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論述大數據視域下“1+X”助推校企產教融合共建高職會計專業的建設背景、建設舉措及建設成效,提出與“1+X”培訓評價組織深度合作,校企共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將“X”完全融入“1”的融合課程模式;引企入校,共建“真賬+會計工廠”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成“智能財稅共享中心”等階段性策略,以推動數智化時代的高職會計專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 “1+X” 產教融合 高職 會計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27-0021-03
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始設于1963年,是學院重點建設專業之一。2019年通過教育部認定成為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專業。2020年學院抓住獲批為自治區“1+X”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職業技能等級認證項目牽頭院校的契機,結合“1+X”證書制度探索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新模式,旨在探索更優的專業建設路徑,培養高素質的數智化會計技能人才,滿足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一、建設背景
(一)時代背景
數字化時代帶來財務轉型浪潮,新會計人才既要具備數據整理采集、分析、可視化展示、決策支持等數據分析能力,又要具備智能工具應用、智能工具設計、數據看板設計等智能應用能力及管理會計應用能力。國家《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強調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必定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復合型智慧會計技能人才,這是新時代高職院校培養財會專業人才轉型的主要方向。
(二)制度背景
2019年1月24日教育部開始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強調試點工作要進一步發揮好學歷證書作用,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同年4月4日全國深化職業教育改革電視電話會議明確要求,穩妥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多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增強就業創業本領。
二、建設舉措
近三年來學院一直在探索如何構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以推動數智化時代的高職會計專業高質量發展,在2020級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開始探索融入“1+X”職業技能證書內容。以“1+X”證書制度為抓手,以“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為契機,發揮學校、企業、學生“三位一體”的重要主體作用,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實現精準育人和高水平育人。
(一)與“1+X”培訓評價組織深度合作,校企共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基于“大智移云物”的時代背景,多數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發展與就業已經告別輝煌,進入“老大緩”的瓶頸時期。學院與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道公司)、中聯集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公司)通過深度校企合作共建高職會計專業,修訂2020級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2020級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滲透“‘1+X證書制度落地”思想,將“財務共享服務、業財一體、云核算、云稅務”等相關內容作為學歷教育課程的實訓內容,構建將“X”完全融入“1”的融合課程新模式,實施將“X”融入“1”的高職會計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新模式(如圖1)。
圖1? 將“X”融入“1”的高職會計專業產教融合一體化
人才培養新模式
(二)實施將“X”完全融入“1”的融合課程模式
1.構建體現“智慧會計核心能力”的專業課程體系
經過校企深度研討,學院對2020級會計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構建體現“智慧會計核心能力”的課程體系,實施將“X”完全融入“1”的融合課程新模式,以期推行和探索有效的“1+X”證書制度教學實踐路徑。
包括“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根據財務轉型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質,確定學生應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并結合職業資格證的要求,確定專業基礎課程、核心專業課程、綜合能力課程、專業拓展課程等幾個層次的課程體系,以支撐相應的職業能力。在課程體系中將“業財一體化”“智能財稅共享服務”“數字化管理會計”“財務大數據分析”等相關內容作為學歷教育課程的實訓內容,突出培養“業財一體、智能財稅、管理會計、大數據財務分析”等“1+X”職業能力。在2020級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安排如表1。
2.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1+X”融合課程的表述舉例(兩門)
(1)課程一:業財信一體化基礎,63課時,第三學期
課程目標:業財信一體化應用是指在平臺上運用平臺所提供的各類技術工具開展的財會業務處理+業務協同+數據分析等應用。通過學習財務數字化平臺中財務鏈各模塊的業務流程與操作,學生能夠熟練運用系統管理、基礎設置、出納、總賬會計、固定資產會計、工資會計、往來會計等各財務崗位的業財協同賬務處理及日常數據維護,為業財一體信息化的綜合應用打好基礎。
課程內容:利用我國管理軟件中市場占有率最大的品牌廠商用友新道的ERPU8新近版本作為教學平臺,重點學習業財一體信息化平臺中財務鏈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包括系統管理、總賬系統、固定資產、應收款管理、應付款管理、薪資管理、UFO報表等七大模塊的業務處理操作方法,利用財務鏈進行企業經濟業務賬務處理。
實訓內容:①系統管理(賬套管理、用戶管理)單項實訓;②總賬管理系統日常業務實訓;③應收款管理系統往來業務實訓;④應付款管理系統往來業務實訓;⑤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業務實訓;⑥薪資管理系統業務實訓;⑦UFO報表管理系統報表編制與分析實訓。
(2)課程二:會計信息系統應用(1+X),72課時,第四學期
課程目標:適應數字化時代財務轉型的需求,通過學習財務數字化平臺中系統管理+財務鏈+供應鏈的綜合應用,強化學生對會計信息系統數字化的全局觀、熟練業財一體信息化綜合應用及財務共享案例的學習和體驗,至少達到“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職業技能等級(初級)證書”的技能要求,部分學生可達到“中級”要求,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財務數字化信息系統的實務操作能力和數據維護能力。
