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伊
新媒體已經逐漸成為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首要渠道,許多地方黨報媒體因傳播效率較差、傳播范圍相對狹窄、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性不強等問題,雖然具備突出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卻仍然難以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站穩腳跟。《杭州日報》早在2006 年就已經開辦了數字報紙,這相當于其向新媒體傳播領域邁進的第一步,而后的十幾年間,《杭州日報》也采取了一系列策略適應新的媒介發展環境,為信息的傳播開拓更加廣闊的空間。本文主要以 《杭州日報》為例,探討地方黨報新媒體的發展路徑,旨在為促進媒體領域的有序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立足于媒體領域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無論是于新媒體還是與其他傳統媒體相比,報紙都是傳播弱勢最明顯的一方,不僅傳播形式單一、傳播效率較低,且傳播成本較高,受眾面較為狹窄。地方黨報媒體想要求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方式解決我們上述列舉的四大問題。《杭州日報》 與其他媒體進行融合發展的意識較強,早在2008 年,《杭州日報》 就已經開始借助杭州網的傳播優勢,在網站平臺上增加了滾動新聞。2009 年杭報在線平臺開通后,滾動新聞這一欄目也被保留下來,采取將文字、攝影與視頻進行有機融合的方式,拓展新聞素材的搜集面,這為《杭州日報》后續的轉型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使得曾經管理滾動新聞欄目的管理人員能夠提前適應《杭州日報》的新的發展路線。
2012 年,《杭州日報》又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對于已經擁有了較為穩定的受眾群體的杭報在線平臺上的滾動新聞欄目進行改版,于是實時新聞應運而生,“升級”后的滾動新聞信息傳播時效性明顯增強,傳播的信息的數量也明顯增加,為了確保新建立的實時新聞頻道能夠有序運行,《杭州日報》還特別成立了專門負責這一頻道的實時新聞部,其中的工作成員都是原《杭州日報》編輯部門中有著突出專業能力和豐富專業經驗的優秀人才。實時新聞之所以能夠獲得許多受眾的支持,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編輯人員創新性的將平臺上發布的新聞按照時間和空間等多種方式細致分類,受眾獲取信息的便捷性明顯提高,信息的呈現形式也更加立體。《杭州日報》將滾動新聞相對應的版面也更名為實時新聞,從受眾的角度上來看,這種看似只是向前前進一小步的改進,卻極大程度上提升了其信息獲取體驗。
如果將杭州日報開辦數字報紙視為杭州日報向新媒體轉型的第一步,那么,杭州日報報業集團啟動的“一報一網”工程,則象征著新媒體路徑的開拓與完善。2009 年3月,《杭州日報》正式開通了杭州日報網,這意味著傳統的報紙不再是杭州日報傳播信息的唯一形式,杭報在線平臺同樣能夠為受眾提供可靠信息。《杭州日報》有著突出的創新發展意識,將報紙與網絡平臺進行有機結合的理念,早在很久以前就被其視為自身的主要發展方向,后續采編體系的構建也以此為基礎。《杭州日報》杭報在線本為一體,但采取的是兩種不同的運營方式,二者集合化運作,由《杭州日報》的專業采編人員完成網報結合的采編工作,從本質上來看,這種創新的傳播形式實際上就是相同信息在不同平臺上的傳播,各個采編中心分別完成分內工作,并創立專門的網絡中心負責線上信息傳播的運營與維護。與其他報紙在提倡“報網結合”時采用的兩套人馬分別完成新聞采編工作的工作模式相比,《杭州日報》不僅節約了人力資源,提高了傳播效率,也消除了潛在沖突,更好地體現了融媒體建設給傳統媒體發展帶來的優勢。
2010 年,《杭州日報》著手推出“城市通”平臺,這一舉動無疑為其他黨報媒體的發展樹立了榜樣,作為權威主流媒體,打造新聞客戶端起初只是一種嘗試,但“城市通”無疑象征著《杭州日報》向手機信息傳播領域的沖刺,又一次拓展了新的傳播平臺。隨后,信息傳播領域逐步發展,《杭州日報》不再局限于傳統紙媒、線上信息傳播平臺與“城市通”的集合發展,而是相繼開通了對應的官博與微信,不僅使幾類媒體傳播形式的內在關系更加緊密,同時也更大程度上滿足了受眾便捷獲取信息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杭州日報》最初創立杭報在線平臺時,為了達到有效推廣和融合發展的目的,特別在《杭州日報》紙媒上增設了專門的融媒體版面,體現杭報在線平臺上具有代表性的內容,后續的“城市通”的推廣也同樣如此。為了大力促進融媒體建設水平的進步,《杭州日報》 融合發展改革已然深入肌理,傳統的紙媒編輯,新聞中心與現階段的網絡新聞中心進行了融合,能夠達到確保《杭州日報》及其相關新聞信息傳播平臺同時穩定運行的需求。
