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玲
摘要:為貫徹落實高標準辦好學前教育的發展戰略目標,提升新形式下幼兒園教職工團隊整體素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等均強調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如何有效打造團隊是關鍵。深圳的學前教育要為中國的學前教育發展探路,無論是“幼有善育”的導向目標還是民轉公趨勢下,團隊打造也是諸多園所需面臨的課題。我園打造專業團隊,提升保教質量開展了以下實踐策略并取得良好成效。
關鍵詞:保教質量;團隊打造;實踐策略
無論是新入職的教師還是有一定經驗的老教師,或因為涉世未深缺乏指引而沒有方向,或因為職業倦怠難有突破而鮮有動力,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對學前教育職業生涯欠缺相對客觀的判斷和適宜的職業規劃,遇到發展的瓶頸,導致團隊專業發展停滯不前,保質量難有大的提升。
一、幫助剖析職業規劃
錄用新職員,需結合其教育背景、社會經驗、個人期許,做出初步的崗位設想,了解新員工職業愿景和個人定位,說明園內實際崗位設置缺口情況,雙方摸底,雙向選擇,以利于員工選擇更適宜的單位或崗位,只有真正意義的知己知彼,才能更利于單位招到合適的人、員工定到合適的崗,有助于員工安心工作,在樂教的基礎上制定個人職業規劃。
新入職的教師對學前教育的職業憧憬難免過于理想,實際工作中會因學前教育行業事務的瑣碎性和重復性而產生失落感,這時就需要園管理層與其進行個人剖析,幫助制定職業規劃,從社會現實到學歷提升、崗位升遷、專業素養、個人特長發展、社會實踐等方面去做整體規劃,做一次3~5年的職業規劃,此規劃還應該有具體的實施措施,利于有思考方向、有行動指引,否則規劃僅僅是一紙空談。
經驗型教師亦有因職業倦怠或家庭原因、同事關系、發展停帶等出現溫水煮青蛙的現象,此時管理層要了解產生此現象的原因,幫助梳理改善。開展一些團隊激勵的培訓從精神層面加以引導;用經典案例或歷史故事幫助分析同事相處之道;鼓勵承擔一些短期任務體驗成功的喜悅;根據其承受力及執行力、思考力來幫助重新梳理職業規劃,調整提升策略和職業愿景。給任務、壓擔子會讓經驗型教師看到園管理層對其工作的認可和重視,并在任務完成的成功感中激勵前行的步伐。好的教育一定要依靠好的團隊去實施,團隊有方向有舉措有激情,進而團隊和保教質量雙發展。
二、創造多種鍛煉平臺
一個團隊中,出挑的一定是歷經各種鍛煉的,多做多鍛煉,要想打造一支專業團隊,需要盡可能多地為更多的員工創造鍛煉的平臺。員工的成長也和幼兒的成長一樣,是在做中學的,盡可能多地創造機會讓每個員工放手做一做,當園所人員較多時,可以輪流開展;也可以分小組做,比如年級組活動或項目組活動,可以把保育員、后勤人員等一起納入組內,根據各自特長負責本小組的不同項目;員工相對少的園所,可以多次輪轉負責。
(一)晨會組織。晨會活動,不妨由班級老師承擔,一周一次,一學期基本每人均能承擔一次晨會活動。小小晨會,既定程序,如晨會需要組織者策劃一個團隊凝聚、團隊協作、專注力、節慶等小游戲,還要根據園所學期工作安排及現實情況找各部門管理者征詢補充內容,做好時間規劃,結合游戲主題提醒全體員工參會時間與參會要求、道具準備等。既考驗老師的組織能力,也讓老師了解各部門管理職責和工作計劃,對老師考慮問題的周全性有較好的鍛煉,對老師工作計劃性也是一次有效鍛煉,更是一次老師在全體員工前表達展示的機會,促進對本周工作執行效率。我園在嘗試過一段時間后,又針對之前的實操效果,及時改良——要求晨會組織人周五跟蹤及回顧本周晨會內容執行情況,這樣促進每個晨會組織者均是計劃者、執行者、跟蹤者、反饋者,對他們今后的工作計劃性、執行度、反思性、改善性大有幫助。計劃周詳、執行到位、反思調整、不斷優化促團隊打造效果。
(二)公號撰寫。有些園所將公眾號的撰寫固定某個人或某幾個人,這樣固然是有相對成熟的公號撰寫優勢,但也難免固化。我園對于公號的撰寫,既有相對穩定的人員,也有輪轉的機會,倡導人人寫公號,一學期一人一篇是基礎,能者可以多寫多展示。為保質量,先開展包括家委參與的公眾號編撰知識和應用技術培訓,制定公眾號撰寫基本要求與版塊指引,再由指定人員編輯圖片效果、審核內容質量后再推出。事實證明,公眾號的撰寫會促進員工對政策指引的學習了解,對語言文字的精煉度、標點符號的精確度進行思考,也會促進審美提升和電腦技術的應用水平。很多時候,一個有責任的公眾號撰寫者,一定會查找資料并參考其他單位公眾號撰寫的優勢,這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和促進。同時,在公眾號編撰的過程中,要收集各部門活動圖片、活動方案,也會促進員工與同事之間的社會交往能力和感同身受的心態,更包容、更有計劃性。編輯、會審、傳播,計劃、協調、協作、學習,打造專業團隊促保教質量發展。
