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秋虹
【摘要】當前對小學生低年級進行音樂教學的手段一般是唱游教學,能夠更滿足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年齡狀態。在新課標之中有講過:“唱游活動的教學目的是以發展兒童音樂能力為主,是通過具有游戲傾向的音樂活動來進行的。它是以音樂的素質訓練為基礎,以唱為主,以游為輔的綜合訓練,是對學生進行音樂素質能力(即音樂聽覺、感受力、節奏感、表現力、創造力等)和非音樂素質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意志力、情感、表演、自信心、合作精神等)的培養。”
【關鍵詞】音樂; 唱游模式;品質課堂
最近中國針對九年義務教育的音樂教育開展了——唱游教學這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之中,逐漸研究符合滿足教學大綱要求,并能夠和兒童身心健康相適應的和時代相匹配的唱游教學模式。在之后針對唱游教學的相關背景、手段、理論、模式以及具體案例展開分析,并給出以下的看法。
一、唱游教學的背景
在2011年的《義務教育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之中,明確規定:想要讓學生去學習音樂,最核心的動力在于促進學生的興趣,并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在進行音樂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豐富教學的模式,并增加教學的趣味性。通過這些手段刺激學生對于學習音樂的熱情,并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讓學生具有更加精彩的精神體驗。通過新課標的規定,能夠了解到想讓學生進行學習,必須要以興趣為切入點。對小學生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分析后,可以得知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具有旺盛的好奇心以及學習欲,同時也較為好動,難以長時間維持注意力,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所以老師在設計低年級學生的教學課程時,要讓課程具有更高的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參加課堂活動。所以將教學活動賦予更多的游戲性質,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之中加入游戲的元素,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就像在玩游戲一樣,從此熱愛上音樂課。
二、唱游教學模式
根據唱游教學實踐的經驗,初步形成一個教學模式,即以游戲為主,從動、玩、樂中學的模式,簡稱為游戲教學模式
興趣→游戲→ 引導→ 鼓勵
興趣的實質就是對某一種事物的喜好,在進行唱游教學時,首要前提是學生對于這一活動具有足夠的興趣。當學生具有興趣時才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去參加學習。
“游戲”,這里的游戲是包容唱游教學中各種“動、玩、樂 ”的一切,即不僅僅是音樂游戲,還有律動、歌舞、小品、即興創作等等,是唱游課中“活動”的總稱,因為這些活動在一定意義上都帶有游戲性。
“引導 ”是指引入藝術,, 引入音樂,即唱游的“本”。把學生從“動、玩、樂 ”中引導到藝術中去。
上述的“興趣 ”與“游戲”,興趣屬于心理層面,而游戲則是具體的手段。即通過心理調節游戲以及活動等手段 把學生有目的地引入音樂藝術的大門,產生學習的愿望與效果。
“鼓勵”是當學生在唱游活動產生一定的效果后的一種激勵,以及推動作用,讓學生能夠產生出具有更高水平的興趣。
構建出包含了學生學校,家長以及老師等各個環節的智慧教育體系,能夠提升小學音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效率。在課程的前中后各個時期設計出新的教學手段,能夠讓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負擔更輕,也能夠凸顯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讓學生進入更加豐富的學習過程之中。讓學生家長也能參與進音樂課堂,實現友好的親子交流和家校溝通。 真正做到教學有模式,內心無模式的大教育智慧;從而真正的用教育智慧潤澤孩子的音樂學習之路,讓學生整體的音樂水平得到提升。
游戲模式是從實踐中抽象的結果,不僅能夠展現出這一種教學的具體模式,同時也是參加教學活動的過程。在這種教學過程之中,每一個組成部分都存在互相之間的聯系,并且能夠循環發展。
三、融入唱游的教學案例
案例1? 將游戲融入音樂表演的過程之中,這對學生教授《蝸牛與黃鸝鳥》這一首歌的過程里,就能夠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學生在掌握歌曲的演唱之后,老師首先借助問答這一手段,將歌曲中的每一名角色區分清楚,并和學生進行游戲。讓學生通過扮演歌曲中的角色來演唱這首歌,老師能夠將學生分為葡萄樹、蝸牛以及黃鸝鳥這三個小組,并在老師的指揮下讓學生進行演唱,并在演唱的過程中添加學生自己設計的動作。
案例2? 分析音樂采用律動歌舞。學習《跳圓舞曲的小貓》過程中,教師結合圖形譜引導學生用舞蹈動作表現樂段。討論:這個片段里有幾個樂句?哪里表現了小貓蹦起來?律動:請同學上來,合著音樂的節奏,聽到蹦起來音樂時請你也跳起來。讓學生隨音樂蹦起來,律動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清晰地感知圓舞曲的三拍結構,同時課堂的氣氛能夠被進一步的激發,提升更多的趣味性。二年級學生在思考問題方面主要進行的是形象思維,同時好奇心以及模仿能力較強,在課堂教學時會結合學生的這些特性設計音樂實踐活動,創設情境,運用圖形譜,師生一起為樂曲編創舞蹈動作,帶領學生在聽、看、動、演中去充分感受音樂,培養學生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打造小學音樂品質課堂,首先,老師必須要具備正確的教育觀念,對小學生的音樂教育加以重視。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開拓出創新型的教學手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并借助當前已有的教學工具,激發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的熱情,圍繞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展開音樂教學。其次,老師在教育小學生的音樂知識時,必須要考慮學生當前的性格特征,并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加入游戲環節,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以及模仿能力,會被新鮮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因此,老師能夠借助游戲教學手段,讓學生被吸引到音樂教學的課堂之中,并營造出更好的學習環境。學生在學習演奏時能夠培養合作能力,提高小學生在音樂課堂的學習效率,從而推動小學音樂品質課堂的形成。音樂老師要突破傳統教學的限制,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并讓小學音樂教學具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巧用唱游教學,我們的品質課堂會上得更加得心應手。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 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2]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組織編寫.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解讀: 2011年版[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責任編輯:鄧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