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 楊惜
摘要:傳統民間游戲具有通俗易懂、流程簡單、活動開展不受場地限制的特點,很容易獲得幼兒的青睞。同時,傳統民間游戲可以鍛煉小孩子們的靈敏性、反應能力、變通能力等等,對于幼兒的體能發展以及成長有著很明顯的促進作用。傳統民間游戲應用于幼兒園教育教學,既可以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又能全方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關鍵詞:幼兒;民間游戲;語言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36-352
引言
民間游戲作為一種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它擁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及生活氣息,同時也充滿了趣味性。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所以在教學當中通過傳統的民間游戲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而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當中,要求將游戲化教學融入其中。這樣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幼兒的學習需求以及自身發展需要,所以要求老師將傳統民間游戲與幼兒園音樂活動有效相結合,可以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民間游戲的價值
民間游戲對兒童認知、社會性及個性發展等均具
有重要價值。一是民間游戲多在集體中完成,需要參與者互相合作才能順利開展,對于促進幼兒合作和提升幼兒交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二是民間游戲多為規則類游戲,游戲過程中幼兒能夠很好地培養規則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三是源于生活的民間游戲包含豐富的社會文化知識,有利于開闊幼兒的眼界,擴大其對生活的感性認識,幫助幼兒親近生活、他人和社會。由此可見,傳統民間游戲具有其他游戲項目不可替代的眾多優勢,能夠滿足不同興趣愛好、不同身體素質幼兒的需求,具有健身娛樂、陶冶身心的多重功效,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幼兒在民間游戲中如何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
(一)教師轉變教學理念,營造良好環境
由于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幼兒的音樂教學活動當中,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對于音樂活動的觀念不夠完善,從而使孩子很難提升學習能力。因此需要教師積極轉變教學理念,為孩子創設傳統民間游戲的環境,從而積極地推動音樂活動的有效開展。通過營造良好的民間游戲環境,可以有效地開展音樂活動教學,而良好的環境主要包括場地的選擇、玩具的類型,以及游戲時間等。而在創設音樂活動環境的過程當中需要將民間游戲作為活動的主體。并要積極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幼兒可以在這樣的良好氛圍當中感受到民間游戲的魅力以及豐富的文化底蘊,在游戲過程中老師要與幼兒進行積極的互動,從互動當中有效地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強化幼兒音樂核心素養。例如:通過丟手絹的形式開展音樂活動,讓幼兒以這樣的活動形式進行歌曲的演唱以及舞蹈表演等,教師首先要讓幼兒進行游戲的玩耍環節,通過挑選合適的場地,讓孩子圍坐在一起進行丟手絹的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可以有效地進行身體活動,同時還能在其中提高表達能力。教師在轉變教學觀念的同時,還要通過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水平為孩子作出榜樣的力量,積極與幼兒打成一片,不斷地融入幼兒群體當中,在引導孩子進行正確學習的同時,有利于促進師生間的良好感情,孩子在這樣溫馨愉悅的氛圍之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二)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有非常多的民間游戲都加入了歌謠。如“堆饅頭”游戲,5-6人輪流伸出大拇指,依次向上抓住另一大拇指,唱“堆饅頭、堆饅頭,饅頭堆得高,饅頭堆得好,香噴噴、甜蜜蜜,吃得大家哈哈笑”。又如“拉大鋸扯大鋸”游戲,兩人手拉手,邊拉邊說“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看大戲……”。這些歌謠趣味性和節奏感強,朗朗上口,充分為幼兒創造了自由、寬松的交往環境,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對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加強與家長的互動環節
為了加強幼兒與家長之間的親密程度,可以適當開展傳統民間藝術活動,家長在小時候也玩過這些活動,對于活動內容以及規則了如指掌,而且可能會具有一定的戀舊情懷。在與孩子一起玩耍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增強親子關系,了解孩子的想法與成長動態,而且也能勾起家長幸福的回憶。傳統民間藝術活動作為家長與幼兒溝通的橋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二者之間的距離。比如,家長與孩子在玩“123木頭人”這個游戲時,可以讓家長擔任破壞者的角色,鍛煉孩子的定力。家長可以使用多種手段對孩子進行考驗,當孩子站定之后,可以使用撓癢癢、講笑話等方式對孩子進行外力干擾,并且讓孩子盡量保持不動,這個過程可以鍛煉孩子的忍耐力、抵抗力,意志力對孩子的成長具有積極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調解家庭氛圍,為孩子營造更加健康溫馨的成長環境。而且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家長與孩子也可以體驗角色互換,促進關系的親密性。
(四)結合幼兒身心特點,適當改編游戲形式
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體育活動中,需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身心特點。就生理特點而言,3~6歲幼兒的骨骼尚未發育完全,肌肉耐力較弱,容易產生疲勞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民間游戲進行適當改編,重點是降低部分民間游戲的對抗性和運動強度,達到既鍛煉幼兒又保護幼兒的目的。針對幼兒心理發展方面,3~6歲幼兒的自制力處于不斷健全的發展過程中,注意力難以集中。因此,教師應注意創新民間游戲形式,使之更適合幼兒,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體會堅持與拼搏帶來的成就感,增強幼兒持續運動的自信心。另外,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選擇或改編民間游戲。低年段幼兒在體育游戲活動中容易受傷,教師應注意降低民間游戲的難度,以保障幼兒游戲過程中的安全;而對于中大班幼兒,教師可以漸進增加游戲的環節和難度,在提升幼兒體質的同時,促進幼兒的智力和社會性發展。性別特征也是選擇民間游戲時需要考慮的因素,男生對運動類的游戲感興趣,而女生則對情境類和扮演類游戲更加關注。所以,民間游戲的選擇和改編應該考慮到適合幼兒年齡、性別等特征,激發幼兒興趣,引導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揚長避短,使幼兒在自信滿滿的狀態下參與游戲活動,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結束語
民間游戲貼近孩子生活、趣味十足,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我們要在傳承中注重創新與發展這些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快樂學習,在運動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周秋月.淺談傳統民間游戲對幼兒的教育價值[J].新智慧,2019(36):31.
[2]黃春芹.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價值和運用[J].好家長,2019(96):32.
[3]米紅芳,范紅霞,冉淑蓮.民間體育游戲促進幼兒身心發展[J].教育實踐與研究(C),2019(1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