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啟秀
摘要:現在數學教學目的從過去的注重考試成績向看重數學應用能力及數學素養的培養轉變,不再是以成績論英雄,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關注對象也從優秀生向不同層次的學生轉變,即促進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分層、分組時,也不能單純的從成績出發,而是要綜合考慮學生,以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智力、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為依據劃分相應的學習小組。
關鍵詞:分層教學;初中數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9-365
引言
分層教學過程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每個教學環節都是緊緊相扣的,缺一不可,因此教師需要做好緊密的銜接工作,不管是哪一個分層教學環節都不能懈怠, 才能在初中數學課堂中較好的應用分層教學法。
(一)實際應用情況
1、根據本班實際情況,結合相關學習心得體會,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
在尊重學生意愿的基礎之上,按照“互補互助、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特點,參考學生性別比例、學習基礎、興趣愛好等方面組成動態的數學合作小組,一般來說,小組成員都不會超過六人(組內要有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每小組設一名組長,成員之間各有分工。沒有組織的學習,會使課堂變得吵雜、散漫,構建相對合理的數學合作小組是確保分層教學有效實施的關鍵。
2、依據本班實際情況,構建了相對合理的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實施策略。
(1)分層次的備課
備課是構建高效率課堂的前提,因此教師也要做好備課工作,在進行分層次備課,主要從三方面著手準備:
第一,教學目標的分層次。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教師在進行備課時要充分注意這一點,對于不同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比如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只要求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完成基本任務;對于學習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會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根據數學學科特點,把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基本內容和延伸內容,基本內容是要求所有學生都掌握的,延伸內容則是要求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掌握。
第三,提問的分層次設計。以學生為基本出發點,縱觀全局,專研教材。在進行課堂提問設計時,教師要以學生為基本出發點,但是也要考慮到教材內容;既要考慮知識的結構和層次,也要考慮到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既要能發展優等生的學習能力,也要照顧到后進生的接受能力。在問題設計時具有全局觀,問題的提出要和教材緊密相關,充分聯系教學目標。同時以問題為契機,通過精心設計,幫助學生解惑。
(2)分層次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層是數學課堂教學中最難操作的部分,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教師需要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合理設計,對教學過程的有效把控,進而實現分層教學目標。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執行:
第一,參與到學生合作學習中來。在合作學習的背景下,教師的角色是合作者、指導者,在學生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參與其中,進行適時地點撥、引導,提供必要的幫助,真正發揮教師指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第二,分層次的進行提問。課堂提問是促進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的一種重要手段,是活躍學生思維的重要方式,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材、教學內容的整體要求,從每個學生的認識水平與心理狀態,科學地按照一定梯度進行提問,使學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問題可以回答,使問題涵蓋教學內容,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3)分層次的作業布置
練習與作業分層是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作業練習中鞏固課堂知識、強化數學學習的重要手段,在布置相關作業時,既要實施分層次的作業布置,同時也要注重作業內容的質量,通過精選題目,一方面使題目緊扣教學內容,一方面使題目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趨勢。一般來說,作業題目是由兩部分組成,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必做題主要考察的是基礎知識,包括一些數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簡單應用;選做題不強烈學生都做,但是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要做。
另外還可以實施分層次的作業批改模式。在作業批改上,采用粗改與精批相結合的模式,粗改主要應用于基礎性題目;精批主要應用于批改那些重點要求掌握的練習,這樣既節省了教師的作業批改時間,也形成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反饋,有利于教師較好的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以便接下來更好的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
(4)分層次的教學評價
分層次的教學評價。分層教學評價模式能夠充分體現出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平等性和公平性原則。教師依據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用縱向比較的方法,即讓學生和原來的自己作對比,從學生日常學習、課堂表現、練習及作業評價,考試成績、學習態度等方面,對學生的進步情況進行肯定性的評價,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效果評價
1、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了很多。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驗證,我們認為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成果是非常顯著的,之前班級中有不少學困生提起數學學習就非常頭疼,上課時無精打采,東張西望,對待教師交代的學習任務和作業也是愛理不理,更不用說主動去學習了。但是,分層教學實施后,班級同學學習數學的興趣明顯高漲很多,課間經常可以看見不同小組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一些數學基礎差的學生也開始積極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能夠積極主動完成數學作業,班級轉化率較高。
2、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意識。要想小組合作教學不流于形式,就必須提高學生的互助、合作、探究式的學習精神和學習方法。每節課上,教師會給學生留夠足夠多的時間去思考、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合作交流、合作實驗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探究能力與思維能力,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總之,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較好的應用分層教學法。主要是從分層制定教學目標、分層備課、教學過程分層、提問的分層、教師指導方式的分層、練習與作業分層、教學評價的分層、分層批改教學作用等幾個方面。初中數學課堂中較好的應用分層教學,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發展的機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掌握更為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使每位學生的數學成績得到提高,學習潛力能有所發展。最終,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促進自主、合作、探究的分層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形成。
參考文獻
[1]陶余琴. 淺談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 教育, 2016, 000(005):00156-00156.
[2]熊艷. "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000.052(2013):47-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