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悅鳴
摘 要 生態水利工程在水利生態系統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夠在滿足人類社會發展需求的同時也能夠兼顧生態水域系統的健康和可持續性發展的需求。傳統意義上的生態水利工程不能夠滿足長久的社會利益追求,因此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理性地尋找資源和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從生態全局出發,賦予生態水利工程更積極的意義。水利工程建設是我國工程建設的核心,將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應用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為水利工程建設的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
關鍵詞 生態水利工程 工程設計 水利建設 應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TV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10-0059-02
時代在發展,水利工程的建設已經引起了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視,在當今保護生態環境的大形勢中生態水利工程設計能夠改進傳統的水利工程建設。水利工程項目從中國古代起就是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為農業生產提供動力,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夠降低自然洪澇災害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說,至今保存還比較完整的都江堰水利建設工程。新中國成立之后,為了能夠發展工、農業,水利工程建設成為我國的基礎性產業。但是當時的我們并沒有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經濟建設中,而忽視了水利工程建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進而導致水資源的短缺以及生態系統的破壞。因此生態水利工程設計要盡快地和水利工程的建設結合起來,既為修復生態環境提供辦法也提高了水利工程整體的作用。本篇將圍繞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概念、重要作用以及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重要原則等,對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生態水利應用進行探討研究,并得出生態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中應用的效果。
1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有關介紹
1.1 生態水利的概述
生態水利是對水資源進行科學、合理利用的一種途徑和方式,并且在尊重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水利項目的開發,也為我國的國民經濟提供服務。另外,生態水利是一個建設周期長、項目工程量巨大的系統工程。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需要以現代科學技術為依托,并以雄厚的經濟投入為基礎,以此實現人類抵御洪澇災害、飲水安全以及農業進步的宏偉目標。生態水利工程被稱為農業豐收的保護神。單獨依靠水利工程是無法解決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的,應該與生態水利理念相結合構建出生態經濟型的生態水利模式。生態水利工程具有協調性和綜合性,不僅要對人口、資源、環境以及經濟進行協調,也要采用生態學的專業知識和使用水利工程建設的相關技術。[1]總之生態水利能夠實現我國水利建設的高效發展。
1.2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重要意義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具有保護生態系統環境和修復生態系統功能的重要作用。首先來說,傳統的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利用程度比較深,帶給自然環境的破壞力比較嚴重。每個水利工程的建設現場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傷,不僅不利于水利工程的使用也不利于當地居民的生產活動,還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質量。除此之外,在城市中傳統的水利工程設計還會造成城市的內澇等,無法將生產生活用水進行合理的排放。其次,生態水利理念在水利工程建設的應用,能夠使得水利工程建設認識到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并改善水利工程的設計理念。不僅要以人為本也要使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重要原則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具有經濟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原則,經濟性是指生態水利工程能夠發展施工當地的經濟,給人民和社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比如將生態水利工程建設能夠促進航運的發展,與各個重點的航線連接在一起,帶動當地的經濟貿易。另外,生態水利工程建設能夠利用其獨特的觀賞性與自然環境相融合,進而發展成為旅游業。安全性是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首要前提,不僅要保證生態水利工程的穩定性和耐久度,也要考慮自然因素對水利工程的影響。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的原則,生態水利工程設計能夠考慮到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并以生態保護為前提進行水利工程的設計,并不斷優化水資源的利用結構,將生態經濟型水利工程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具有標準化的設計層次,不僅有水利工程安全防護功能的設計,也有針對性地防止洪澇災害的工程設計。總的來說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必須要實事求是,具體地根據工程建設的現場和目的進行以生態保護為核心的設計工作,以優化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人為作用對生態自然資源的保護作用,也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設備對水利工程進行實時的監測和養護,保證生態水利工程的使用效果,并構建完善的生態水利工程體系。
3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應用
