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
摘要:今年我又輪回教七年級歷史,“帶著夢想走進課堂,課堂將成為實現你夢想的天堂。”這是我在今年“歷史課堂”上提出來的很受同學們歡迎的一句“名言”。 如果能讓同學們帶著夢想走進課堂,那課堂就可以成為實現夢想的天堂了,那么歷史課也會走的更遠。
關鍵詞:歷史;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9-370
一、更新課堂教學理念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歷史教學被打入冷宮,學生把歷史課看作是加在他們身上的“徭役負擔”,他們不愿意承當這種徭役,在課堂上學習起來自然就很被動,沒精打采了。雖然,現在我們的中考、高考制度都將做很大的改革,但歷史的學科地位難以有很大的提高。
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把學生每一天學習生活中的想法、愿望匯集起來,將它編織成“夢想”帶入課堂,然后通過課堂的學習活動來實現這些夢想,那學習的動力不就找到了源頭活水了嗎?孟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學生能夠做到樂于去學,那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就有無窮的動力和精力。
二、精于備課,巧用方法。
精心設計一堂課,在關注課堂內容的同時還好關注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李燕杰教授曾經說過:“講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動的事例,最感人情節,要繪聲繪色,細致刻畫,使得聽眾如臨界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語言生動形象,就能將抽象的化為具體,深奧的講得淺顯,枯燥的變風趣。
除了趣味性,還要富有哲理性。教師的工作就是每天重復昨天的故事,但每天的故事卻各不相同。這也許就是老師工作挑戰性所在吧。其實很多歷史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講春秋戰國時期吳越之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后打敗吳國。我概括說這告訴我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上中國古代史,講到秦始皇的暴政和秦朝的滅亡。我說同學們這充分說明一個道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助至之,天下順之;寡助至之,親戚叛之”。
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引發了五四愛國運動。外交失敗讓我們明白:“弱國無外交”。
黨的歷史上幾次偉大轉折無不說明:“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三、加強學科的相互滲透
每個學生的學習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的過程。同樣,學習每一學科時也不能孤立去學,而應注重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如在學習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等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時候,往往就要涉及到這些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有直接的聯系。這樣就要涉及到政治學科中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問題。當學習唐詩宋詞等古代文學成就時,就會聯系語文學科的分析文章的方法和技巧,通過分析文人的作品體味其中的歷史環境和社會局勢。通過語文知識的引入,學生們思維活潑而且能夠將文學與歷史結合起來,進一步了解當時的文學成就的特色和文學作品的時代環境。還可引入音樂與美術,在學習抗日戰爭時候,放上一段《義勇軍進行曲》,學生們產生了許多的感觸,有的說這首歌充滿了戰斗的頑強斗志;有的說,緊急的節拍就猶如催人奮進的鼓點,催動人們奔赴沙場,奮勇殺敵衛國,通過分析都能認識這首歌曲的激勵作用。
四、打造精品,歷史課堂“大有可觀”
“開心課堂”前期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因此它不可能每節課都這樣上。它可以是幾個星期一次,或者是一個月一次。但前提是一定只要能把這堂課上好,上活,將其打造成為精品,成為歷史課堂的品牌,成為學生的一個期待。這樣,它就可以大放其光彩了。
1、尊重學生愿望,體現人文精神
傳統的課堂教學把學生當作學習的工具,泯滅了學生的天性和創造力。而“開心課堂”讓學生帶著夢想走進課堂,學生可以在快樂活潑的學習環境中學到知識,又可以通過學習實現“課堂夢想”。這就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人性,個性,體現了人文精神
2、學生過程中有了成功的情感體驗
新課標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開心課堂克服了這個弊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實現自己的課堂夢想,可以在同學們的掌聲和羨慕中真真切切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幸福。這對其他同學也是一種激勵和誘惑,使在課堂上沒有體驗到成功的同學也具有強烈的成功欲望。
3、知識有價,顯而易見
答對題目就可以實現課堂夢想,體驗成功的快樂,這樣學生就可以立桿見影地感受到知識是有價,久而久之,知識有價觀念就根深蒂固了,這樣還可以幫助他們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4、推動平時歷史課堂的教學
雖然開心課堂可能要每個月一次,但只要是精品,只要學生喜歡,它就能走進學生的心中,那就有很多同學的關注。他們關注自己的夢想,關注他人的夢想,關注擂主能否坐穩寶座,關注新選手會是誰,等等。而這些關注,本身就會吸引更多同學的注意力到歷史課堂中,增強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也就能夠促進整個歷史的教學。也就是說,幾節的精品“開心課堂”可以輻射到平時的課堂教學,起推動和帶頭作用。
結束語
總之,作為歷史教師,應該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在課堂上多一點搖曳生姿的描述,少一點嚴面肅語的直陳;多一些靈活多樣的教法,少一些單調陳舊的教學模式,以便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更多的還需要教師們因材施教,總結出一個自己的歷史教學法。學生普遍喜歡的是不僅能上好課的老師,而且還要相信他們,理解他們的老師。愛是一種潛在的力量,學生得到老師的愛,就會“親其師,信其道”。
參考文獻
[1]周偉.溫情與敬意 讓歷史走得更遠——《正面戰場及敵后戰場的抗戰》課例設計與教學反思[J].科普童話,2019(39):176.
[2]任建青.校園文化建設要為學生的成長服務[J].山西教育(管理),2016(0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