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偉惠
司鼓:司者,操作也。演奏操作鼓板者,謂之司鼓,舞臺節奏的主宰者。力度,速度的操作者。司鼓的指揮功能,不同的劇種都有自己獨特的整套程式性,完整性,規范性的指揮技法以及帶領打擊樂(大鑼、大鈸、鐃鈸,小鑼)。一系列戲曲鑼鼓(身段鑼鼓,唱腔鑼鼓,曲牌鑼鼓)的指揮技法與運用等等。司鼓者必須要掌握,力求做到打文戲"文而不慍"起伏得當"處理細膩";打武戲"強而不火"章法嚴謹"鼓點流暢"。它在舞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所謂“司者”即掌管,號令之意,"鼓"就是指所操作之樂器。司鼓分有聲,無聲兩種指揮,有聲為單擊,輪擊,滾擊。無聲,以手勢為意,為指、按、邊、擲、抄、揚、撤、揮、分、壓等。實際操作中以鼓鍵擊鼓為主,手勢示意為輔,來指揮樂隊演奏,從而來配合舞臺表演。它是音樂伴奏和表演調度有機結合的樞紐,起著承上啟下,掌握舞臺節奏的作用。故紹劇老藝人稱之為"龍頭位"。一臺戲的排演,司鼓作為導演構思,作曲意圖重要的體現者,它不能僅僅局限于過去的“鼓板”功能,必須要了解作者的創作動機,創作的歷史背景,準確的把握作品的內容,完整的表現作品的音樂形象兼溶入自身情感所賦予的情景,氣氛和情感的變化。它的發揮和劇情息息相關,對整個劇情的理解程度和方式基本決定了舞臺節奏的輕、重、緩、急。通過自己的再創造,為塑造舞臺人物,美化語言,烘托和渲染舞臺氣氛服務,為表現劇情服務,從而形成藝術審美愉悅,使觀眾得到美的享受,實現舞臺藝術創作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
紹劇司鼓者,首先必須熟悉本劇種的各種唱腔板式及變化。并要準確掌握表演動作與樂曲,鑼鼓之間的尺寸,同時必須把握好“起“、“轉”、“收”的三關?!捌稹敝杆竟恼咭l鑼鼓,弦樂的第一聲,相當重要。第一聲出的好,即能感人肺腑。也包括演唱者的【套板】(亦稱“起調”)和琴師唱前的“引弦”,如果鼓樂第一聲不情動于中,則直接有礙于之后的表現與感染力。鑼鼓也同樣,第一聲發簽含糊不清,節奏時速不穩,以下鑼鼓就難以進行,甚至出現亂套。例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第一場孫悟空“走邊”運用超速的小敲“滾頭子”每分鐘約500拍左右,第一聲起簽稍慢一點,就達不到場上孫悟空表演動作氣氛烘托要求。又如樂曲的“引子”是無聲指揮,司鼓者起音含糊“引子”一定七零八落。要起好第一聲,司鼓者心中必須有底,成竹在胸,掌握節奏穩定,才能體現情感的有聲有色。戲曲音樂中“轉”的變化是無窮的。凡是主要唱段,樂曲或武場的鑼鼓鋪墊都是通過各種轉折變化而形成,而往往不是一轉而就,而是一轉再轉,變而再轉,從而達到豐富多彩,曲折離奇,悅耳動聽的效果?!稗D”對司鼓者起到很大作用,雖然有時只有板,簽“角大”兩聲,但能夠變換節奏速度快慢的多少,音樂強弱氣氛的襯托如何。鑼鼓也是同樣,轉的好,能更好的幫助演員塑造人物性格和增加舞臺節奏的靈活性,反之,就談不上“按指司鼓”,“應人發簽”了?!笆铡彼芯徥眨焓眨笔罩?。根據劇情的需要交替使用。司鼓者鍵點子必須清晰,果斷,使演奏員和舞臺表演者看的清,聽的懂,使舞臺調度動而不亂,上下場銜接嚴絲合縫。因此,司鼓者能把握好“起”轉“收”對整個戲成功與否起到關鍵的作用。作為一個優秀的司鼓者,在把握以上三關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還需掌握好“準”、“穩”、“清”、“情”?!皽省睖蚀_掌握全劇鑼鼓,音樂布局及表演動作,念白語氣的情感把握,達到絲絲入扣?!胺€”穩定曲值,把握唱腔,鑼鼓的節奏發展,強弱轉換,快慢變化,使其齊而不亂?!扒濉惫狞c清純,“起”轉“收”交待清楚,果斷,利落,做到凈而不雜。“情”以劇情發展為依據,按情擊鼓,應人發簽,通過抑揚頓挫的鼓點,打出感情和氣氛。“樂的形象在于聲,聲的變化在于心"。司鼓者須先知“樂
”和“情”之奧妙,唱腔,樂曲,鑼鼓的曲折,平仄,回旋,起伏,掌握精準,才能統一演奏員的狀態,帶著情感演奏,才有生命力,感染力。
以上所述是司鼓在紹劇表演藝術中的地位與作用,其指揮、伴奏身兼雙職的司鼓藝術,它需要后學者們花精力去學習、總結、研究,這正是弘揚紹劇藝術應該努力去做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