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松菊
(桂林旅游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6)
在各大高校的音樂專業教育中視唱練耳是一門非常關鍵的課程,其在音樂專業教育中所占據的位置是無可替代的,也是學生打好音樂基礎所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的音樂技能,因此,視唱練耳教學在各大高校的音樂專業教育中都受到了極高的重視。視唱練耳教學中最主要的依據便是視唱練耳教材,但是從目前廣西部分高校的視唱練耳教材中可以看到,其并沒有有效融合廣西地方特色,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元素未能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將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元素有效融入到視唱練耳教學中。
在廣西各大高校的視唱練耳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開展視唱練耳教學時主要就是圍繞傳統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經驗開展,雖然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視唱練耳教材也在不斷優化和調整,但是其內容并沒有太大改變。教材內容相對比較有限,能夠給學生提供的視唱練耳素材較少,而學生的視唱練耳的基本訓練需要在大量的素材練習中得到鞏固。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素材一方面可以融入到視唱練耳教材的編寫中,另一方面可以在實際教學中有效地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無論哪種方式都可以使視唱練耳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多樣化,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視唱練耳素材,不僅能夠通過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元素的融入提升視唱練耳教學的文化內涵,同時也能夠有效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能夠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量,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視唱練耳的學習和訓練,為學生打下扎實的音樂基礎提供保障。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經濟的不斷增長,國家對于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給予了越來越高的重視。廣西少數民族也是我國眾多少數民族中的一個,廣西少數民族文化也具有其獨特的價值與意義。尤其是在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中,不僅蘊含了豐富的廣西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還蘊含了豐富的地方文化特色。在廣西高校的視唱練耳教學中有效融入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另外學生在接受視唱練耳的教學過程中,也會在這些民族音樂元素中接受著民族文化的熏陶與教育,使學生能夠對本民族的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認知。學生是我國未來民族文化與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生力軍,在這種教學形式的促使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廣西各大高校的視唱練耳教學中,通過對其教學素材的研究以及情況的分析可以發現,一方面是由于校方以及視唱練耳教師對于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不夠重視導致在教學的過程中未能更好地在教學內容中有效融入民族音樂元素,使得教學內容相對比較單一和固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廣西本地的音樂素材管理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未能給予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足夠的重視,導致在視唱練耳教材中未能納入更多優秀的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元素,造成了視唱練耳教材內容嚴重缺乏本地特色以及文化內涵。這些原因都導致學生在視唱練耳的學習與訓練中可供參考的素材相對有限,而且部分素材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距較遠也導致學生在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現今社會中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有效促進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多元文化的發展對于學生的思想與認知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F階段大量外來文化的涌入極大地分散了學生對本土文化的學習和研究精力,而且各種各樣的文化也對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導致學生對本民族的文化逐漸失去興趣。尤其是在音樂方面,在各大高校每年都會定期舉辦音樂節,在音樂節中會受到多元文化發展的影響,大量的外國音樂受到學生的追捧和喜愛,造成本民族的音樂發展逐漸邊緣化。另外再加上當今時代音樂領域的發展中,主流音樂主要是以流行為主的音樂,更加導致民族音樂的影響范圍逐漸縮小,造成學生對于少數民族音樂的興趣越來越低,在視唱練耳的學習和訓練中不會主動選擇少數民族音樂來作為訓練素材。
為了使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強校方和教師以及相關音樂素材管理部門對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視度,一方面要充分運用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元素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比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將一些廣西少數民族傳統原生態的民歌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進行視唱練耳訓練,一方面感受傳統民族音樂藝術的魅力。在進行教學資源的擴充過程中,盡量選擇一些比較經典的廣西民族音樂作品的片段,經典片段更具有民族的代表性,更能夠達到教學的效果。為了使音樂作品更能夠符合視唱練耳教學的需求,教師也可以根據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元素為視唱練耳教學編制創作專門的視唱作品。另外,也可以通過對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作品的收集和整理,結合視唱練耳教學的各方面需求將這些音樂作品編織成視唱練耳輔助教材,供廣西各個高校視唱練耳教學參考。另一方面要結合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元素來進行視唱練耳教材選編的優化。要強化廣西高校視唱練耳教材的地域性以及民族性,將一些優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廣西民族音樂資源充分納入視唱練耳教材中,并且在內容上要對每一個納入教材中的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作品進行簡要分析,同時可以配以音響,這樣就可以實現讓學生能夠更加準確掌握與了解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特點和風格。教材選編的優化可以極大提升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在教材中的占比,以此來豐富廣西各個院校視唱練耳教學的內容。
現階段廣西各大高校的視唱練耳教學中存在非常嚴重的音樂教學器具單一的問題,通過對視唱練耳教學現實情況的觀察可以發現使用頻率最高的音樂教學器具就是鋼琴,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對于鋼琴這種單一音色產生較強的依賴性,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此,在開展視唱練耳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元素來豐富視唱練耳教學器具,將更多的少數民族音樂器具融入視唱練耳教學中,不僅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還能豐富學生的聽覺,使學生能夠感受不同音樂器具所產生的不同音色,也能夠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深入感受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器具所獨有的特殊魅力。比如: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音程的聽寫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廣西少數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古老器具之一的蘆笙融入其中,蘆笙所能奏出的音程也是十分豐富的,如有純四度、純五度以及大二度等等,讓學生在分辨不同的音程的過程中感受蘆笙的魅力,增加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審美情趣,也能夠通過豐富多樣的音樂器具來強化視唱練耳教學的趣味性。再比如: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節奏的聽寫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廣西少數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器具,像蜂鼓、長鼓、銅鼓等等;而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單聲部旋律的聽寫過程中可以引入天琴、牛腿琴等廣西少數民族的器具。多樣化的音樂教學器具可以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有趣,也能夠不斷開闊學生的聽覺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廣西各個院校在進行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對一些優秀的音樂作品進行聽辨和賞析也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在教授這部分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優秀經典的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作品納入其中,讓學生通過聽辨和賞析廣西少數民族優秀的音樂作品來感受不同音樂的不同風格以及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因為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作品中蘊含了豐富的民族風俗以及地域文化,而且不同的作曲家所創作出來的音樂作品也各具特色,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多元化的音樂作品風格,還能夠通過對文化的深入理解與認知來提高自身音樂鑒賞能力。如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大多數都是當地勞動人民在生產與勞作的過程中即興創作出來的,其中包含了豐富的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以及他們對于生活的情感,既有歡喜的、也有悲傷的;既有活躍的、也有沉穩的。而在音樂的節奏上也表現出快慢以及強弱等變化。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作品的聽辨和賞析的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對于作品的認知與感受,并給學生做出有效引導,使學生能有效提升自身的聽辨能力以及賞析能力。
綜上所述,廣西高校視唱練耳教學對于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音樂基礎具有重要作用,而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可以有效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還能夠實現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加強學生音樂文化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視唱練耳教學中要不斷融入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從而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