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思穎 柳潁杰 張麗梅
重癥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種臨床常見危急重癥,若不能及時對其進行有效治療,很容易導致患者多臟器功能衰竭,進而增加患者病死率[1]。隨著我國重癥醫學的不斷發展,近年來SAP 患者死亡率明顯下降。真菌感染是導致SAP 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有研究報道,SAP 患者中因真菌感染所致死亡率可達20%以上,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影響預后[2]。因此,加強對SAP 患者的真菌感染病原學檢驗非常重要。本研究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SAP 并發真菌感染患者80例,對其真菌感染病原學檢驗結果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SAP 并發真菌感染患者80 例。發病原因:高脂血癥性17 例,酒精性15 例,暴飲暴食6 例,膽源性42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制定的SAP 相關診斷標準[3];②伴有真菌感染;③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嚴重器質性病變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有免疫系統疾病者;④不配合者。其中男43 例,女37例,年齡37~72 歲,平均(53.46±4.82)歲。
1.2 方法采集患者的口腔分泌物、腹腔引流液、痰液、尿液、糞便、血液、其他體液或分泌物等不同類型、不同部位標本,將其接種于培養基上,在35℃條件下培養48h。使用常規方法對其進行真菌菌株的分離與鑒定,將分離出的菌株接種到科瑪嘉顯色平板上后,根據平板上的顏色對其真菌種類進行判斷。本研究所選取的質控菌株主要包括近平滑假絲酵母菌(ATCC22019)、熱帶假絲酵母菌(ATCC750)、光滑假絲酵母菌(ATCC90030)、白色假絲酵母菌(ATCC10231)。嚴格按照藥敏試驗說明書對主要真菌類型進行藥敏試驗,所選擇的藥物包括氟康唑、兩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等。熱帶假絲酵母菌在科瑪嘉顯色平板上顯色為藍灰色、鐵藍色,白色假絲酵母菌表現為翠綠色,光滑假絲酵母菌表現為粉紅色或紫色,克柔假絲酵母菌有微毛,菌落較大,其他酵母菌通常顯示為白色,并結合Api20CAU 半自動鑒定條對其進行鑒定。
2.1 真菌感染病原學檢驗結果本研究80 例患者通過采集標本進行真菌病原學檢查,共分離出真菌菌株137 株,其中以熱帶假絲酵母菌檢出的菌株數最多(82 株,占59.85%),其次為白色假絲酵母菌(35株,占25.55%)、光滑假絲酵母菌(10 株,占7.30%)、克柔假絲酵母菌(5 株,占3.65%)、近平滑假絲酵母菌(5 株,占3.65%)。
2.2 真菌感染部位及菌株分布情況從真菌檢出部位來看,以呼吸系統檢出的真菌菌株數量最多(41株,占29.93%),其次為消化系統(28 株,占20.44%)、腹腔(18 株,占13.14%)、胸腔(16 株,占11.68%)、血液系統(12 株,占8.76%)和泌尿系統(12 株,占8.76%)及中樞神經系統(10 株,占7.30%)。
2.3 分離出的真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通過對分離出的各種真菌類型進行藥敏試驗發現,各種真菌對伏立康唑的耐藥性相對較高,其次為兩性霉素B 和5-氟胞嘧啶,對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藥性相對較低。見表1。

表1 分離出的真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比較[n(%)]
SAP 在臨床發病率較高,且病情危重,疾病進展快,若未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很容易造成患者多臟器功能衰竭,甚至導致死亡[4]。SAP 在發病初期大部分為單一細菌感染,但隨著近年來對真菌感染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SAP 患者在發病后期具有較高的真菌感染風險[5]。有研究報道,SAP 患者的真菌感染發生率可達24%以上,血源性、膽源性、腸黏膜屏障損傷或胰膽管造影等均可能增加SAP 患者的真菌感染風險[6~8]。有資料顯示,SAP患者在使用抗生素1 周后,其腸道真菌數量會明顯增加且出現易位,在使用9d 后腸道真菌可轉移至胰、肺及腸系膜組織等部位,是導致SAP 患者并發真菌感染的重要原因[9~11]。真菌感染是導致SAP 患者后期死亡的重要原因,SAP 患者一旦出現真菌感染會極大地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影響患者預后[12]。因此,加強對SAP 患者的真菌感染病原學檢驗十分必要。
對于SAP 并發真菌感染的病原菌研究雖然已有相關報道,但目前尚無一致定論,且地區差異較大。有學者研究發現,在并發真菌感染的SAP 患者中,以白色念珠菌、隱球菌、酵母菌及曲霉菌為主[13]。但也有學者提出,SAP 患者的真菌感染類型以白色假絲酵母菌和熱帶假絲酵母菌為主,且存在較為普遍的真菌、細菌混合感染情況,患者病死率較高[14]。本研究通過采集80 例SAP 并發真菌感染患者的不同類型及部位標本,進行真菌培養、分離及藥敏試驗,結果顯示,共分離出真菌菌株137 株,其中熱帶假絲酵母菌82 株(59.85%),白色假絲酵母菌35株(25.55%),光滑假絲酵母菌10 株(7.30%),克柔假絲酵母菌5 株(3.65%),近平滑假絲酵母菌5 株(3.65%),說明熱帶假絲酵母菌是導致SAP 患者發生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且真菌感染情況較為復雜,臨床應對該類真菌引起重視。從患者的真菌感染部位來看,本組患者中以呼吸系統檢出的真菌數量最多,占比達29.93%;其次為消化系統(20.44%)、腹腔(13.14%)、胸腔(11.68%)、血液系統(8.76%)、泌尿系統(8.76%)和中樞神經系統(7.30%)的檢出率相對較低,說明呼吸系統是導致真菌定植的重要部位,臨床應積極做好呼吸道護理管理,盡可能減少真菌感染等情況出現。
抗真菌藥物是臨床治療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通過預防性地使用抗真菌藥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真菌感染風險[15]。為確保所使用抗真菌藥物的準確性,首先應進行藥敏試驗,然后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最為合適的抗真菌藥物,從而減少真菌耐藥的情況出現,提升臨床治療的有效性[16]。本研究通過對檢出的137 株病原菌進行藥敏試驗,結果顯示,光滑假絲酵母菌和近平滑假絲酵母菌對伏立康唑的耐藥性達到60.00%,熱帶假絲酵母菌和白色假絲酵母菌對伏立康唑的耐藥性分別為50.00%和45.71%,克柔假絲酵母菌對伏立康唑的耐藥性為40.00%,各種真菌類型對伏立康唑均具有較高耐藥性。除伏立康唑外,各種真菌對兩性霉素B 和5-氟胞嘧啶的耐藥性略高,但是對伊曲康唑、氟康唑具有較低的耐藥性。因此,對于確診為SAP 并疑似存在真菌感染的患者,可預防性地應用抗真菌藥物治療,定期進行真菌涂片和培養檢查,及時掌握患者的真菌感染情況,避免長時間使用抗真菌藥物,降低真菌耐藥風險。由此可見,通過明確SAP 并發真菌感染患者的真菌感染類型及耐藥性等情況,能夠為臨床抗真菌藥物選擇提供重要依據,從而獲得更為理想的抗真菌治療效果,降低SAP 并發真菌感染患者病死率。
總之,SAP 并發真菌感染患者真菌感染類型較多,且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是真菌菌株分布的主要部位,分離出的主要真菌類型對伏立康唑具有較高的耐藥性。通過明確SAP 并發真菌感染的感染類型、分布特征及真菌耐藥性等情況,有助于臨床有針對性地選擇抗真菌藥物,減少真菌耐藥,確保患者抗真菌治療效果和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