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
摘要:在初中的物理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有積極意義,同時貫穿于物理教學的整個環節。在在信息發展迅速的背景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將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整合在一起。本文結合筆者在疫情中的網絡教育經驗,對將信息技術融入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信息技術;整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9-416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基本上都是以教師的講解或者單純的演示實驗為主。學生在教學過程的主體地位并未凸顯,而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實施,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為所有中學物理教師提供的更多樣話的選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在網絡教學期間,新課教學中將物理實驗教學與多媒體技術整合是教學的一個必然的趨勢,讓學生能夠更清楚明了地了解實驗原理及過程,對學生學習知識的掌握也是非常有效的.
一、初中物理實驗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必要性
(一)現階段實驗的局限性
物理實驗教學,是科學思維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學生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物理實驗總結概括出物理概念與物理規律,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環節。但由于學校的具體情況,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實驗,或受實驗儀器的限制,或受環境的影響,或受空間時間的限制,沒有辦法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從而輕松的掌握知識。而信息技術能夠解決很多限制,以圖、文、聲、動畫等形式實時把物理實驗過程或物理現象清晰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達到物理實驗的教學效果。可見,信息技術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輔助教學手段,把初中物理實驗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整合勢在必行。
在疫情期間,教師與學生通過互聯網學習,師生間沒有直接的課堂交流,學生學習的興趣急劇下降。這個時候,無論是新課教學還是復習課教學,教師必須借助信息技術來進行實驗教學,從而優化課堂的效果。二、初中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的優勢
(一)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規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信息化環境下的多媒體教學區別于傳統課堂的“一張嘴一塊黑板”模式,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將教學情景以各種形式形象直觀展現出來,化繁為簡將一些復雜的重難點知識展現給學生。在這樣的輔助教學中,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重難點,可以有效減少學生因對重難點知識理解困難,而避免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尤其在疫情期間,網絡教學階段,學生與電子產品為伴,教師無法監管以及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很容易被互聯網的各種信息吸引,無心學習,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知識的能動性就十分必要。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
興趣是每一個學生最好的老師,初中階段的學生更是情緒化學習為主,若學生有興趣學習物理知識,那么就會更加自覺主動的學習物理,學習效果也就更好。所以,物理教師通過計算機多媒體形象、 生動且直觀的將物理教學內容展現出來,學生就猶如身臨其境,從而更加主動且積極的參與到物理課堂教學中。 尤其是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其影響效果會更加的明顯,在更加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中,他們更能夠體會到物理知識學習帶來的樂趣,從而大大增加學習物理知識的信心。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地呈現大部分物理實驗
具有大量生動有趣的實驗是物理學科一個重要的特點,但是由于在課堂教學中的限制條件太多,導致部分實驗不能或者是不容易做。 這種情況下,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物理課堂教學進行輔助,就能使實驗通過多媒體呈現出來,學生也能更直觀的觀看到物理實驗的全過程。 同時,在進行物理實驗復習時,教師也不可能再做一次做過的實驗或者是再一次繪出需要掌握的實驗儀器。 因此,為了能夠將實驗過程現象與實驗儀器裝置再次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對已學知識的記憶得到進一步加強,物理教師就可以選擇計算機模擬演示的方法來進行輔助教學。
(四)有利于增加課堂的知識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物理教師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傳授物理知識時,需要在黑板上寫各種板書板畫,相當耗時費力,而且有些板書板畫不是重點, 這樣一一呈現會使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大量的浪費。通過計算機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在物理教學課件中放入快速呈現的內容,教師在課前就先制作好課件,在課堂教學時只需將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板書內容,通過多媒體軟件非常科學且規范地呈現出來。 尤其是在進行習題教學時,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整合運用,學生通過直接讀題,自主快速思考,更好地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明顯提高。
三、初中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整合策略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化靜為動
多媒體技術能夠將聲音、文字及動畫融為一體,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與教材的內容,將書本知識動態化,通過制作的課件,直觀形象的展示出來,將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有效的激發出來,從而促使教與學充滿無限生機。 例如,在進行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中的“光現象”學習時,物理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多媒體放映一些天安門廣場放禮花的場景,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美麗的光上,突出視覺效果,讓學生對光有豐富感性的認識,從而有效的將課題引出。在進行光的反射定律與折射定律學習時,都涉及到了“光線”這個物理名詞,但是“光線”又不是真實存在的,學生很難理解這個概念。 這時,物理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制作出 Flash 動畫,讓光線動起來,同時將光線上標注箭頭,將其方向標注出來,使學生對光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同時動態的畫面與學生思維緊密的結合, 讓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實驗的觀賞性,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聲色兼備是多媒體技術的一大特點, 因而恰當且合理的使用多媒體技術,不但可以使物理知識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具體,同時也能使知識的可視性提高。 例如進行透鏡及其應用的學習時,在將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學習完之后,因為顯微鏡、照相機、放大鏡及望遠鏡都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用的光學儀器, 學生對其應該有一個較為系統的了解,但是這些儀器又不能隨便拆卸,這樣學生就不能真正地對其內部結構進行了解。此時,物理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 將這些光學儀器的結構充分地展示給學生,在使講解簡單化的同時,也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了這些光學儀器的結構成像規律, 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思維能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實驗的準確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初中物理課本中探究性實驗非常多,因為受實驗條件、實驗器材及實驗空間的限制, 學生直接親自動手進行實驗很難實現, 這時就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實現學生對實驗的感觀認識。 例如在“電磁學”中,有許多像“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電壓的關系”等這樣的電學演示實驗,在實驗中需要利用電流表與電壓表對電流與電壓進行測量,但是因為電表的指針過小,不能保證全班學生都能清晰的觀察到指針在表盤上所指的刻度。 這種情況下,物理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如利用攝像機、投影器及視頻展臺等全部或局部放大實驗,讓學生能夠準確且直觀的觀察到實驗現象與實驗操作過程,讓學生一目了然。運用多媒體技術對物理實驗進行輔助教學, 保證在不忽視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做實驗的同時, 對于學生掌握與理解物理知識也更有利。
四、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整合運用,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與教材的內容, 將初中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優化組合,能夠有效解決初中物理教學中不能解決或者難以解決的問題, 從而使學生提高對物理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提高物理教學的教學效果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徐玉文.物理教學的一場變革———談多媒體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整合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04:13-14.
[2]吳曉杰.改革物理課堂教學拓展多媒體技術應用———論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5: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