(三)活動策劃。受疫情影響,園內會取消一些大型的活動,改由以班級或級組的形式開展的小型活動。鑒于此情況,可以嘗試把原來園管理層制定全園性活動方案的事情全盤下沉:年級組的活動由年級組長會同本年級組的員工商討,共同制定活動方案報保教主任初審再報園長審核后執行;班級的活動由主班會同本班人員商討后遞年級組初審,再報保教主任審核后執行,園長和保教主任只給建議不代勞,只跟進活動現場組織和活動反饋,協調人員、物資、場地均由組織者先做初期的,園管理層也先做觀察者再做支持者,給引領、給幫助,放手做,遵循發展規律。
三、提供工作指引
(一)扎實半日蹲班。 教學管理人員原則要求每周不少于3個半天進班蹲班,如何蹲班?如何讓蹲班有成效有促進?先針對管理層和主班老師,做蹲班工作指引的具體培訓,從物品整理到環境創設,從一日活動的各環節,分析帶班人員應該做什么和可以怎么做?蹲班人員看哪些點和怎么看?包括帶班人員狀態、活動流程開展和組織策略、環節銜接、計劃與實際是否吻合或不吻合的原因、幼兒活動興趣和參與度、活動材料的層次性和可操作性、活動現場的安全性、師生關系的表現、幼兒被關注度等方面。比如說晨談,誰組織、談什么、怎么坐、配教做什么以及是否體現的配教功能、幼兒的表征與實際發展情況、老師的靈活性和應對突發狀況的處理能力等。這些指引,既是讓管理者知道蹲班的目的和方法,也是讓帶班人員清楚蹲班需要關注的點和面。要求蹲班人員要先帶著發現的眼睛去挖亮點,這對蹲班人員也是一種學習。蹲班后要及時反饋優點和不足,這些優點和不足先報園長,避免蹲班人員反饋意見措詞影響帶班人員情緒,既要點明問題所在,也要給予切實可行的調整建議,再給一個調整時段,過了調整時段再二次蹲班,再看新增了哪些亮點?之前的不足是否已調整完?調整的效果如何?未調整的原因?讓帶班人員在蹲班中促進帶班水平,促進團隊發展。
(二)指導科研任務。學前教育優質發展,教科研需同步。以蹲班為例,舒適環境創設,順暢一日流程。再做課題寫論文,要讓老師寫論文 ,先讓老師從思想上認識寫論文的重要性,再幫助其克服困難——先從寫必備作業的案例開始,再手把手教教學論文怎么寫?如何從實際工作中選題?論文的基礎版塊?每個版塊怎么寫?從最感興趣或最擅長的一個點選題,選題后幫助梳理這個題目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論證?列一個論文提綱,再提煉關鍵詞,具體到關鍵詞一般幾組怎么介定等;論文的正文部分字體字號、層級小標題和內容的撰寫;再到參考文獻:可以從哪里找?找出來后怎么分類清晰備注。再次,就是更上一層樓的做課題,如果園內確實沒有課題基礎,可以找一家經驗豐富的園所帶著做課題,參與其中的某一項,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習摸索積累經驗。鼓勵自主做課題,跟寫論文一樣,先結合園內亮點或突出點,選擇一個適宜園所開展的課題,開展課題專項培訓,解說課題研究一般有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要怎么開展?怎樣按課題組成員所長分配具體負責項目?課題申報書要怎么寫?開題報告、中期報告、結題報告分別要怎么寫?給了具體的指引,課題組成員有了基礎方向和思路,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園長或保教主任需要定期跟進,以保證研究質量。一個有科研能力的團隊必將帶動整個園所的科研實踐出成效。
(三)強化終生學習。緊跟時代的潮流,團隊成員停留在某個學段的學習是無法跟上這個社會日益變化的節奏的,管理層以自身的行動去鼓勵團隊持續學習,強調終身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包括學段形式的學歷提升、短期專業研修、日常的園本培訓和結合市區各級組織的綜合素養提升培訓。如日常提升小策略:讀書沙龍——可以是讀一本歷史人文類的非專業書,開拓視野,增漲見識,做一做我讀你聽,最不濟也可以練練普通話和豐富詞匯量;可以是多人眾讀一本專業書,眾人皆瀏覽全書,再各自精讀一個章節,將精讀部分做成分享課件,組織團隊分享,這種分享相當于每個人都精讀了這本專業書,取長補短,幫助團隊整體提升。
團隊打造一定是長期性、階段性、持續性的,當某些成員達到某個階段時,要調高職業規劃,促進團隊持續前進。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S],2018年11月15日.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S],2019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