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近年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高速發展,行政事業單位的專項資金投入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專項資金在使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投入目標不明確、缺乏長效監督機制、浪費現象較為明顯等。行政事業單位的專項資金在近年來增長幅度較大,專項資金使用的效果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但是很多單位在專項資金使用的過程中,忽視資金的經濟效益,導致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問題較為明顯,因此有必要針對專項資金管理工作進行研究,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應對,將資金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從而促使專項資金在使用過程中發揮應有的效果。本文在研究專項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探討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促使單位實現健康發展。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問題;對策
隨著經濟新常態的到來,為了保住經濟增長點,政府加大投資力度,財政資金也在各領域加大了投放。在這一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的專項資金使用中的問題也成為了研究的熱點。十八大中習總書記指出要把權力放進籠子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的防范機制。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用制度來約束權力的濫用。為了適應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發展的需求,2019年實施的《政府會計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要求也更加嚴格,行政事業單位作為提供公共服務職能的組織,單位專項資金使用的效果直接影響到單位管理水平,因此需要加強管理。
一、行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問題
第一,制度建設不到位。近年來我國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制度不斷改革,取了一定的效用,但是制度的關鍵在于執行,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領導的意識不到位,再加上單位內部沒有根據各項法律法規完善單位內部的管理機制,內部沒有設立崗位制衡機制,內部控制效果落實較差。
第二,財務人員專業水平偏低。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并非財務專業出身,單位沒有對財務方面的知識進行培訓與普及,導致財務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無法為行政事業單位工作提供支持。
第三,專項資金使用存在違規現象。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存在使用辦公用品等發票報銷不能報銷的費用的問題,甚至部分人員購買虛假發票,公款消費變形為辦公用品,通過虛假發票套取現金導致專項資金浪費嚴重。
第四,會計信息化建設較為落后。會計信息建設關鍵在于通過信息系統實現對各項數據的整合,不同單位的專項資金管理要求有所差異,單位要結合自身的實際特點建立與專項資金管理相適應的信息系統。同時,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信息孤島現象嚴重,信息系統不能對專項資金進行自動化管控,使專項資金管理難度提高。
第五,事中審核乏力。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推行財政集中支付方式核算,但是集中支付中心對單位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并不了解,不同單位的管理差異較大,管理內容較為復雜,集中收付中心對資金是否通過主要取決于財政分管科室批示,但是財政分管科室對項目的具體情況不了解,批準用款成為了走形式的工作。
第六,事后缺乏有效的監督評價。部分單位沒有通過制定監督機制來監督資金的使用情況,再加上審計工作也沒有形成常態化審計,容易使行政事業單位的人員產生僥幸心理。
二、行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的對策
(一)推進制度化建設
首先,健全人事制度。行政事業單位要實行權力制衡機制,在崗位設置方面做好權力的制約與監督,將內部控制嵌入到單位管理的各環節,防范單位內部一權獨大的問題,確保不相容的職務相分離,防范資金舞弊的問題。單位不僅提供公共服務,也提供社會事務,因此需要充分發揮人員的作用,通過加強人員素質,提高風險防范意識,防范腐敗,確保專項資金實現應有的效果。
其次,建設會計制度。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會計制度也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細化,根據單位自身的實際情況,從監管體系、配套細則等方面制定管理制度,規范單位內部的管理。對于單位內部違法的人員要依法追究責任,杜絕徇私舞弊的問題,通過優化制度約束,確保各項資料真實完整,以提高經濟效益,為專項資金的使用保駕護航。
再次,健全專項資金的內部控制度。單位需要結合內部控制規范,制定符合單位專項資金管理的制度,明確各部門與崗位的管理流程,將內部控制要求貫穿于單位的各項業務流程中[1]。隨著單位的發展,內部控制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全體員工要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不斷優化內部控制管理水平,對各項風險持續監督,通過單位自律和崗位責任規范,處理好內部控制與專項資金風險管理之間的關系,避免資金被挪用、浪費等問題。
