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玲瓊
摘要:語篇結構在初中英語教學的應用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并促進其高階思維的發(fā)展,使學生充分理解語言材料,并在寫作中合理安排文章的句子關系,突出邏輯聯系,豐富與優(yōu)化文章語言表達,從而提升學生寫作水平。本文立足于初中英語教學角度,分析了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語篇結構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英語;語篇結構;課堂教學
引言:
通過把握語篇結構,學生在英語寫作中能有較大的提升。對于這樣一項較為新穎且相對復雜的學習方法,教師在前期一定要重視專業(yè)化指導與示范,讓學生能夠充分領悟語篇結構的精髓,從而在寫作中加以使用。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fā)重要,因此,對于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語篇結構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多角度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
七年級的語篇比較簡短,在學生獲取語篇基本信息、掌握語篇中多元表達的同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關注語篇基本結構和語言的銜接與連貫,并可將閱讀語篇作為可遷移的模板,劑析其句型和結構,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筆者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整體意識、語篇銜接意識和段落邏輯意識,引導學生感知語篇結構。
1.劃分段落,關注全文——培養(yǎng)語篇整體意識
曹慧書等指出,雖然語篇的組織形式會因語篇風格、使用范圍等的差異而有所變化,但一則完整的語篇通常有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且每一類語篇往往有其大致相同的語篇結構和語言特征。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查找語篇的開頭、中間和結尾,把握三段式語篇結構中各部分的側重點,之后再剖析語篇中的細節(jié)信息。以閱讀教材為例想去看電影,他們正在閱讀電影排片表并討論看哪一場電影。在學生整體閱讀語篇后,筆者要求他們找出本次討論的開頭、中間和結尾部分的語句,并找到語篇的主題句,之后概括各部分內容的大意,思考每一部分對于表達主題的作用。由于七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筆者采用選擇匹配的形式讓學生感知語篇結構,為他們后續(xù)自主解讀語篇結構做好鋪墊。
2.著眼段落內部,分析語句之間——培養(yǎng)語篇銜接意識
銜接就是在學生把握了語篇各部分所表達的意義后,教師讓他們自主歸納每-部分的作用。通過分析語篇,學生對三段式的文章結構會有比較清晰的了解。在之后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寫作中遷移運用。
3.關注段落之間,聯系語篇整體——培養(yǎng) 段落邏輯意識
段落要圍繞主題展開描寫或論述。七年級的語篇比較簡單,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語篇信息,但是他們對主題的把握存在問題。培養(yǎng)學生在語篇閱讀中把握主題句,并了解作者如何圍繞主題開展細節(jié)描寫,除了能提升閱讀的效率以外,還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寫作中的流水賬現象。例如,在語篇教學中,筆者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尋找文本的主題句,通過確立主題句“What theycan learn fromtheir classmates" 尋找語篇中支撐這個主題的具體信息,這對于學生寫作框架的搭建具有指導意義。
二、立足讀寫內容,完成學生語篇整體培養(yǎng)
在寫前的專業(yè)指導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組織學生結合實際寫作話題,研究話題文章應具有的宏觀結構組織與微觀結構特征。以人教版英語選修六 Unit 4“Global Warming”為例,教師可結合本單元提出的寫作任務,引導學生分析其宏觀與微觀結構。本單元圍繞全球變暖的話題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在一些語篇及各處課文對話中,涉及到了對全球變暖的原因、影響與解決方式等內容的探討。基于這些內容,教師以書信為寫作任務,要求學生根據在本單元了解到的內容以及教師的語篇結構分析指導,展開寫作構思。
1.寫作要求的提出
教師可先提出具體的任務要求: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你對全球變暖有怎樣的了解與感受?你能否給 IUCN(世界環(huán)保組織)寫一封信來表達你對環(huán)保問題的想法與建議呢?學生了解寫作要求之后,教師便可圍繞語篇結構,指導學生合理規(guī)劃文章內容。
2.體裁與人稱的確定
可先引導學生關注寫作體裁,這一點在寫作要求中已給出明確指示,為信函寫作。對此,教師可組織學生基于已有的認知經驗,回想信函寫作的具體方式以及專業(yè)信函的表現特征,通過回顧原有認知探索文章的語篇宏觀結構。而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關注人稱的選擇,這一點也在寫作要求中明確了,由于是學生向環(huán)保組織發(fā)出信函,那么文章結構方面的人稱便是基于學生的角度。
3.句子關系的構思
接下來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關注句子關系,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精心組織對話交流,逐步發(fā)散學生思維,使之能預先構思文章中應體現的句間關系。教師可用具有導向性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思維,使其積極構思文章宏觀結構。
師:What is the core topic of this unit?
生:Global warming.
師:What aspects of the topic are reflected in the text of this unit?
生:Causes, impacts and solutions of global warming.
師:How do you want to arrange these information points in the letter to call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生:I want to talk about th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the harm of global warming.Then I want to describe the causes of global warming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appeal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
三、讀寫之后思考,評價之下完成教學需求
通過上述方式給予學生寫前專業(yè)指導,或是由學生根據教師指導自主構思文章結構后,便可正式書寫文章。在此期間,教師要對學生的寫作過程進行監(jiān)督,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而當學生寫作完成后,為了糾正學生的錯誤,教師還要予以相應的評價,具體可以采用以下形式開展評改活動。
當學生寫作完成后,教師可從班級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群體中抽取若干文章,以匿名的方式投影在多媒體展示板上。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在文章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可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評估與完善,更為有效地為學生講授宏觀與微觀結構知識。如在成果展示中,一些學生應用了太多“Ithink……”,從微觀角度來說會造成語言表達重復、乏味,拉低文章的水準。對此,教師可給學生拓展“Inmy view”與“As far as I'm concerned”等短語,提升學生語言表達的豐富性,提升文章的表現效果。
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寫作成果,分析其中的問題,給學生再次解讀語篇結構,從而讓學生找到自身在文章結構方面的不足,提升其寫作能力。
結論: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結構意識是提高學生英語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的有效路徑。經過訓練,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激發(fā),分析、歸納、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語篇結構意識的培養(yǎng)是否可以滲透在任何一節(jié)課中,以及這種意識在教學活動結束以后如何得以運用和延伸,需要我們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究。
參考文獻:
[1]馬仕妹.分析初中英語語篇教學中的故事感培養(yǎng)策略[J].校園英語,2019(20):160.
[2]王春暉.英語教材語篇分析須把握的幾個要義——以人教版中學英語教材為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9(03):3-7.
[3]趙文晶.語篇分析在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運用[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2):231.
[4]張?zhí)﹦?初中英語語篇閱讀材料補充的實踐與思考[J].英語教師,2019,19(02):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