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首一
2002年8月教育部頒布并施行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應把校運動隊及部分有運動特長學生的專項運動訓練納入體育課程之中。目前,在校運動隊訓練中,有很大一部分內容還是在遵循傳統教育模式,利用課余時間或以賽前突擊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集中訓練,但這種訓練模式往往很難提高校運動隊的競技水平。如何按照教育部的政策方針進行高校運動隊訓練工作的改革,進而提高校運動隊的訓練水平,并準確定位目前校運動隊在各階段學校體育中的位置,是值得體育工作者們深思的重點問題之一。
學校體育對當代學生在專業技能知識、身心素質、思想品德等方面都擁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校運動隊作為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一部分,有著特殊的作用和意義。作為校運動隊隊員來說,要堅決杜絕因各種原因產生的無所謂、不在乎、自由散漫等不良作風,既要發揮自己在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方面的優勢,還要在意自身在文化課學習方面的劣勢,通過對自身的嚴格要求,養成自律的生活和積極的訓練及學習態度,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培養一支競技水平高、品德素質好且文化知識過硬的大學生運動隊伍,始終是所有高校運動隊建設和實行的重要目標。因此,高校運動隊要具備文化知識和體育技能的自我完善能力。
一直以來,體育運動都被認為是朝氣蓬勃的群體活動,特別是在高校這個充滿活力的環境中。由于體育本身就充滿超強的親和力、感染力、吸引力,運動隊隊員作為各種體育項目的從事者,在廣大學生心里有著非同一般的感染力和影響,校運動隊隊員往往會成為身邊很多同學和校友的偶像,很多學生對高校運動隊或隊中某個運動員的關注和喜愛超過了其他方面表現優異的同學,這些同學們從內心就愿意去學習和關注體育“明星”,校運動隊作為校園里備受關注的團體,應發揮其自身優勢,成為推動學校體育建設的示范者。因此,校運動隊不但要在比賽中和日常訓練中不斷提高自身運動水平,取得較好的運動成績,還要起到帶動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提升校內體育競賽水平的整體提升,展示體育運動獨有的魅力,吸引更多身邊的學生參與并參加到體育鍛煉中來。
高校運動隊隊員,應充分利用好“明星”效應,在學校體育中起到帶動和引領的作用。運動隊在比賽和訓練中,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本身就具有榜樣的力量,精彩的校內外比賽與其所營造出來的氛圍,非常能感染到身邊的其他同學。它能吸引更多對體育鍛煉不感興趣的學生參加到體育鍛煉當中來,從而盡可能地促使他們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進而又提高了大學生體制。此外,校運動隊還能充分展示本校園體育文化,弘揚體育精神。因此,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能體現體育的精神,這應該也必然是每個學生運動員應負的責任。
能夠按照自身實際情況構建高校運動隊,主要是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的相關建隊標準,選拔出相對具備某項特長的學生,通過這種形式可以使學生的體育和文化生活得到更有效的豐富,進一步營造出更積極向上的體育文化氛圍,使學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顯著提升,對于提升學校的社會滿意度也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而在全新的形勢下,進一步實現全民健身,發展終身體育,發揮校運動隊在陽光體育中的示范和引領作用,使陽光體育運動得到更有效的開展,并呈現更大的效益,這是我們需要持續關注的焦點,而重新審視高校運動隊在整個學校體育中的定位尤為重要。
大部分人認為高校運動隊在所有學校體育中的位置應是金字塔塔尖的位置,是“食物鏈”的頂端,通過研究發現其結果并不其然,各階段學校體育中校運動隊并不是以金字塔的形式分布,而是以沙漏狀展現的,如圖1所示.

圖1
高校運動隊的水平在各階段校園體育中并不是以金字塔所呈現,更不是如圖所示那樣顏色越深水平越高。
如圖2所示,大學階段校運動隊,只是處在沙漏的最上端,也就是說已經過了基礎培養,人才輸出階段,大部分到大學階段的學生,在身體機能、運動能力、體力儲備、運動壽命、技能專業上來看參加校運動隊的學生普遍都是個人愛好或選拔人才淘汰的學生,那么在這個階段下,高校運動隊應以哪種模式繼續發展下去才是研究的重點!

圖2
通過以上對高校運動隊在學校體育中的作用研究和在各階段學校體育中的定位研究中不難發現,高校運動隊大部分參與的學生技術水平一般,甚至是興趣大于技能基礎,而校運動隊在學校體育中的作用又是舉足輕重的,那么在校隊的發展模式中我們就應該提出更高的要求,或是找出發展的重點。
本研究認為作為大學階段的校運動隊應以梯隊的形式,以培養學生興趣為路線,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為本,以培養個別技能突出的學生繼續深造為特點,開展高校運動隊的發展模式。
大學生的課余時間并不少,所以選擇課余體育鍛煉的同學不在少數,大多數學生會參加體育社團,而體育社團大多時間都是由負責社團組織的同學來教授或帶領社員們進行體育鍛煉,一是不能得到專業的技術指導,光靠體育課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維持課余體育鍛煉,二是根本無法跟更高水平的校運動隊聯系在一起。通過梯隊的形式,將參加社團的同學按技術水平分出層次,定時對梯隊的學生進行專業的技術輔導,定期安排梯隊同學與校隊合練,更好地讓梯隊同學看到自身的差距,這樣既能為校運動隊儲備力量,防止人才流失,又能解決學校體育社團缺乏專業老師培訓問題,充實了學生們課余體育鍛煉的質量,從而提高其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增強其體質。
如今高校中大部分從事課余體育鍛煉的同學都是因為個人愛好,或是之前接觸過相應體育技術培訓,這些同學就是終身體育的“潛在客戶”通過課余體育鍛煉很容易就可以在他們心里種下終身體育的種子,怎么培養更多的同學建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呢?校運動隊正是一個很好的媒介,在重新定位下的高校運動隊主要目的不是培養專業運動員,而是通過更有效的訓練方法及訓練手段,更大限度的培養參與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先讓這些學生把體育鍛煉作為今后學習,生活的一部分乃至成為社交的工具和手段,通過在校運動隊的訓練,進而參加市級或全國組織的比賽,取得相應較好的成績,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社團來,既填充了社團參與人數,又增加了梯段儲備,從而讓更多的學生參加到課余體育鍛煉中來,進而培養更多的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在校運動隊發展過程中,必定有一些技術突出的學生,他們不但熱愛這項體育運動,還有很多學生希望今后從事的職業與其相關,所以體育教師應重點關注此類學生,幫助他們更好地提高技術能力,從而幫助他們能獲得通往更高水平的領域進行進一步深造,通過這些學生的成功,不僅能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又能使學生謀得更多的就業道路,其做法的本質還是能促使更多的學生參加到體育鍛煉中,培養更多的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增強自身體質。
高校運動隊在各階段學校體育中重新定位下,通過對校運動隊的發展模式進行研究得出,以學校體育社團為基礎,以校運動隊為依托,建立完善的梯隊體系,通過梯隊的完善,增加校隊的人才儲備,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校隊,取得更好的運動成績,從中發現有意愿進一步深造的學生,重點培養,從而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體育鍛煉中,更廣泛的培養其終身體育意識。如圖3所示發展模式中的每一個環節是環環相扣,相輔相成,相互依存,但其根本終歸于讓更多的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增強學生體質,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