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紅崗
摘要:詩歌是一種意境濃烈,語言精練的文學體裁,主要是以抒發作者的情感為主。學習優秀的詩歌作品,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豐富學生的心靈和情感。但目前我國初中詩歌教學還有待改進,本文會分析初中語文詩歌的教學現狀,并提出一些改進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歌;教學;詩性融合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36-337
引言
詩歌在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考試也多數以填空的形式出現,加上初中生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授詩歌時,主要是教授應試技巧和答題策略,要求學生背誦詩歌和詩歌表達的情感、語境為主。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一、目前我國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的現狀
1.課堂教學方法傳統
大多數的初中語文詩歌教學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為主,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底下邊聽邊做筆記,劃重點。課下學生背誦詩歌,熟記詩歌描寫的意境、表達的情感、重點詞語等,這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2.教師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單一
在初中語文詩歌課堂上,教師主要是圍繞重點考點來講課,因此,詩歌學習就變成了答題技巧和考試策路的學習。課堂活動也比較單一,主要是教師根據詩歌內容提問,學生進行回答,并沒有過多的拓展和應用。這種單一的教學活動,會導致學生不能完全正確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
3.學生學習詩歌興致不高
由于長時間以來,初中的詩歌教學都在強調分析意境和掌握考試技巧,要求學生做大量的背誦。這樣很多初中生就會認為,學習詩歌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只要考試過關了,詩歌的學習任務就完成了。久而久之,打壓了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致。
二、提高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的"詩性融合"的策略
1.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感
初中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多設計形式豐富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增強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例如,學習八年級上冊《使至塞上》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在教授前,把班級的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布置不同的任務。第一組負責搜集作者王維的相關信息和這首古詩的寫作背景;第二組負責翻譯這首古詩,并且找出這首詩的關鍵句子和關鍵詞語,并且要說出理由;第三組負責分析這首古詩的意境,并且說出至少兩首與這首古詩意境和情感相近的古詩詞;第四組負責仿寫這首古詩,并在班級前朗誦。正式上課時,教師先依次邀請第一組、第二組和第三組的小組代表上講臺,介紹小組任務完成的情況,講解搜集到的相關知識。然后,教師再進行補充和糾正,教授這首古詩的相關內容。接著,再邀請第四組的所有成員朗誦小組仿寫的古詩,其他的同學可以做出評價。最后,全班同學可以自由發言,自己在這次任務當中印象深刻的事情和學到的東西。
以上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可以引起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從各個方面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加深對于詩歌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詩歌的主動性。
2.鼓勵學生多朗讀,增強學生誦讀詩歌能力
詩歌強調押韻,因此具有很強的韻律感,字里行間包含著作者的感情。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多設計學生朗讀詩歌的環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詩歌描寫的情境和情感。
例如,在教授《黃鶴樓》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音頻,第一次讓學生專心聽,第二次可以讓學生跟讀。聽完以后,鼓勵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自己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以及對哪一句詩句最有感觸,并且說出原因。接著,教師再進行詩歌的教授。教授完成以后,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讀一句,提醒學生注意朗讀時情感的承接。之后,每個小組再集體朗讀完整首詩,然后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個人朗讀,最后再進行集體朗讀。這樣,學生在課堂上至少朗讀了五次古詩。隨著朗讀次數的增多,學生更能體會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
朗讀和背誦詩歌,是學習詩歌的一個重要環節。詩歌寓意意味深長,學生通過大聲朗讀,可以感受詩歌語言的美,體會其中的意境。
3.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補充教學內容
多媒體資源豐富,可以彌補教科書內容的不足。利用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可以讓抽象的意境變得形象生動,也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詩歌的理解。
例如,《三峽》這首詩文,作者生動地描繪了三峽的險峻奇絕的自然風光,以及不同季節呈現的不同景色。整首詩文,段落整齊,語言押韻富有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是三峽一年四季,景色各異,學生單靠課本的語言描述,去想象三峽壯觀的景象還是比較困難的。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播放有關三峽的視頻介紹,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三峽的壯觀。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在某個畫面暫停,讓學生回答,課文哪句詩描寫了這個畫面。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將久遠的詩句和立體的畫面對應上,在腦海里形成一幅宏偉壯觀的三峽美景圖。
很多詩歌都寫于古代,隨著歷史的變遷,很多作者當時的文化和風景都發生了變化,這加大了學生理解詩歌的難度。多媒體可以通過立體生動的音視頻,幫助學生理解作者所處的年代,降低學習詩歌的難度。
結束語
初中語文教師要敢于創新,不斷嘗試和改進詩歌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善于利用身邊的資源去輔助教學,提高詩歌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也要加強學生朗讀詩歌的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也可以提高學生欣賞詩歌的水平,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張秋思.初中語文培養古代詩歌鑒賞能力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60):46-47.
[2]王晗宇.基于“朗讀美學”的初中詩歌朗讀教學價值及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