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炳劍
摘要:在大部分房屋建筑建設的過程中,都會應用到較大體積的混凝土材料,在此過程中,建筑企業需要重點關注施工建設技術方面的應用與創新問題。針對房屋建筑行業而言,也需要建筑施工企業結合房屋建筑的具體施工建設要求,不斷的探索房屋建筑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建設技術的優化與改進方法。
關鍵詞: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
引言
混凝土材料在耐壓和抗旱方面具有較大優勢,被廣泛應用在建筑材料中。但是在混凝土配置、澆筑和振搗過程中,各種外界因素變化(溫度、機械設備參數影響、施工技術)都會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造成一定的影響,容易導致混凝土項目出現裂縫等病害。優化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能夠有效地減少病害問題的出現,提高混凝土工程項目的質量。
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概述
1.1技術概述
大體積混凝土技術,是指混凝土斷面尺寸高于1m,防止施工期間出現水化熱、溫度應力的技術。在工程實踐中,大體積混凝土技術可以改善裂縫,能夠實現就地澆筑,避免出現水化熱、體積變形等問題。只有處理上述問題,才可以減少開裂問題。
1.2技術特點
大體積混凝土的體積大,多應用于高層建筑中。正是由于體積特性,大體積混凝土對于整體性要求非常高,必須確保結構厚實。在施工建設期間,因混凝土平面尺寸大,會增加約束作用產生溫度應力。若無法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將會導致溫度應力大于混凝土承受極限,此時,當混凝土拉力不足,也會產生裂縫,降低大體積混凝土質量,還會對工程施工效果造成影響。此外,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要求高。在高層建筑施工中,大體積混凝土不僅具備整體性要求,對于施工建設的要求也比較高。大體積混凝土必須注重結構,屬于建筑工程的基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盡管涉及到不同方法,但是都是為了滿足高層建筑設計要求。我國針對大體積混凝土的規定要求較多,必須匹配地方實際情況。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大,在施工建設中,必須將內外部溫度差控制在25℃內,基礎強度為C20-C40。
2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裂縫問題
混凝土施工材料,多是由于不同材質原料組成,因此極易產生裂縫。完成混凝土結構施工后,會受到外部因素影響,從而產生明顯裂縫,極大影響結構穩定性與安全性,還會對人們的生命健康與安全造成影響。在研究和分析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時,必須科學分析裂縫問題,裂縫產生原因如下:第一,地基因素。完成混凝土結構施工之后,地基極易出現不均勻沉降問題,內部還會產生應力,從而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第二,施工技術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設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嚴謹性不足,會導致工程后期產生裂縫。第三,鋼筋銹蝕因素。在施工建設期間,沒有及時有效保護鋼筋,導致鋼筋后期銹蝕問題嚴重,引發混凝土脹裂。第四,溫度因素?;炷敛牧暇邆錈崦浝淇s特點,完成整體施工后溫度變化影響非常大,從而導致混凝土變性,引發裂縫問題。第五,混凝土運輸影響?;炷吝\輸對大體積混凝土質量影響明顯,混凝土長距離運輸時,若沒有按照標準要求約束,極易導致混凝土沉淀,改變混凝土性能與功能。如果混凝土運行時間比較長,將會使混凝土稀釋,對材料強度影響非常大。材料運輸期間,天氣溫度變化也會改變混凝土性能。
3大體積混凝土的作業要求
3.1大體積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
