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高玉
依托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應運而生。據互聯網信息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9.40億,手機網民規模達9.32億,中國人均每周上網時長高達30.8個小時。由此可見,互聯網已經逐漸滲入到了人們的工作、生活等各個領域和層面。伴隨中國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傳統主流媒體包括電視媒體如何生存和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當今時代,互聯網成為人們學習、交流、購物以及娛樂等的主要載體,可以說今天人們的生活與互聯網息息相關。例如人們獲取天氣信息不再需要觀看天氣預報,手機自帶的天氣軟件就可以滿足人們的任何需求,還可以幫助人們根據天氣選擇衣物……信息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方式越來越多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寬廣。在新媒體環境下,人們不再是被動地接收新聞信息,也可以是新聞的發布者和傳播者。
但在一定程度上,新媒體低門檻的準入方式,也使新聞信息呈現出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態勢。熱點輿情反復上演“反轉劇情”,“反轉劇情”的背后,就是愈演愈烈的自媒體亂象,在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新媒體發布內容的時代,更需要加強監管,主流媒體新聞工作者需要守住底線,傳播正能量。
在新媒體時代快速發展的腳步下,主流媒體轉型也應提上日程,這一過程需要充足的時間和系統地學習。
主流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其新聞報道主要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決策、重大活動以及相關社會熱點展開,往往是根據一個特定主題而展開的全面深入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報道。其目的在于凝聚公識、動員群眾、推動工作、引導社會輿論。近年來,各電視媒體主題報道宣傳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不可否認,傳統主流媒體報道畢竟不如事件性新聞能夠吸引受眾。此外,新聞報道模式化、程式化現象依然嚴重,宣傳味偏濃,缺乏新意,出現“八股化”現象,難以讓觀眾產生興趣。
在信息高度社會化的今天,地方主流媒體新聞工作者的拼勁不像新媒體那么足,即便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但受限于傳統的傳播平臺或者是層層審核,往往爭奪不了“第一發聲源”,又不能像中央媒體那樣站位高遠、發出權威性的聲音,這就導致受眾在地方主流媒體那里既無法獲知他們想知道的首發信息,又不能得到權威性的解釋,只好通過其他傳播載體了解信息。這也是近年來地方主流媒體受眾市場縮小,影響力、粘度不斷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方主流媒體要擺脫困境,尋找出路,應當從提升媒體影響力出發,增強“四種意識”:端正輿論導向意識、歸位新聞本源意識、滿足受眾需求意識、創樹特色品牌意識,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拓寬發展空間。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受眾的要求逐漸提高,只有充分保持內容的豐富多樣,才能充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這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是一項嚴峻的挑戰,需要掌握面對不同受眾的各種技巧,反應能力要更加迅速,創新傳播內容,第一時間滿足受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
在傳統主流媒體的工作中,新聞記者只需要向觀眾傳達信息,而新媒體的工作,不光需要向觀眾傳達信息知識,還要為觀眾提供發表言論的平臺。新聞工作者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水平能力和文字編輯能力,更加適應新媒體語言,和觀眾在感情上達到共鳴。
傳統媒體的沒落,并非是內容出現了差池,而是讀者在便捷性上做出了選擇。如今不是擔心看不到、找不到內容,而是看不到“想看的”、找不到“想找”的內容。這一點恰恰是主流媒體新聞工作者始終如一的職責和使命。
2021年4月17日至5月17日,為期一個月的第十七屆中國杜鵑花展覽會在天寧區鳳凰新城舉辦,這是常州迎來的第二個國字頭花展,也是雕莊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后,踐行“兩山”理念、建設美麗天寧的又一次生動探索。本屆花展盛會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常州廣播電視臺圍繞“初心映山紅,同慶一百年”主題,成功執行了花展開幕式,在40分鐘的時間內,把常州的紅色文化、錦繡天寧和城市精神有機融合,展示常州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開展紅色教育的成果。本次花展吸引了全國各級媒體的持續關注。數據顯示,花展累計接待游客超100萬人次,話題“初心映山紅,同慶一百年”抖音播放量超過7.7億,央視新聞客戶端對花展進行網絡直播,上線4小時閱讀量突破120萬,花展成為展現雕莊文化魅力的一張亮麗名片。
花展的精彩呈現,離不開“移動優先”。廣播有聲音,電視、地鐵廣告有圖像,新媒體發布及時。此次杜鵑花展的宣傳,調動了廣電所有資源,形成全媒體宣傳矩陣,相關報道覆蓋了杜鵑花開幕式的全過程,前期預熱、開幕式精彩呈現、后期持續熱度,讓杜鵑花成為熱詞。 融媒采制中心派出了近20人的記者攝像小分隊,從花展開幕前一個月就開始預熱,采制內容除在《常州新聞》《聯播常州》《晚間新聞》《社會寫真》等傳統欄目發稿外,相關一手素材同步向“看常州”公眾號、抖音號提供,形成了“杜鵑花科普貼”等點贊量過萬的多條爆款。
由此可見,新媒體時代,媒體之間的新聞競爭更加激烈,誰擁有新聞精品力作,誰就能贏得傳播的先機,搶占傳媒市場的制高點。思維決定行為,思維創新的力度決定行為的高度。主流媒體記者只有堅持創新新聞思維,才能創作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才能不辜負新時代的使命與擔當。
