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華
【摘 要】本文以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論述“1+X”證書制度下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建設路徑:“1+X”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相結合,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互融通;“1+X”與課程體系建設相結合,重組專業課程內容;“1+X”與師資隊伍建設相結合,建設一支技術精湛、優勢互補、“雙師”結構的專業教學團隊;“1+X”與實訓基地建設相結合,實現校企資源的共建共享。
【關鍵詞】“1+X”證書制度 高職院校 工業機器人技術? 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27-0026-03
機器人是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標志性裝備,也是《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發展領域,制造業轉型升級將助推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高速發展。數據顯示,我國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迅猛,尤其是工業機器人的規模已排名世界第一,機器人人才需求旺盛與其人才供給短缺的矛盾已成為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瓶頸。為滿足社會對機器人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我國職業院校紛紛開設機器人技術相關專業,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成為廣西首批開設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的高職院校之一。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我國開設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的高職院校超過450所。
工業機器人技術具有綜合性強、技術要求高等特點,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滿足其技術需求,并且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開設的時間不長,理論與實踐不夠充足,還存在專業建設落后于產業、人才培養結構不合理、教學脫離實際等問題。因此,職業院校要積極應對,主動對接產業,通過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校企協同育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重構專業課程體系,打造“雙師”結構教學團隊,解決產教脫節問題,滿足產業發展對復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解決院校人才供給質量難以滿足企業人才需求的弊端。
一、“1+X”證書制度與專業建設有效銜接
《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推進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而高素質制造業人才隊伍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基礎,要堅持人才引領的發展戰略,推動人才工作科學發展。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是人才培養,《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要推進職業院校與機器人產業緊密結合,實施機器人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加強機器人及其相關專業建設,加快培養機器人行業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019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簡稱《試點方案》),第二批共有10個試點證書,其中工業機器人證書就占了2個。《試點方案》指出“1+X”證書制度試點的實施主體是學校,“1+X”中的“1”指的是學歷教育證書,是職業教育的主體和基礎;“X”指的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職業教育的強化和拓展;“1”與“X”是一個整體,作用互補、不可分離。
和東部發達地區相比,廣西的智能制造基礎相對薄弱,地處廣西后發展地區的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更是面臨重重困難。辦好專業不能光靠埋頭苦干,還要開放辦學、創新發展,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1+X”證書制度和“雙高”計劃給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建設指明了方向。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將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列為重點建設專業,同時實施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1+X”證書試點;堅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通過多方協作,多元融合,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推動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建設。
二、“1+X”證書制度下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建設路徑
(一)“1+X”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相結合,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互融通
作為一項全新的制度設計,“1+X”證書制度具有多方協同、多元評價、開放包容的特點,有利于推進學校的特色辦學,促進學生的多樣性發展。“1+X”的核心是深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既要穩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又要持續凸顯人才培養的特色。在“1+X”證書制度框架下,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按照專業鏈與產業鏈銜接、課程體系與崗位能力銜接、教學內容與生產過程銜接的改革思路,將專業教學標準與職業技能標準相融合,將專業課程與證書模塊相融合,培養工業機器人產業需要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對接智能制造產業鏈,服務廣西區域經濟發展的深層次需要,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探索專業設置共研、人才培養共育、課程資源共享、師資隊伍共組、培養平臺共建、實踐過程共管、教學質量共推的“七個共同”校企“雙元”育人機制。按照工業機器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求,以工業機器人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為宗旨,對接產業鏈,完善人才鏈,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證書的考核融通機制,證書培訓內容能與相關專業課程置換,建立學分銀行,統籌安排課程考試與技能考核,同步評價,學生考取的證書可兌換為學分,證書考核模塊能與專業課程模塊互換,學習結果可積累、能轉換,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互融通。
(二)“1+X”與課程體系建設相結合,重組專業課程內容
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現有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安排非常緊密,學時飽滿,很難有空間再融入“X”證書的內容,必須重構原有專業課程體系,重組專業課程內容。一是按照“1+X”證書要求,將職業能力作為導向,根據職業崗位的需求,對現有體系與課程內容進行篩選和組合,構建由“平臺+方向+模塊”組成的專業課程體系。二是根據工業機器人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建設專業平臺課程、核心課程及拓展課程,培養學習者的基礎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使學生既了解機器人的基礎理論,又掌握工業機器人的編程與操作,還能參與機器人系統的設計、運行和維護。