課程內容:結合教育部職成司核準的“1+X”證書制度系列之“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職業技能考核要求,利用我國管理軟件中市場占有率最大的品牌廠商用友新道的ERPU8新近版本作為教學平臺,重點學習平臺中“系統管理+財務鏈+供應鏈”的綜合應用方法。
實踐教學:①系統管理(賬套管理、用戶管理)單項實訓;②合同業務實訓;③采購+應收往來業務實訓;④銷售+應付往來業務實訓;⑤庫存及存貨業務實訓;⑥售后服務業務實訓;⑦增值稅業務實訓;⑧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實訓;⑨業財一體信息化綜合實訓。
(三)引企入校,共建“真賬+會計工廠”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與南寧市才金會計服務公司(以下簡稱才金公司)共建“真賬+會計工廠”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為小微企業會計服務與會計專業學生實習提供基于“真賬”、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創建會計崗位真實工作環境,成效顯著。2016年至今,學院多次利用與才金公司共同舉辦的“財金沙龍”活動,向企業普及最新財稅政策及財務管理經驗,目前已有超300家企業的管理者參與其中,既提升學院財稅師資實踐技能,又使學院拿到第一手企業財務崗位需求信息、會計技能人才規格信息,與“1+X”證書制度的推進相輔相成。
(四)建成“智能財稅共享中心”
借助教育部推行“1+X”證書制度的契機,學院2019年開始與中聯公司深度合作,建成“智能財稅共享中心”,聚焦財稅智能化、數字化、專業化、共享化,對標智能財稅工作領域和崗位群的真實業務,助力學院在產業4.0時代培養智能財稅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三、現階段建設成效
(一)構建前沿性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利用學院于2018年6月自治區驗收通過的廣西區示范性財務會計實訓基地,與國內知名管理軟件+教學軟件廠商一起,產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建成“中聯智能財稅共享中心”。并在原有的虛擬商業社會環境(VBSE)實訓室的基礎上計劃建設“新道業財融合中心”,可同時容納400臺學生機進行實景實訓教學及“1+X”考證,搭建會計創新型技能人才發展平臺,提升學生職業競爭力。
建立產教融合的實訓實習基地,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但在落實“1+X”證書制度的過程中,學校不能為了提高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通過率而忽視職業教育的規律與本質,學生“X”證書的取得不僅僅是得到各種紙質證書,關鍵在于是否具備證書對應的關鍵能力。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要引入企業典型的工作任務,充分利用產教融合實訓合作基地,為學生提供各種形式的職業認知和實習機會,培養學生的“X”職業技能,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基于產教融合、多方聯動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為推行會計“1+X”證書制度的落實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二)構建突出“智慧會計核心能力”的課程體系,探索“X”融入“1”的融合課程模式
課程體系中突出“財務數字化”“財務一體化”“財務共享服務”“管理會計”“大數據分析”等“1+X”職業能力的培養。利用校企合作關系,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已經較為成熟實施財務數字化、財務智能化的企業,讓“智慧會計”的教學實踐走出校園,將工作內容和技能要求在工作實境中呈現給學生,在教學中探索將“X”完全融入“1”的融合課程模式。
(三)承辦廣西區“1+X”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證書師資培訓
學院于2020年9月承辦廣西區2020年“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師資培訓班”,培訓班的正式開班,不僅提升了學院會計專業服務社會的能力,更標志著廣西校企共育“‘1+X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人才的進程走上新臺階,培訓取得圓滿成功,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合格師資,助力學生憑借“1”與“X”為自己的職場增添競爭力。
(四)打造校企合作、專兼結合的“新”團隊
借助“1+X”項目師資培訓及前沿性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契機,財會教師輪流到校中企掛職,并與企業專家一起直接指導學生真賬實訓,改革創新財務數字化下的實踐教學模式,打造校企合作、專兼結合的新理念、“新”團隊。財會金融學院全體專任教師目前每人至少已考取1項以上“1+X”職業技能培訓師資格,多數教師擁有2項以上。
(五)搭建會計人力資源合作平臺,助力大學生“雙創”教育和就業工作
在創新創業日漸成為社會共識的背景下,與才金公司共建的“真賬+會計工廠”實訓基地為會計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財金沙龍”中設置有學生風采展示環節,近三年已有近500名學生通過沙龍牽線成功就業。學生在實踐中練就真本領,部分學生在實習前被選拔到才金公司多功能實訓室進行崗前培訓,使企業獲得量身定做的人才,校企攜手,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
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以“1+X”證書制度試點為切入點,大力探索人才培養創新機制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加強會計專業“三教”改革,創新教師團隊建設,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而有效推進數智化時代下學院高水平專業建設,為社會持續輸送高質量的財務數智化會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鄭祥玉.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會計“1+X”證書制度的思考[J].當代會計,2019(16).
[2]盧海妮.“1+X”證書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廣西教育,2020(4).
注: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數據視域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雙模子一體化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GXGZJG2020B071)
【作者簡介】支明園(1976— ),女,廣西全州人,管理學碩士,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會計教學團隊負責人、會計專業帶頭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專業建設、財稅與會計信息化教學教研。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