最后,要加強對專項資金使用的激勵制度建設,建立監督體系。單位和財政部門需要加強監督,對專項資金項目進度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發揮專項資金管理的作用,圍繞專項資金的撥付、使用、投資效益等深入調查,建立專項資金檢查驗收體系,做到科學化管理。
(二)加強對人才隊伍的培養
首先,財務人員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出臺,單位管理的要求在不斷提高,管理中的不確定性在增加,工作難度在加大,這就要求財務人員準確掌握各項法律法規,通過財務人員專業能力的提升,適應管理體系的變化,加大對各類風險的監督,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機制,防范權力過于集中所導致各類風險。其次,加強人員職業責任意識。單位在發展過程中要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在誘惑面前能夠堅定立場,做到靠得住、信得過,勇于擔當各項職責,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最后,財務人員要懂得控制風險。行政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風險貫穿于工作的各環節,要求財務人員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認識到專項資金管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各類風險,做到懂法、知法。
(三)明確專項資金的使用范圍
首先,適當增加日常公務經費。日常公務經費匱乏的問題要通過合理的辦法解決,避免毫無意義的工作,不能因為走過場浪費資金,對資金做好安排,并在此基礎上做好預算工作。其次,單獨核算專項資金。專項資金在管理過程中要與公務經費分開管理,確保??顚S?,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專項資金使用過程中的問題。最后,提高領導的重視程度。要對單位領導明確專項資金使用責任,若單位存在專項資金管理方面的問題,需要向單位管理層追責[2]。只有提高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對專項資金的重視程度,才能在單位內部形成上行下效的氛圍,促使全體成員認識到專項資金管理的重要性,從根本上防范專項資金使用隨意的問題,在單位內部形成專項資金管理的文化與氛圍,要求各層人員主動參與到專項資金的合規化管理過程中,以建立良好的管理文化。
(四)嚴格控制收支
首先,將全部收入納入監管。專項資金收入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及其他收入,單位要將收到的金額全部上交,防范小金庫的問題,避免公款私存,從源頭上防范腐敗。專項資金要實行歸口管理,歸口管理能夠有效防范行政事業單位小金庫的問題。單位的專項資金管理涉及多個部門,需要由財政會同審計、監察等部門共同成立專項資金領導小組,對專項資金的使用進行管控。其次,加強發票管控。專項資金被變相公款消費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單位內部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因此行政事業單位需要管住發票,從管理辦公用品發票為突破口加強資金管控,做到違法必究,避免人員抱有僥幸心理的情況,加強制度管理。再次,在發票上注明消費明細,對辦公用品實行總量控制,對于辦公用品采購需要至少兩人共同參與,從而落實發票的管理要求。最后,需要建立虛假發票聯動打擊機制。虛假發票管理涉及稅務、工商等多個部門,多個部門要加大聯動管控,形成對虛假發票的打擊合力。
(五)加強信息建設
首先,要加大對軟件的開發,利用信息技術將專項資金內部控制形成全過程、全方位的管控機制,將業務管理覆蓋預算收支、采購等各項目,實現對專項資金的有效管理,并優化信息查詢等功能,為單位領導決策提供支持。其次,創新系統開發規劃,加強信息平臺建設,對信息系統建設做好統籌規劃與安排,整合單位內部的各項數據,避免信息孤島的問題產生。最后,優化信息環境。信息環境涉及到人員素養、計算機應用等方面。專項資金管理的信息環境要以財務信息為中心,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實現對人、財、物的全面管控,并將內部控制的要求嵌入信息活動的關鍵環節,通過信息系統實現自動管理。
(六)加大國庫集中支付審核力度
首先,財政集中支付中心要與預算單位進行溝通,制定合理的規劃進行統籌管理,掌握單位的第一手資料,確保在收付款業務中能夠準確把握款項的合理性。其次,突出審核的重點。財政收付中心要對單位使用各項資金的必要性加強研究,對資金使用所涉及的合同、行性研究報告等進行全面審查,重點審核款項是否符合部門預算要求,突出重點,確保審核質量達標。最后,加強實地審核。財政收付中心在審核溝通的基礎上,要對專項資金進行實地勘察,例如對于建設工程等重點項目要實地勘察,確保預算執行、支付的有效統一,杜絕工程項目弄虛作假、擾亂秩序的現象。
(七)加大審計監督力度
首先,要形成常態化審計,將審計形成一種氛圍,不給被審計單位可乘之機,從而實現對風險的有效管控。對于重大問題實行通報制度,加強追責。其次,要創新審計方法。專項資金的審計的方法可以從源頭查起,做到一條線審計,從而發現專項資金各環節可能存在的各類問題。最后,健全監督機制。上級部門要對專項資金制定監督機制,從而不斷優化專項資金的監管程序。
三、結束語
不同行政事業單位所承擔的社會服務職能有所差異,經費包括公務經費和專項經費,專項經費類型比較廣泛,例如建設單位的建設資金、科研機構的科研經費等。如果專項資金的管理不合理,那么可能導致資金浪費等問題,因此有必要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的管理,提高單位的管理水平。行政事業單位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要不斷提高專項資金使用合理性,從而提高自身的整體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孫海燕.行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納稅,2020 (01):235-236.
[2]劉倩倩.行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