工業機器人向智能化不斷發展和進步,新技術、新應用層出不窮。職業院校的專業課程設置、課程標準也應與時俱進,吸收和消化新技術、新工藝,更新專業教學內容,增加“X”技能項目,設置新的專業課程,制訂新的課程標準,開發新型活頁教材。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依托職業教育數字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工業機器人專業教學資源庫、機器人在線精品課程等,擴大資源共享,推進混合式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依據“1+X”制度重構專業課程,在保證課程內容和知識學習循序漸進的同時,保證專業知識學習的完整性,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促進學生的職業發展。
(三)“1+X”與師資隊伍建設相結合,建設一支技術精湛、優勢互補、“雙師”結構的專業教學團隊
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工業機器人專業的師資力量薄弱,“1+X”證書制度為培養“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一是鼓勵專任教師參加工業機器人“1+X”證書的技能培訓,并通過考核取得培訓師資格證書,提高教師對證書教學、培訓與考核的理解度,系統掌握最新的機器人系統集成、崗位技能、工藝流程等。二是主動與制訂證書標準的行業企業開展合作,聘請企業專家、工程師作為兼職教師或培訓講師,共同開展證書培訓,不斷提升證書培訓質量。以職教集團為平臺,通過政校行企多方協同,搭建人員交流的立交橋。校企共建“雙師”工作站,通過教師、技術人員輪換和交流,提高教師的教學和服務技能水平。學校要實施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培養工程,建設一支技術精湛、優勢互補、“雙師”結構的專業教學團隊。
工業機器人是典型的機電一體化裝備,集機械、電子、計算機、信息等多學科于一身,是多技術交叉融合的產品。“1+X”證書制度對職業院校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跨專業知識,還要有跨行業技能。為解決工業機器人專業教師人數不足、能力不足等問題,2019年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決定實施機電專業教師向智能制造轉型計劃,學校主要領導擔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制訂教師培訓考核方案,明確轉型的目標和任務,按年度分階段實施,鼓勵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到企業頂崗鍛煉。參照“1+X”證書的考核標準,企業專家負責命題,學校組織考核,考核項目由工業機器人拆裝維護、工業機器人編程、機器人工作站集成應用等初級、中等和高級模塊組成,考試現場全程監控,考核過程公開透明。建立獎懲機制,調動教師積極性。學校對通過轉型考核的教師進行獎勵,給予成績突出的教師“低職高聘”待遇;對未按期通過考核的教師降級聘用甚至停課停崗。
(四)“1+X”與實訓基地建設相結合,實現校企資源的共建共享
按照“1+X”證書標準建設的實訓基地是“X”證書技能培訓的硬件基礎。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與行業龍頭企業密切合作,以實現技能培訓和考核鑒定為建設目標,建設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1+X”證書培訓考核中心,該中心配置可拓展、模塊化的工業機器人教學創新平臺若干套,以及能實現考核、監控、存儲、顯示、服務等功能的配套設施,充分滿足證書的學習、培訓及考核需求。
緊跟機器人前沿技術,充分利用實訓基地的優勢,主動服務廣西及河池地方產業發展。學校與本地工業園區企業保持緊密協作,組建技術服務團隊下到企業,參與企業技改項目、提供技術咨詢、承擔技術服務、承辦技能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加強機制創新,搭建校企融合發展平臺,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建設機器人產業學院、機器人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實現校企資源的共建共享。
三、工業機器人“1+X”證書試點實施要點
(一)加強學習培訓
“1+X”證書制度是一項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度設計,需要深刻理解其內涵、要求,以及實施的具體方法、措施。職業院校要組織相關領導、教師參加“1+X”證書相關主題內容的學習、交流和培訓。試點專業所在二級學院要主動對接證書評價培訓組織,了解“1+X”證書試點的申報要求,學習考核站點的運行管理,熟悉證書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參加證書教學資源的開發,確保“1+X”證書試點實施的質量和成效。
(二)完善制度保障
“1+X”證書試點建設與職業院校“雙高”建設緊密結合,職業院校要做好頂層設計,制定學校“1+X”證書實施工作方案和工作制度,制定項目實施管理辦法、資金管理辦法和考核實施細則等制度文件。建立健全專業建設機制,促進專業建設的標準化、規范化。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推進專業與產業協同發展、協同育人。
(三)加強組織管理
職業院校要成立“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學校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教務處、財務處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二級學院負責人為小組成員,負責學校所有證書試點項目的統籌規劃和督導推進。二級學院負責證書試點的具體實施,精心謀劃部署,嚴密組織培訓,嚴格考核流程,確保證書質量。學校要與行業、企業、證書培訓評價組織等密切聯系,加強合作,爭取更多的支持和指導,保證“1+X”證書試點工作順利開展。
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以“1+X”證書制度試點為契機,將“1+X”證書試點與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建設相融合,經過兩年多的實踐,人才培養質量、教師綜合能力明顯提升,專業建設成效顯著,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并為其他相關專業的建設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彭小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1+X證書制度實施的意義、難點與方略[J].教育與職業,2020(3).
[2]曹克剛.基于產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建設實踐與探析:以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建設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9(24).
[3]編輯部.解讀《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J].機器人技術與應用,2016(3).
[4]柳薇,王丹.“1+X”證書制度下獨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探索:以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0(14).
[5]溫輝,金繼承,郭毓東.科教融合助推創新人才培養[J].中國高校科技,2019(3).
[6]李壽冰.高職院校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0).
[7]潘海生,李陽.職業教育1+X證書的外在表征與本質解構:基于15份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文本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6).
[8]汪長明.關于職業教育專業和課程標準體系建設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9(22).
注:廣西職業教育工業機器人技術及智能制造技術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桂教職成〔2018〕37號);廣西職業教育機電技術類專業發展研究基地項目(桂教職成〔2018〕65號)
【作者簡介】岑 華(1977— ),男,漢族,廣西河池人,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教授,高級技師,研究方向為機械CAD/CAM技術、智能控制與機器人技術。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