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朱加成
當前,教育的主題之一是培養核心素養,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將更多精力放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上。英語不僅是一種交流方式,還是一種思維工具。小學英語擔負著培養小學生基本英語素養,以及訓練小學生英語思維的任務。為了更好地做到這些,教師需要轉移關注點,要從重視成績向重視學生的素養轉變,將工作重心從教什么向幫助學生學會什么轉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英語教師需要更多地、更深地思考在今后的英語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如何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觀察圖片,鍛煉學生的思維。觀察是人們認知事物的一種主要手段,同時也是人們學到知識、發現問題的重要方式。小學生通過細心、耐心、認真的觀察,可以獲取比課本上更感性的知識,從而更好地激發出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探索英語知識的欲望。圖片觀察有利于鍛煉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從小為發展學生的思維打下堅定的基礎,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英語素養。
例 如,在Chinese festivals 一節中,學生需要學習中國的一些節日,如中秋節、春節等。這節內容蘊含豐富的圖片資源,如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的圖片,春節時人們互相拜年、放鞭炮的圖片等。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拓展教材內容。在講解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有關節日的圖片,結合教材讓學生觀察圖片并思考,說出該圖片表示哪一個節日,讓學生說出節日的具體日期特點等。相較于原來直接講讀課本教材,英語教師通過觀察圖片開展英語課堂教學,一方面豐富了教學內容,使英語課堂變得更為豐富;另一方面通過形形色色的圖片觀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促進了英語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豐富了小學生的文化內涵,提高了其核心素養。
綜合利用故事開展素質教育。雖然現在已經明確了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推行素質教育,但實際的教學效果和理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英語教師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使得素質教育的作用沒有完全發揮出來。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該了解小學生的特點。小學生性格天真活潑,喜愛幻想,因此故事對小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教師可以綜合利用故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故事往往具有開放性、發散性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又能更好地開發學生的思維,且教師通過故事蘊含的道理能教學生如何正確地做人、做事,全面地培養學生的素質。
例如,The king's new clothes一課講的是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衣:皇帝被欺騙,明明沒有穿衣服卻被眾人吹捧,說皇帝的新衣服很漂亮,最終被一個小孩子道破真相。在講解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在給學生講完這個故事后,向學生提問:為什么大家都知道皇帝沒有穿衣服,卻沒有一個人告訴皇帝?為什么大人們都不敢說真話,只有一個孩子敢于說真話?在提出問題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最后教師再給出答案,并向學生解釋這個故事蘊含的道理:人要不懼權威,敢于講真話,敢于向權威挑戰。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迫切地想知道答案,從而全身心地投入課堂中,更認真、努力地學習英語知識。
改變英語閱讀模式,提高學生英語素養。閱讀占據著英語學習的大部分,沒有一定的英語閱讀能力,學生的英語學習將寸步難行,這也是為什么部分小學生在初步接觸英語時有強烈的學習興趣,越往后學習熱情越少,甚至開始厭煩學習英語,抵觸英語課堂。英語閱讀對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英語素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核心素養備受關注的大背景下,為了更好地踐行素質教育,英語教師應該改變英語閱讀模式,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My friends 這節課的重點是新朋友之間的介紹以及朋友之間的道別,用到的句型有“this is my new friend”“he/she is”“goodbye”等。在小學生正式閱讀英語課文前,教師可以先對學生提出一個小問題:用英語介紹朋友和用漢語介紹朋友有哪些不同?教師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英語課文,并在小學生閱讀完之后,讓學生通過對比中英兩種語言得出它們的差異,從而明白如何更好地學習英語。最后,教師再讓學生將英語課文翻譯成中文,而且要在一旁糾正學生的問題,及時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試著用英語介紹自己的朋友給其他同學,從而加深小學生對這節課知識點的印象。英語閱讀是小學生獲取英語知識最快、最主要的途徑,因此把握好英語閱讀對培養小學生的英語素養極為重要。
總而言之,在教育改革深化的今天,不能將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應將更多關注點放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素質教育的實施等方面。對學生而言,其能力素質等方面的主要提升渠道還是課堂,因此必須把握課堂教學方式,實現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