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
摘要:要達成初中文言文閱讀的有效教學,教師應找到學生理解文言文的突破口,結合歷史文化背景、歷史故事和當時的人和事,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狀態(tài),摸索其產(chǎn)生的思想,更好地理解作者所想表達的感情。再通過匯總分析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字和詞在文言文中的意思進行記憶,養(yǎng)成好的記憶習慣。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再到整體透徹地學習文言文,感受其中的偉大思想,陶冶情操,練達人格,提升個人魅力。本文立足于初中語文教學角度,分析了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
引言:
語文教師需要關注文言文在整體教育中所占據(jù)的比重,要立足文言文對初中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滲透,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所具備的魅力。傳統(tǒng)教學方式很難調(diào)動初中生對文言文進行探索的興趣。所以語文教師需要在充分理解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開展針對性的知識講解,這樣才可以提高初中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認知和實踐運用能力。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fā)重要,因此,對于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xiàn)實意義。
一、開展文言文教學的價值分析
一是通過對文言文進行學習,初中生可以對中國語言的具體發(fā)展過程進行一定的了解,也能在文言文中感受古人的詞匯和語法等內(nèi)容。這樣有助于初中生將所學的文言文知識和現(xiàn)代語言進行聯(lián)系,感受二者之間所體現(xiàn)出的異同,以此對我國語言發(fā)展進程進行一定的了解。二是立足文言文教學讓初中生體驗古代語言所具備的魅力,進一步開發(fā)學生的思維邏輯。語文教師通過對初中生進行文言文講解可以讓他們對經(jīng)典文章進行學習和情感思考。鼓勵初中生結合生活實際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思考和認知,有助于學生讀懂不同類型的文言文并收獲針對性的情感體驗。三是通過文言文教學提高初中生學習自信心,有利于獲得比較好的考試成績。文言文是中考語文必考內(nèi)容之一,只有讓學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進行學習并梳理相關的知識框架,這樣才可以有利于學生在考試中對文言文內(nèi)容進行有效的運用和解答。語文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初中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進行學習,讓他們在掌握文言文魅力的基礎上得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教育,在開發(fā)學生思維邏輯的基礎上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二、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策略
1.特定歷史背景講解
時勢造英雄,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點,作者所寫的文章必定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產(chǎn)物,授課時可講述相關歷史背景,穿插一些歷史故事,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fā)學習熱情。例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并記》的組成部分,寫作年代約是南朝宋永初二年(公元421),這時陶淵明已經(jīng)57歲了。當時有一件大事,劉裕陰謀殺害前晉帝司馬德文,并有意拉攏陶淵明到己方政黨,陶淵明不屑為五斗米折腰,但當時的大環(huán)境沒有他發(fā)揮自己才華的地方,身處混亂的政局,故對桃花源般的田園生活有了強烈愿望,寫下這篇記。所以《桃花源記》描寫得越是美好,就越是和當時的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學生自然就能理解當時作者的情感。
2.解字習文
文言文之所以生澀難懂,就是因為有些字義或詞義與現(xiàn)在的白話文有很大不同。熟知這些特定的字義、詞義就能如履平地,輕松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解除文言文的學習障礙。例如,《曹劌論戰(zhàn)》中的“十年”是指魯莊公十年,“齊師”是指齊國的軍隊,“伐”是攻打的意思,“公”是諸侯的通稱,“何以戰(zhàn)”是以何戰(zhàn),憑借什么作戰(zhàn)。
或可匯總一些常見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義進行背誦,加深理解。拿“以”字為例:做介詞時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表示所處的對象,譯為:把;表示時間、處所,譯為:于,在,從;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于。通過匯總學習,遇到特定場景便可熟練應用。
3.課堂對話精準
對話即交流問答,這是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師生的問答中,學生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提出問題時,要避免提三忌:一忌問不明白,答非所問;二忌立問即答,思不及義;三忌答了不置可否,或一概稱好,對錯不明。教師對所提的問題要思考怎樣問才能讓學生明白問題的關鍵和回答的要點。在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他們思考一下回答的順序及口頭表達的邏輯。如果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出現(xiàn)“冷場”,應作適當點撥引導,并在課后反思一下冷場的原因,是問題過難,還是遠離學生的生活,或者是超出了教學目標。同時,教師要善于聽“答話”,根據(jù)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隨機引導,適時點撥,讓學生開竅,這比給出標準答案要有意義得多。語文課堂中的對話,通常一個問題會由幾個人的討論回答或補充完整來完成,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思路得到完善。
4.文言文中的生活百態(tài)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文言文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年傳承的表達方式之一,自然會有祖國的大好河山,秀麗風景。如: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如: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有美麗的雪景: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有為人處世之理: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言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有帶兵打仗之法: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有治國安邦之道:宜開張圣聽,平明之理,不宜偏私,親賢臣,遠小人。
讓學生看到文言文中的生活百態(tài),才能彰顯文言文的魅力,才能激發(fā)他們更大的學習熱情,主動去接觸文言文,了解更深層次的四大名著,提升自我文學修養(yǎng)。
結論:
語文教師應該借助信息技術做好預習指導工作,引導學生梳理相關語言知識,組織初中生通過誦讀感受文言文中所凝聚的情感態(tài)度。同時,語文教師應該圍繞文章內(nèi)容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以強化初中生的情感認知,更加能鍛煉班級學生的思維邏輯。此外,語文教師也應該組織初中生圍繞文言文內(nèi)容進行情境演出,提高班級學生的學習與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何蓉瓊.且讀且猜 管窺“逍遙”——“猜讀法”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教育科學論壇,2021(07):43-45.
[2]包麗芬.深讀文言文 體味“對比”之妙——例談文言文中對比手法的應用[J].新智慧,2021(07):37-38.
[3]包鵬.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05):74-75.
[4]焦紅平.淺析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活動中的情感溝通方法及運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1(1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