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文化與社會經濟不斷快速發展過程中,促使媒體融合發展,基于此種背景,傳統媒體受到嚴峻挑戰,而與之存在緊密關聯的教育工作也受到一定挑戰。對此,本文介紹了新聞傳播教育所面臨的挑戰,并提出幾點應對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單位與人員提供參考,有效培養符合融媒體要求的新聞人才。
關鍵詞:媒體融合;新聞傳播教學;挑戰與對策
前言:
在媒體行業中新聞傳播教育具有重要地位,可以充分促進媒體行業積極發展,然而基于媒體融合背景,對新聞傳播教育造成一定沖擊。所以,當前教育行業對于新聞傳播采用何種措施有效應對挑戰較為重視[1]。
1 新聞傳播教育所面臨的挑戰
1.1外部環境的挑戰
信息傳播手段快速更新地帶促使新聞傳播的格局發生改變,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國通過移動端上網的網民數量已經超出8億人。新聞信息開始聚集到社交媒體中,傳統媒體地位受到嚴重影響,多渠道發布、多主體參與的新聞模式已經變為常態化局面,新媒體雖然帶來豐富的信息資源,然而也導致新聞信息質量存在較大差異,傳統媒體權威力與公信力受到影響。新聞傳播業對于這些挑戰作出快速反應,對自身模式進行充分轉變。不斷開展媒體融合建設,促使主流媒體不斷轉型。所以,積極考慮新聞傳播業的實際需求,高校需要培養符合時代要求、適應當前媒介生態的新聞傳播人才,也是現階段新聞傳播專業的重要任務。
1.2教育理念方面的挑戰
對于傳統新聞傳播專業來講,一般廣播與報刊作為主要形式,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此類媒介屬于主要渠道。以往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基于媒介性質與我國國情決定的,按照黨報理念塑造新聞傳播理念。同時將新聞價值性、真實性等作為主要理念依據,促使傳播教育事業得以快速定性。然而基于媒體融合背景,對傳統教育理念產生較大沖擊[2]。
2 新聞傳播教育優化策略
2.1樹立正確發展理念
第一,應該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工作,建立一支經驗豐富、理論知識扎實的教育團隊,設計優秀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課程。通過深厚理論知識與理念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影響,引導學生構建正確價值取向以及觀念,進而以根源角度防止在多元化意識形態、思潮與市場競爭等因素影響下使得新聞傳播出現畸變問題。
第二,應該將優質科研隊伍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積極建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研究基地,充分增加高質量科研成果數量,強化該新聞觀實踐價值。對該新聞觀實際理論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同時對于傳播時間予以持續關照,積極探索“堅持人民中心、黨性原則”等論述在全新傳播規律、傳播生態中實踐創新和理論發展路徑,確保該新聞觀在面對新型媒體時具有良好適應性,為基于融媒體背景的新聞傳播提供良好指導,建立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以及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學術話語以及理論體系。
通過科研為教學工作提供保障,通過教學促進科研發展將相關院校科研優勢、資源優勢以及人員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引導學生有效樹立、鞏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而使其在未來工作中能夠充分按照黨的知識編制新聞內容并進行宣傳。
2.2夯實新聞傳播專業文化科學基礎
社會對于新聞傳播專業的具體屬性始終爭論不斷,一些學者認為該專業屬于學術屬性,部分學者認為該專業屬于職業屬性。進行工作實踐時,新聞傳播的專業能力較強,因此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時,應該強化學生實踐能力與操作理念。在當前發展中,該專業主要進行專業化與職業化培養,但是還應該對學生文化素養予以足夠重視。對于新聞從業人員來講,需要其具備良好綜合能力,因此,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對學生文化基礎予以足夠重視,為其成長發展提供良好保障。對此應該構建科學教學體系,充分涂抹傳統模式,引入現代化方法,積極進行創新[3]。
2.3強化學生新聞傳播的法制和倫理意識
第一,習總書記要求,新聞媒體應該直面工作中一些問題,對于社會中丑陋問題予以直面,保證針砭時弊、激濁揚清。面對社交媒體與自媒體造成的信息質量差異大、真偽難辨、眾聲喧嘩以及價值觀多元化發展等方面挑戰,需要新聞從業人員具備良好的深度調查與分析判斷能力,可以對現實問題的產生原因進行準確判斷。所以相關高校應該積極提高學生判斷性思維與問題意識訓練工作,增設哲學、社會學課程,在專業課程方面應該設置媒介批評以及其他相關課程。進而充分引導學生對傳媒產業當前發展難題予以足夠關注,并進行思考與挖掘,億媒體視角對社會熱點話題進行觀察與分析,進而培養出明辨是非、理解社會的優秀人才。
第二,新聞法制與倫理準確劃定了新聞傳播事業的邊界與底線,在傳統媒體模式與融媒體模式下均應該自覺遵守法規,保證新聞傳播內容的價值取向正確以及滿足倫理規范要求。在傳媒生態不斷變化過程中,促使新聞傳播業職業操守以及價值觀念面臨嚴峻挑戰。相關院校不僅需要保證學生具有專業素質與現代化技能,還應該堅守初心,即立德樹人。對于倫理道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予以足夠重視,借助開設新聞倫理以及其他專門課程,充分培養學生正確三觀,在未來工作中可以始終遵守道德規范、新聞倫理以及法律法規,積極承擔歷史使命以及時代責任。
結語:
綜上所述,新聞傳播從業人員對于新聞傳播具有重要影響。特別基于融媒體背景,相關教育工作應該充分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對教學理念進行有效創新,培養高素質人才。對于當前面臨的外部環境的挑戰、教育理念方面的挑戰,應該積極通過樹立正確發展理念、夯實新聞傳播專業文化科學基礎、強化學生新聞傳播的法制和倫理意識等策略進行有效應對。
參考文獻:
[1]劉莉. 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傳播教育的改革定位及策略[J]. 2021(05):72-73.
[2]姚爭,馮建超. 新形勢下傳媒實踐教學生態系統的構建與探索[A].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生·教師·課堂:高等教育現代化——2016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16:5.
[3]鐘浩. 媒介融合時代下新聞傳播教育的創新改革路徑[J]. 新聞研究導刊, 2019, 10(05):216-217.
作者簡介:姓名:乃日麥,男,蒙族,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正藍旗,在讀研究生,碩士,學號:20205640022,研究方向: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