科學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是確保大體積混凝土質量的關鍵。這包括對水泥用量、混合物、摻合料、外加劑和砂骨料的特定選擇。首先,從水泥投加量的決定開始適當減少水泥投加量的話,水熱化會有效地減少,需要得到設計者的許可,根據抗壓強度進行兩個月的試配。一般情況下,水泥的用量由數十組試配決定。在這個過程中,根據選擇的防裂縫措施和當前的設計條件,計算混凝土水化熱的最大溫差,并估計最大溫度收縮應力。根據科學計算,如果在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容許范圍內,可以實行選擇的防裂對策,在裂縫的情況下起到重要的預防作用。改善施工操作,調整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提高抗壓強度、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使最終保障應力不超過容許范圍。第二,在減少水泥用量的原則下,摻加較多的1級粉煤灰摻合料來提高混凝土的可塑性。第三,平均粒徑超過0.5mm,在通過0.315mm的沙子之間采用細度模數為2.5~3中砂,通過0.315mm篩孔的砂要高于15%,含泥量應高于3%,同時具有良好的級配。
3.2妥善控制原材料的質量
如果想要實際使用的是混凝土的質量最好,那么實際使用的材料應該是最好的。在建工程前,制作的混凝土要符合施工圖紙的要求。在柱形混凝土的施工中,需要減少實際水泥的使用量,增加砂石。另外,要確保實際混凝土強度符合要求,配比是最科學的。在控制實際溫度時,要考慮混凝土的實際情況,定期適當地澆水,溫度可能在最佳范圍內,調配混凝土在良好的通風條件下,將混凝土的裂縫的概率降至最低。3.3混凝土的運輸和澆筑技術要點混凝土拌合完成后,及時運輸,首先需要確認混凝土最快運到建設現場。有關運輸,特別是混凝土的熱量,為了保證沒有散失,必須使用有效的方法來保護混凝土在混凝土抵達后必須及時澆筑。請確認選擇的澆筑方法最適合。如果澆筑面積不大的話,分層澆筑比較合適。首層澆筑完成后,在初凝前必須澆筑第二層。后續的澆筑也采用同樣的方法。如果建筑物的傾斜比較平緩,則必須將斜面分段澆筑,按照計劃的步驟進行澆筑。必須先完成下面的澆筑工作,然后向上澆筑。澆筑全部結束后,可以停止澆筑。但是,在按層澆筑過程中,下一層的澆筑工作只能在上一層的澆筑工作完成后開始。
3.4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的溫度控制
溫度應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絕熱溫升。通過有效控制絕熱溫升,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使得內部和外部溫度差在可控范圍內。具體的對策包括:使用水化熱低的水泥。在夏季環境溫度較高的時候,可以使用深井水來降低溫度;第二,可以使用包括預埋鋼管通水冷卻在內的其他建筑技術來降低混凝土溫度。最后,采取適當的隔熱措施,如蓄水養護等,可以減少混凝土表面溫度的降速率,或者用防水草簾被覆蓋。
3.5大體積混凝土的后期養護
在大體積混凝土的建設中,一般使用分層澆筑,與此技術的實用有關,必須注意重點是凝固時間點、凝固程度。澆筑完成后,混凝土的表面會變形而導致整體品質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如果想要確保滿足標準要求的品質,可以二次振搗,確保表面非常平坦,過濾表面的水分,使氣泡和裂縫的可能性最小化。通常,養活工作在澆筑結束后10小時開始,時間應該達到4周。這里應該記住的是,特殊部件養護后,需要延長時間,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養生方法。根據特定的問題,有必要進行針對性的維護。在維修工作中,將看管工作交給專業工作人員,遮蓋混凝土時,最好選擇避免表面損傷的遮蔽物,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在混凝土濕度的不足的情況下,首先需要補充水分。表面呈凹凸狀況的情況下,需要專業人員進行處理,使混凝土的質量符合標準要求。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建筑項目規模不斷提升的背景下,經常會出現大批量的混凝土工程項目,因此,為了實現高質量的建設,要明確大體積混凝土項目施工的技術要點,合理控制混凝土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徐道云.工民建工程中施工管理思路探析[J].四川水泥,2021(04):170-171.
[2]尤東京,李超,姚沖亞,錢飛飛,孫剛.九鄉河口泵站混凝土施工技術[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1(03):160-161.
[3]董建華.房屋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磚瓦,2021(03):184+186.
[4]張震.房屋建筑施工中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J].房地產世界,2021(05):91-93.
[5]馮俊.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1(04):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