的設備對其進行鉆孔操作,從而有效提升后續施工的有效性。此外,在注入混凝土泥漿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攪拌,同時加入添加劑改善泥漿的理化性質,提高最終的施工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保證樁基基礎工程搭建穩定技術框架,保證建筑樁基的安全性和穩固性,延長樁基使用壽命,應科學設計施工方案,精選混凝土原料,量化施工流程,優化加固方案。用良好的設計方案以統籌全局,采用優質的原材料以提供堅實的施工基礎,用精準量化的施工工序保障工程質量,施工完成后的優化加固更能進一步完善樁基的承載能力。只有各個方面的密切配合以構建完整的施工技術框架,才能完美地保障樁基基礎的安全穩定,保證樁基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樹杰.旋挖鉆孔成樁施工技術在建筑樁基工程施工中的應用探析[J].湖北農機化,2019,41(21):74-75.
[2]秦學峰.建筑工程樁基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探析[J].科學技術創新,2014,18(1):199.
[3]陸榮忠.淺談建筑工程混凝土樁基施工質量控制措施[J].科學技術創新,2013,17(2):246.
[4]陳燕嶺,甘國威.淺談建筑工程樁基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C]//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