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超
摘要:初中化學勞動教育課程,依托豐富的化學課程資源,融合勞動教育,獲得勞動知識和技能,同時提升學生勞動意識,使其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基于此,文章分析開展勞動教育的必要性,探討在初中化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策略,以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初中化學;勞動教育
在中考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下,勞動教育逐漸被忽視,但不論對學生還是對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社會而言,勤于勞動才能共同打造幸福世界。這就要求教師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深入體驗、真切感受,讓學生意識到勞動的價值與必要性,為其長遠發展不斷助力。本文主要對化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進行探討。
一、勞動教育對于化學教學的意義
在制訂化學教學規劃時有意識地滲透勞動教育,能夠對化學教學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首先,勞動教育能夠為化學教學提供更為廣闊的教學空間??梢龑W生在課堂之外的環境中接受化學知識,如:參觀農家的有機肥料、對農藥的成分進行研究等。這種以勞動實踐為特征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是將教學活動限定在課本和課堂,而是將教學空間拓展到生產領域,從而在本質上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其次,勞動也可作為學習化學知識的新途徑。學生通過親自參與勞動實踐,可順利習得學科知識,并有效地在知識與生活現象之間建立對應關系,從而實現知識的遷移。最后,在勞動手段與化學學科教學之間建立聯系,還可引導學生將關注點與視角投入到生活中,不斷形成參與科學實踐活動的意識,增強責任感,同時也能夠優化學科探索的精神,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勞動教育滲透措施
(一)善用教材內容開展生活化教學
勞動精神是高尚的,但勞動行為是具體的,直接作用于生活,這就要求勞動教育應與生活相融合。因此,在化學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引入生活化元素,通過結合實例的方式為學生講解一些生活上常用的小技巧,喚醒學生的生活記憶,使其借助生活經驗進行能動探究,并在興趣的促進作用下積極參與到教學中,提高學習效率。這樣,能改變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傳統認知,讓學生意識到化學不是高高在上、晦澀難懂的符號與文字,而是對其生活有實際幫助的豐富多彩的一門藝術。而且學生運用化學知識開展生活勞動的過程,更是印證化學真理性、感受與體現自我價值、樹立學習自信的過程,能使其在化學知識與勞動實踐的互動中形成良性循環。
例如,九年級化學課程就涉及許多與人們生活有著密切關聯的物質,如水、鐵、食用鹽、空氣等,這些元素在人類生存發展中起著重要的助推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能動地思考和探究與化學元素相關的實踐運用方法。在教學與水有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自來水的加工過程來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水是寶貴的生命源泉,并思考日常生活中人們為什么最好不要直接喝水管里的自來水,而要把水煮沸方可飲用。教師還可將感恩教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提問學生:看到爸爸媽媽每天下班拖著疲憊的身子,到家后卻沒有能直接飲用的水,我們會不會心疼,能不能放學后為他們燒壺水、沏杯茶?當教學與食用鹽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一嘗沒放鹽和放了鹽的炒菜在味道上有什么區別,引導學生探討鹽對人體的作用,并學習鹽的提煉與制作過程,使學生清楚地感知到鹽的重要性。隨后教師可開展“為父母做一道菜”的小活動,在激發學生的勞動欲望、鍛煉學生勞動技能的同時,助力學生健康成長。這些方式,將生活與化學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化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并學會運用化學知識進行生活實踐,增強了勞動意識。
(二)利用與勞動有關的化學史實進行勞動教育
初中化學教材中有較多化學專家通過勞動發現理論本質的實例,教師可基于這些內容開展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建立知識來源于勞動實踐的認識,認識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形成相應的勞動意識。此外,案例也可讓學生了解到化學對人類生活所起到的積極作用,更有利于形成社會責任意識。比如:著名化學家波義爾(英國)在看到種田勞動時,親自品嘗土壤的味道,從而得出土壤的酸堿性特征;由于有人感染了細菌,促使科學家對酸堿性進行有效的鑒別,并研制出酸堿指示劑;我國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為了解決化肥氨堿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在非常惡劣的時代背景下研制出獨特的制堿方法,從而大幅滿足了當時對純堿的需求。上述實例均與勞動密不可分,有些可直接說明勞動的重要性,有些則需教師帶領學生挖掘其中的勞動意義,可作為勞動教育的典型素材。
(三)設計化學制作類活動進行勞動教育
教師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實踐類的課程,讓學生通過勞動實踐來探索和掌握知識,學生能夠在勞動中體驗到趣味性,同時還可高效掌握知識內容。具體的制作活動可通過實驗形式開展。比如,在進行乙醇相關內容的教學時,教師便可倡導讓學生自主釀酒來掌握相關的知識?;蛘?,在了解皂化反應相關知識后,可帶領學生參與制皂勞動。學生基于學科知識來指導勞動,自主完成實驗的設計和操作,最終獲得理想的成果。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均適合以勞動的形式完成,如果教學內容為制作某種產品,便可通過勞動形式開展。此外有些制作活動與化學實驗關聯度不高,則可運用生活中的元素完成,學生同樣可體驗到勞動的趣味性。
總而言之,研究初中化學與勞動教育的融合,是促進高中化學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途徑,也是提高初中生化學綜合技能與生產勞動能力的有效手段,這就要求化學教師要切實考慮到學生的需求變化,善用教材內容開展生活化教學,運用作業來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在傳授化學知識的同時著力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從而為其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章憲華. 化學實踐活動和勞動教育相結合策略研究[C].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0年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專題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0:133-135.
[2]李偉進,陳新麗,劉聰.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勞動教育[J].廣東化工,2019,46(19):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