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平


我家有一年級小豆包一枚,這也開學幾個月了,晚上看著甜甜熟睡的毛頭小子,我忽然心生感慨。做父母這件事,從來沒有既定模式可以遵循,當你剛掌握了如何照顧新生兒,聽懂了他的哭聲,他就已經進階到了會逗你玩兒的階段。當你剛習慣他瘋跑、撒野、打鬧,他可能突然就變成了一個安靜、愛思考(所以也不愛理人了)的大小孩。我們永遠在他的身后追隨他的成長,我們永遠需要學習以及調整我們的步伐。與其說是我們大人在教育他,不如說更多的時候是他在引領著我們成為更好的大人。
相信很多父母都和我一樣,會享受一會兒孩子熟睡的片刻,在這一刻,他不再是淘氣的小惡魔,而是瞬間變成了世間最可愛的小天使。我愛孩子睡覺的時光,這一刻,我有時間反思、回想……
那是一個周末的早上,我眼見著豆毛的眼淚吧嗒吧嗒掉下來,我又低頭看了看在我手中誕生的一個紅色小叉叉。我第一次覺得自己終于有點像一個小學生的家長了,我開始抓孩子的學習了!而且是坐在快餐店的大廳里陪孩子做著—次數學計時小練習!
家長真的太難當了!以往沒有作業時的“母慈子孝”(溫馨幸福的親子場景)不見了,豆毛臉上的表情逐漸從傷心變成了憤怒,還氣鼓鼓地踢了—下桌子腿。我拉過他:“桌子惹你了嗎?桌子不委屈嗎?”他拿起橡皮就想把錯誤的答案全擦掉,一邊用勁,一邊嚷嚷:“我要重做,這個不算!”
我收拾起他的小書包,把他拉了出來。我用不急不躁的語調對他說:“豆毛,你影響到別人吃飯了,所以媽媽拉你出來吹吹風。你是因為做錯了數學題才哭嗎?”豆毛哇地放聲哭了出來,似乎被我戳中了心窩。情緒得到釋放之后,他終于可以跟我說說關于發脾氣這件事:“媽媽,剛才太吵了,你不可以在那兒給我計時,我沒法集中注意力。我要重做一遍。”
清冽的冷風不僅吹著他,也吹著我。我轉頭看了一眼沒幾個人的快餐廳,我決定遵循“遇事而誨”的原則,和他聊一聊“當事與愿違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面對挫折”。于是,我就剛才發生的事情和孩子聊了起來。
首先,環境的改變影響了做題的成績。這確實存在客觀不良因素,但從長遠來看,以后我們不可能永遠都在完美、順心的前提下做事,總有突如其來的臨時改變,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迅速調整自己,用相對比較積極的狀態去解決問題。其次,錯題可以訂正,下次可以不再犯同樣的錯,但它們和我們吃過的飯、走過的路一樣,不能不算數。我們要接納所有的經歷,為了積累經驗,也為了將來用更有效、更智慧的方法去規避失誤。另外,無論如何,既不應該傷害自己,也不應該打擾別人。如果給別人添了麻煩,那么就需要想辦法去彌補。
這樣的聊天起到了—二丁意兒效果,至少豆毛不再哭了,但他還是不服氣地說:“可是媽媽,我不想錯,我不想輸?!蔽颐念^,我想告訴他“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但最終我只說了一句:“豆毛,我也不喜歡輸,咱們下次集中注意力,做得更好一點就行。”無論他對我的話聽懂了多少,認可了多少,至少聊完之后,我倆的關系又從硬邦邦的紅叉叉變回了善良和友好……
我望著躺在床上的孩子,想到他剛結束自由自在的幼兒園生活的那段時間,第一次接觸作業這個新“物種”時,情不自禁地對我發出一聲長嘆:“這日子可怎么過??!”到現在,開學幾個月了,他已經成為了老師和同學口中“每天心情都很好”“開開心心上學去,開開心心回家來”的陽光少年。我想,這就是成長的魅力吧,每一刻都無法想象,但每一刻都很好,陪著他長大,就是我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