本篇的重心在于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應用,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主要目的是達到最大限度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與自然共生的目的。建設生態水利工程實現水利建設體系的良性循環,從而在降低水利建設對水資源和自然資源的影響。在水利建設的過程中,逐步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和自我修復。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是將水利建設中的人類和自然當成生態系統中的核心因素來考慮,并逐步建立促進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施工以及維護的運作機制。
3.1 合理促進河堤工程的建設
堤壩水岸工程的建設是水利工程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之一,也是重要的防洪措施之一,是目前建設應用最廣泛的防洪工程形式。生態河堤的建設是以保護和創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自然景觀為重要前提的,并且能夠統籌考慮到生態水利工程的強度、安全性和耐久度,能夠使得水體、土體以及生物之間互相涵養,成為一道人水交融的美麗風景。[2]河堤工程的建設正是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應用,考慮到自然環境多樣性的因素后,會對工程施工現場的生態環境給予最大程度的保護。堤壩的修建也需要在水利建設全面勘察基礎資料的情況下進行,如果對當地的水體環境以及生物情況沒有足夠的了解,那么堤壩的建設將會失去意義。
3.2 提高水體自凈能力
生態水利工程在水利建設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提升水體自凈的能力,其中水資源是社會生產和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自然資源,但在以往的水利建設工程中往往會對水資源造成一定的破壞和污染。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的提高,解決水資源的污染成為國家生態治理的重點問題。因此生態水利工程將水資源污染治理作為目標之一,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人為地對水體自凈能力進行干預和控制。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運用,根據水體本身自凈能力的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生態水利建設。其中增加河堤工程的建設也是提高水體自凈能力的重要方法,將生物和水資源互相涵養起來,并使得生態建設能夠促進生態水體環境的良性循環,逐步地解決水體污染問題。
3.3 修復生態自然環境的平衡
生態自然環境有著自己的生態法則,但是因為人類的肆意破壞導致生態自然環境的平衡被打破。比如江河湖海的自然水體環境中建設水利工程會對其造成比較嚴重的破壞和污染,人為強勢的干預和控制不利于自然生態環境的發展,因此生態水利工程要在遵循自然環境發展規律的條件下進行建設,將生態自然環境發展的平衡修復完善。要對自然生態環境中生物、水體等環境進行充分的調查和監測后才能夠進行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并以持續性發展為目標,建設水利工程。
3.4 開展河道的科學改造
河道改造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防洪、灌溉以提供工農業用水的能力,根據不同的要求對河道進行疏通、堤壩修建、護岸等綜合治理,整治河道也具有標準、規范的要求。在生態水利工程設計過程中,要進行河道的科學改造就要協調河道上下游之間以及左右岸之間的統籌兼顧,將近期和遠期相結合,達到泄洪安全以及科學、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的目的。幾年來國家對生態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改造河道進行防洪、防滲等工程也給予了高度關注。
4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應用效果
4.1 為水體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環境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修復水體環境,解決水體污染問題。由此恢復平衡的水體環境能夠為生物提供比較有利的生存環境。比如說魚類的生存繁衍以及鳥類的捕獵等,因此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生態建設中的作用之一就是恢復生物賴以生存的生存環境,使得自然界能夠恢復生命力,增加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機會,構建共生共存的生態自然環境。
4.2 提高了水體的自凈能力
水資源的治理在生態水利工程設計中作為重中之重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比如水體自凈能力的提高,將水體內的污染物轉化成為無機物,并增加了藻類植物的凈化能力。
4.3 與環境工程相結合實現生態平衡
將環境工程與生態水利建設結合起來,對建設現場的自然條件進行系統化的調查,并針對當地環境污染問題制定相應的生態水利設計方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現自然生態環境和生態水利工程之間的平衡,并實現我國建設可持續發展社會的目標。[3]
5 結語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理念能夠將水利建設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的同時,也能夠進行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修復,人與自然如何共處是近年來中國一直重點研究的命題,那么以水利工程的建設為突破口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生態理念就是最核心的解決辦法。我們要將生態水利理念深入到每一個水利工程建設中,加大對水資源科學、合理利用的研究,進而賦予水利工程建設以生態保護的功能。
參考文獻:
[1] 張溯明,熊坤楊,夏妍,李杰.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王家沖水庫擴建工程水土保持與生態景觀設計[J].水利水電快報,2020,41(11):78-81.
[2] 欒巍.河道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與分析[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21,50(01):16-17.
[3] 王英杰,李勇,謝江松,歐陽慶曉,張君娓.融合城市公共空間的水利基礎設施景觀設計[J].人民珠江,2021,42(S01): 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