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
橋西區第十次小升初銜接活動落幕的那一刻,站在維明路小學禮堂的我,各種感受,五味雜陳。在度過了數周的準備、磨合、演練、實操后,留下了許多值得反思和總結的地方,令人回味。
一、設計目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加深,學生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逐漸減少,甚至有小部分學生到了六年級對數學害怕、反感,以致于到了初中厭學棄學。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樣在六年級這個關鍵時期重新燃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增加他們的學習信心。綜合實踐課是解決這一問題的“app”。
綜合實踐課有別與常態數學課程,既能全員參與,又能體會到做學習主人的榮譽感,學生們比較感興趣。為此,我依托六年級上冊所學的比和比例、比例尺、百分數、扇形統計圖等知識設計了本節課。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合作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信心及興趣,感悟數學的魅力。
二、前期準備
學生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準備,期間,孩子們白天上課,晚上上網查閱資料,有時會因為一個問題在QQ群里展開激烈的討論,甚至爭執到很晚;周六日組內成員聚在一起試講、完善課件,付出很多艱辛卻沒有一個孩子抱怨,每個人都在樂此不彼地做著自己的工作。
一個月后,學生們知道了最美身材要符合黃金分割,籃球場的示意圖選用多大的比例尺合適,計算體內脂肪重量要用一個數的百分之幾來計算……最主要的是,他們學會了分工合作,鍛煉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本節課的匯報,感到學生們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學目標基本達成。
三、不足之處
1、準備環節,對學生的指導不足。這個過程,只注重了孩子們團隊合作意識和獨立思考意識的培養,忽視了對他們拓寬知識面的指導,使得他們在拓寬知識面的層次上,略顯參差不齊。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學會讓孩子們全面發展,防止顧此失彼,更不能因小失大。
2、匯報環節,沒有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一名優秀的數學老師一定要有扎實的知識功底、較強的時間調控能力,能舉一反三、由點到面、步步深入、收放自如。這次實踐課,將我這方面的不足暴露無遺,同時,也讓我找到了以后的努力方向,一方面要加強自身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一方面還要在課堂教學中,逐步養成引發學生深層次思考的習慣,只有老師有了這個習慣,學生才會循循善誘,才會主動向深層次思考和探究。
四、收獲提升
這次實踐課,我收獲很多。
一、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小學數學的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學會數學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小組合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
扶上馬,送一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對孩子們六年的教學陪伴中,雖不敢說鞠躬盡瘁,但也自認為盡力了、拼搏了。一年年基礎知識的夯實,孩子們翅膀硬了;一回回夢里孩子們萬里翱翔,如今要成現實了。他們能飛多遠?面對更廣闊的天空,他們能否沖破迷霧,所向披靡?從這次實踐課程中,我找到了答案,也看到了希望:讓每個孩子都站在舞臺中央,讓每個人都綻放自己的精彩,就是我所給予孩子們的最有力的支持。
二、家校配合是前提。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是本次教學得以順利完成的基礎,從開始調查,上網查閱資料,到后來課件的制作,小組一起試講修改,都有家長的參與,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不亞于孩子們,他們的參與,不僅是對老師教學的鞭策和鼓勵,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次全面了解。事后,家長主動寫信告訴我一起參與后的感觸和收獲,認為這樣的活動對于孩子來說是一次全面的提升。
三、群策群力是關鍵。這點小小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上級領導和同事的全力支持。這節課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展示的是大家智慧的結晶,吳華英主任高度引領、孫校長精準指導、偉偉老師全程參與、同組老師熱心幫助,與其說我是參與者,倒不如說我是受益者。
在他們小學最后一個學期,我希望把這樣的實踐課程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給他們一方舞臺,培養數學興趣,磨練意志。待他們走出小學校園的時候,每個人都帶著對數學奧妙的探索之心和勇氣,去飛越一座座數學高山,實現自己的理想,體現自己的價值。
我堅信,這是送給孩子們的最好的畢業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