現如今信息傳播的方式快捷且迅速,卻因為缺少強有力的監管制度,導致在新媒體平臺潛藏著大量的垃圾信息、虛假信息。傳統媒體想要在轉型發展中取勝,首先要還原信息內容的真實性,回歸新聞價值本源,抽出精兵強將,對新聞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使觀眾了解到質量更佳的新聞內容。
每個城市都應該有其各自的城市精神和形象定位,并在人們的腦海里占有一席之地。傳播心理學講究受眾的接近性心理,首要的就是地域的接近性,而地域特色正是地方主流媒體的最大優勢。
在新時代,新聞工作者更要加強團隊的合作精神,不斷提升團隊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進而提升新聞內容的質量,一旦出現突發情況,團隊需要能夠通過專業的技術來扭轉局面。同時新聞工作者也要提升自身的融合意識,創新知識儲備與整體知識框架,滿足不同觀眾對新聞內容的需求。
對于媒體記者來說,寫作水平體現了媒體記者的語言文字構建水準以及對于新聞報道作品的呈現能力,尤其是在傳統的新聞媒體工作過程中,相對優秀的新聞記者手里都握有一支有力的筆桿。廣大的新聞工作者需要利用自身的智慧以及內心的責任擔當,利用這根筆桿,肩擔道義、妙手著文,尤其是對于處在基層的一線新聞媒體工作者來說,他們與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更加貼近。但在一些突發性的新聞事件以及民生關注的重大新聞事件的采訪中,一些新聞媒體記者可能本身的工作經歷有限,他們一方面顧及傳統媒體在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弊端,另一方面還需要結合新媒體技術在新聞報道工作中的優越性,為了不至于在新聞報道工作中顧此失彼,廣大媒體記者必須要發揮出團隊合作的工作優勢,在采訪工作中構建起聯動式的采訪工作方案,切實地做好基層采訪工作。例如,在遇到自然災害的新聞報道中,基層一線采訪記者必須要深入到工作主戰地,不間斷地發回相應的碎片化以及零散化的新聞信息,同時,還應該在其他一線新聞記者的聯合下,將新聞信息整理成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的文字以及圖片內容,使零碎化的信息能夠以多元化的新聞形式呈現。同時可以在微信公眾平臺或其他融媒體視頻移動端和微博以及相關公眾網站上同步發布,并且還可以通過與電視臺進行視頻連播、特別活動報道、滾動消息播放、前方信息連線等多種形式,對該信息進行不同形式的播報,從而能夠更加全方面地為廣大市民提供最新的防災資訊,發揮出本地一線新聞工作者在主流媒體中的作用價值。
當前,隨著現代化通信技術以及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已經進入了融媒體發展的新時代,而不同媒體平臺的融合以及聯動式發展,也賦予了新聞工作者新的責任和使命,作為一線新聞工作者,必須要適應當前新時期網絡通信技術為社交信息傳播帶來的多元化方式,并且注重網絡傳播時代新聞信息的社交化發展、視頻化發展、移動化發展的重要趨勢,在工作過程中,要能夠積極地掌握更加先進的新聞發稿手段以及采訪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媒體技術以及現代化通信技術帶來的便捷性,這樣才能更好地勝任當前在多元化的傳播方式賦予新聞采訪者的工作任務。
近年來,我國基層新聞工作者對于融媒體技術的應用進行了不斷的探索以及發展。當前,我國基層新聞信息已經可以依托各類型媒體作為信息發布的渠道,構建起集移動平臺、互聯網平臺以及固定通信平臺為一體的全媒體信息傳遞大平臺,在這樣的技術條件的支持下,新聞媒體行業也涌現出了大量的新媒體工作產品以及應用形式,并且形成了新媒體技術與傳統媒體技術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從而實現了全新的發展格局。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媒體記者想要在工作中堅守初心,就應該緊跟融媒體時代發展的潮流,搭乘時代發展的快速列車,迅速打破墨守成規的工作思維,積極轉變當前自身在工作過程中的思想觀念以及思維方式,這樣才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潮流賦予媒體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更好地制作新時期能滿足廣大受眾群體需求的新聞作品。
在工作過程中,新聞工作記者可以依托各類型現代化媒體技術作為工作載體,在新聞信息的采集、新聞內容編寫、現場新聞采訪攝影、后期新聞節目錄制、新聞節目編輯以及網絡新聞播放等不同環節中,更好地將新媒體技術應用起來,并且切實的提升自身對現代化設備操作的技能以及掌握能力,不斷地實現自身朝新聞媒體行業復合型人才發展的轉變。與此同時,在當前融媒體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媒體記者還應該應用各類型的熱點事件及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最為關心的民生事件,對媒體平臺以及媒體節目進行營銷,從而建立相應的品牌效應,通過新聞媒體節目催生出更加多元化、高質量的新聞節目內容,并且發揮出新聞媒體工作者引導正確社會輿論的工作價值,更好地適應當前新媒體發展的工作環境。
對于新聞記者來說,還應該不斷學習,在工作中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以專業理論知識作為實踐行為的科學指導,能夠在成長的過程中成為一名學習型的記者。
當前,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的傳遞更加便捷快速,人們不僅是信息傳遞的接受者,甚至還能成為信息的傳播者以及創造者。新聞媒體工作者本身具備比普通大眾水平較高的專業素質,因此,在工作過程中必須要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切實地將自身的思想、理論、觀念以及符合當代主流發展旋律的文字體現在新聞內容中,并且掌握傳遞社會信息、引導社會輿論的主動權。在工作中,新聞工作者應該編輯和撰寫更加具有內涵價值的新聞稿件,使其發揮出引導社會正向輿論的價值和效應。
新媒體的確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發展才是大勢所趨。當下,新媒體給新聞工作者創造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在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主流媒體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