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要:普惠金融概念最早在2005年被提出,通過多家國際組織的推動,迅速席卷全球,受到了國家和社會廣泛的關注。2015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幫助普惠金融業務發展,2017年5月、7月,分別印發《關于印發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型金融事業部實施方案的通知》和《關于普惠金融事業部改革的通知》,由此,普惠金融也成為國內各大商業銀行的發展重心,各商業銀行紛紛建設普惠金融事業部,以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本文對我國三家大型商業銀行普惠金融建設情況進行簡單分析,綜合三家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發展的成就,總結通用性強的發展建議,希望能夠為進一步完善普惠金融發展提供借鑒,優化商業銀行發展中心,走出極具中國特色的普惠金融之路。
關鍵詞:普惠金融;商業銀行;實踐運用
通過對幾家大型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的實踐應用分析,能夠幫助各大小商業銀行了解普惠金融發展的特性和需求,強化相關政策解讀能力,實現拋磚引玉,幫助更多的商業銀行更好、更快發展普惠金融,切實解決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貸款難、融資貴等難題,具有重要指導和實踐意義。
一、普惠金融在交通銀行的運用
1998年,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是我國歷史上出現時間最早的銀行之一,1987年,交通銀行在國家政府協調重組,成為第一家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2000年,部分交通銀行分行成立了小企業部,開始了小企業授信業務。以浙江某交通銀行分行為例,通過將近20年的發展后,其普惠金融業務取得了顯著成就,貸款余額已超450億元,客戶群體數量超過1萬3千戶規模。加上浙江交行始終處于普惠金融業務發展前端的地區,其普惠金融業務發展勢頭良好,主要經過了四個階段的發展。
一是初創期,成立普惠金融小企業部之后,展開了小企業授信業務,主要針對小微企業貸款工作。同時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和國家政策意見,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開創了普惠金融業務基礎的規則、細則,為后續普惠金融業務落地奠定基礎。
二是成長期,2005年到2015年階段,是小企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普惠金融業務從提出到各大商業銀行運用時遭遇的重創,對于交通銀行來說,其承擔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三是發展期,在2015年,交通銀行總行進行系統調整,分行將普惠金融業務重新進行職能規劃,設置零售信貸業務部和零售信貸管理部,實現普惠金融業務審查及發展的分離,也正是因為部門的分設,使得普惠金融業務得到擴張,業務量驟增。
四是穩定期,2019年,零售信貸業務部轉設為普惠金融事業部,對交通銀行業普惠金融業務進行流程重塑,率先轉型,開展線上線下普惠金融業務:一是線上信貸業務,依賴于互聯網的便利性,主要業務品種有:線上抵押貸、線上稅融通、線上優貸通等,其主要針對個體工商戶和小企業;二是線下信貸業務,更加傾向于傳統銀行小微授信業務,例如展業通、快捷抵押貸等,著力于解決小企業因為短期資金流動缺乏而出現的經營危機。
二、普惠金融在中國銀行的運用
中國銀行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覆蓋商業銀行、投資、證券、基金等,經由孫中山先生批準,在1912年正式成立。2017年6月29日,中國銀行正式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構建“1+2”的普惠金融事業部架構,同時加快推進“五專”經營機制建設,全力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務能力與水平,其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建設。
背靠中國銀行集團資源,建設全面普惠金融服務體系。除了商業銀行法人機構以外,還包括從事普惠金融服務的村鎮銀行和中國銀行消費金融公司,構成了“1+2”的普惠金融事業部實施架構。同時,中銀集團其他附屬機構也在積極從自身出發,研發普惠金融產品,從人員、組織等方面共同助力普惠金融業務發展[1]。
拓寬信息化建設,實現普惠金融業務全覆蓋。就中國銀行來看,其全部36家一級分行已經完成普惠金融事業部建設工作,二級分行成立了普惠金融服務中心,同時交由專業人員管理。同時篩選部分網點作為普惠金融信貸特色網點,強化綜合服務能力,推動大數據、網絡金融等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領域的應用,增加其現代信息技術含量。
強調垂直化管理,進一步創新金融產品。中國銀行制定了“五專”經營機制:綜合服務機制方面,創新提出系列普惠金融產品,擴充服務網點;風險管理機制方面,結合客戶需求和風險特點,進一步完善普惠金融相關信貸政策體系,開發打分卡和統計模型,強化風險防范;統計核算機制方面,中國銀行構建了統一的成本分攤和收益分享機制,形成面向內部和外部的會計報表,全面反映當下經營業績;考核評價機制方面,實行統一績效考核體系下,制定普惠金融業務專項績效考核制度以及差異化的考核指標體系,并嚴格落實;資源配置機制方面,針對普惠金融業務,下達信貸、經濟資本等資源計劃,提供強力資源保障。
三、普惠金融在中國農業銀行的運用