對于地方黨報媒體而言,只有促進黨報媒體資深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意識是遠遠不夠的,更要積極主動地探索將意識踐到實踐中的方法。《杭州日報》在采編隊伍的構建和培養方面,始終秉持著傳統媒體的發展思維,鼓勵編輯人員既要具備最基本的文字呈現與新聞攝影能力,還應當主動的學習與新媒體相關的知識,學會自主拍攝視頻,運用網絡終端傳遞信息,必要時已然落直播的形式,提高信息傳播效率。在最初建立杭報在線平臺時,《杭州日報》就開始著手組織采編人員參與專業技能培訓,培訓的內容覆蓋了最傳統的采編技術、攝影技術,以及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采編人員應當具備的視頻采制、網絡傳播等技術,《杭州日報》還組織采編人員建立了線上的信息傳播群,采編人員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交流,每次在培訓工作開展過程中產生的視頻內容也會及時上傳并分享給采編人員,供其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除此之外,《杭州日報》構建的杭報在線和“城市通”也為媒體工作人員提供了將所學知識踐行于實際的機會,使得采編人員得到了更多的鍛煉。至今,《杭州日報》的媒體人員培訓活動仍然在開展,采編人員有機會了解前沿的媒體發展需求,從而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
對于大部分的地方黨報媒體而言,他們普遍具備信息可靠性較強、受眾信賴感突出等發展優勢,但隨著地方黨報媒體社會影響力的下降,其品牌影響力也會有所降低。對于《杭州日報》而言,無論是杭報在線還是“城市通”,乃至于現在受眾普遍關注的微信和微博平臺,都是《杭州日報》增強社會影響力、打造可靠品牌的方式。《杭州日報》曾于杭報在線多次開辦大型互動活動,并在各個信息終端發布相關活動信息,這些活動極大程度上激發了受眾對于《杭州日報》的興趣,且為線上傳播平臺的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受眾基礎。
從本質上來看,提高媒體影響力不僅僅使《杭州日報》的品牌價值更加突出,同時也帶動了《杭州日報》的優化成長,為其開拓了可靠的盈利渠道。縱觀許多地方黨報媒體在發展過程中面對的窘境,多半與報紙訂閱數量較少、傳統媒體的發展入不敷出有著直接的關系,早在十年以前,《杭州日報》 就通過開拓網絡媒體傳播平臺獲取了千萬以上的收益,其中,依靠網絡廣告獲取的收益占據了1/3 以上。這對于《杭州日報》未來的轉型和發展提供了指向性的作用,在后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杭州日報》都積極主動的將開辦活動與網絡廣告進行有機融合,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為《杭州日報》的運營提供更加充足的資金支持。
盡管我們在上文當中提出的觀點都是 《杭州日報》正確的發展決策和值的地方黨報媒體借鑒的路徑,但這并不意味著《杭州日報》的轉型和發展是一帆風順的,《杭州日報》仍然有較大的進步空間。舉例來說,盡管杭報在線在過去的幾年當中為《杭州日報》提供了較為可觀的經濟收益,但受眾能夠在杭報在線平臺上和在《杭州日報》上看到的信息卻基本一致,這使得許多受眾更傾向于借助杭報在線平臺獲取免費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杭州日報》銷售量的降低。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媒體融合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杭州日報》也還需要不斷探索更加有利的發展路徑,帶動地方黨報乃至于整體媒體領域發展水平的進步。
綜上所述,以地方黨報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具備著其他媒體不可替代的優勢,但也逐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呈現出了發展的劣勢。《杭州日報》新媒體發展路徑值得其他地方黨報媒體學習,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各地方黨報媒體可以通過牢牢把握融媒體發展機遇,提高信息實時傳播效率,將報紙網絡進行有機融合,打造一體化的媒體形式,促進采編隊伍的優化轉型,將基礎培訓與實踐融合,打造影響力強的媒體品牌,開拓新媒體的盈利渠道,為地方黨報媒體的轉型和發展指引明確的方向,使之能夠成為受眾評價高、社會影響力強的優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