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力
江西省鄱陽縣饒州街道楊梅橋小學
當前教育教學改革面臨著新的形勢,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處于性格和能力形成的初期,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不同能力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式,學習習慣都有不同,因此如何在這樣的背景下促進思政課堂教學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品德素養,成為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進行課程改革就顯得十分重要與必要。本文分析了小學思想政治教學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首先,有效的課程改革,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格的形成。通過教學改革為學生構建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課程教學改革給學生帶來更加有效的刺激,培養了學生的政治學習的興趣與能力,促進了學生對政治知識的掌握與理解。
在進行小學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擺脫傳統理論課堂的局限性,應該將原來的黑板、粉筆、教材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創新與融合,教師在進行思政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思政理論概念的講授,同時還應該充分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性格和能力特點,借助圖片、影視資料、歷史文獻等資源,對學生進行深化教育,同時還應該開展和充分利用好網絡資源,基于此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通過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最終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學生有所收獲、有所體會。
教學過程中應該摒棄以分數為唯一標準的教學理念和思想,在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應該避免“高分低能”不以考試分數論成敗,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特點進行講解,將觀點和思想有效的融匯并傳授于每一個學生。其次,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應該把學生當成一個知識的載體,應該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將思想道德教育貫穿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激發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活力和威信,因此在進行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應該重視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在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發展學生的前提下,做好思政課堂的教學設計,進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進,應該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核心目標,應該注重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通過課程改革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學習與積極學習的狀態,進而通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使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其次,教師應該重視和把握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循序漸進的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再是一個孤獨的傾聽者,而是一個能夠設身處地的參與者,進而在參與、實踐、思考中充分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同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注重學生的教學反饋,通過學生的有效反饋,積極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其適應學生的學習方法與能力,最終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不斷提高思政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進而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的智慧,塑造學生的思想品德。
在進行思政課堂教學的改革過程中,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方式,尤其對思政教學來說,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很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具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在課程改革過程中,使學生能夠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進行轉變,成為教師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因此作為教師只有充分調動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相應的學習中去。其次,作為教師在進行教學當中,還應該重視學生自我觀點的表述,進而通過學生的表述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最終為樹立和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在進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重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引入和運用,促進所有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使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想學、會學、堅持學。
作為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應該重視自身教學手段的改進,通過教育手段的改進創新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其次,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通過發揮學生們的作用,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進而在參與中使學生有所體會,最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最后,教師還應該為學生構建平等、和諧、有效的學習氛圍,進而通過師生之間的良好配合,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德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