中國農業銀行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的農業合作銀行,2009年,中國農業銀行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根據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農業銀行積極參與國家普惠金融體系建設,以商業化原則嚴格要求,致力于推動普惠金融全面發展,其主要做法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以農村為基礎,全面開展金融服務。農業銀行以互聯網技術為突破口,將農村分散、廣闊的點多面廣優勢與現代科學技術結合,打造人工網點、電子機具、自助渠道和流動服務、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五位一體”的農村渠道體系,全面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覆蓋面[2]。
穩步推進商業化金融“精準扶貧”。其一,實施精準扶貧,向具有生產經營能力的貧困農戶直接發放小額貸款;其二,加強產業帶動鏈,致力產業發展與建檔立卡戶增收的利益聯結機制,激發內在生產力,目前已累計發放貸款超407億元;其三,支持當地民生項目建設。如醫療、教育、安居等,改善整體貧困地區生活水平和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對接區域發展規劃,不斷提升其經濟發展條件。
發展多方協作支農模式。一是銀企合作模式,加強與農業龍頭企業的合作,為農民提供信貸支持,通過“農業+龍頭企業+農戶”的模式,實現產業鏈生產;二是同業合作模式,近些年農業銀行與政策性銀行、擔保公司等進行合作,發揮各自行業優勢,服務三農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3]。
實現了普惠金融產品政策體系創新。第一,農業銀行實現了農戶信貸產品的創新,其在“金益農”品牌下有三農特色產品193項,能夠為農民客戶提供多種擔保方式、多樣貸款渠道、不同額度以及不同期限等特色信貸服務,創新研發了針對農戶的小額貸款產品;第二,創新特色抵押擔保方式,結合不同地區的普惠金融產品需求以及農村地區改革發展的硬性要求,農業銀行積極開展“三農”融資擔保方式創新工作。在抵質押方式上,農業銀行創新推出了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果庫經營權等新型抵質押貸款產品。在擔保方式上,農行創新使用了農戶聯保、保險公司履行保證、自然人擔保、財政直補資金等多種方式;第三,進一步優化普惠金融信貸政策制度,對于一些地域特色較為明顯的信貸產品進行創新,在符合監管規定并能夠保證風險控制的前提下,授權一級分行自主創新,如農、林、牧、漁等行業。像水利工程建設、民生工程建設、小微企業貸款等重點普惠金融業務方面,農業銀行實施了經濟資本計量優惠政策。
四、發展普惠金融的建議
(一)以創新驅動為根本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普惠金融服務是個世界性的命題,我國商業銀行必須以創新為根本驅動力,但就我國大的發展趨勢來看,普惠金融發展極度不均衡,其深度和廣度在不同的地區呈現了較大差異,農民、小微企業和弱勢群體在該方面業務依舊存在較大問題,金融資源多偏向經濟發達地區,部分地區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市場環境等都較為滯后。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必須堅持產品創新、渠道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等,將農村經濟納入現代商業銀行的發展藍圖中,促進二者有機結合,積極探索商業新模式,才能夠破解普惠金融發展困境。此外,普惠金融涉及到多方利益,如政府、當地銀行、當地龍頭企業等,在發展中必須注重多方利益的協商,實現普惠金融的集約化管理,走可持續發展的合作共贏道路[4]。
(二)精準落實多項金融服務舉措
普惠金融至今的發展時間雖不長,但是其作用和重要性十分明顯,商業銀行必須將普惠金融上升到戰略發展的高度,結合內部結構和所有資源情況,重塑體系流程和組織架構。針對不同的客戶人群采取相應的信貸對策,鼓勵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積極接納金融服務,以此反作用到商業銀行本身,不斷優化布局,形成全面覆蓋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指出,支持國家開發銀行創新信貸投放方式,對農業銀行的達標縣域機構,可執行優惠的存款準備金率等,更加注重小微企業隱性融資成本問題,優化其根本的融資機構。此外,在《融資擔保公司監督條例》中也明確規定,必須推動建設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推動政府與銀行類金融機構的有機結合,提高普惠金融與真正客戶群的貼合力度。
(三)強化信息化技術運用,優化整體布局
其一,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風險問題,商業銀行必須構建正確的風險觀,進行全過程風險管控。同時做好政策配套指導工作,實現普惠金融產品與互聯網的融合,以現代化的管理理念發展網絡金融,例如結合大數據技術,做好對個人征信、工商登記信息等的審查管理工作,充分“解剖”小微企業;其二,必須推動先進信息技術與小微企業的結合、新興產品與企業經營性質的結合、政府風險補償機制與小微企業風險分擔的結合等,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市場整體布局。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三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中普惠金融應用的實案分析,針對其采取的不同普惠金融發展措施進行研究,從頂層規劃、結構優化等方面進行調整,希望能夠總結出操作性強的普惠金融在我國的發展建議,實現商業銀行與小微企業的共贏。
參考文獻:
[1]陶敬越.普惠金融在我國傳統商業銀行的實踐應用[J].遼寧經濟,2019(08): 38-39.
[2]姜其林,蘇晉綏,杜敏.銀行業金融機構數字普惠金融實踐與思考——基于國內35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調查[J].華北金融,2018(08):76-80.
[3]朱兆文.普惠金融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金融,2017(20):90-91.
[4]仇衛平.寧波通商銀行普惠金融服務的實踐與思考[J].經濟師,2016(06):144-14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