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英
摘要:20年的教學生涯,從鄉村到城市,我深刻的看到我國基礎教育中城鄉教育的差異,也從中找到城鄉教育的共通點。我的教育夢,因孩子們的夢想而堅守,我的教育夢,因孩子們的夢想而榮光。中國夢,就是千千萬萬個中國人圓夢。堅持就能成就夢想。
關鍵詞:教育故事;信念;堅持;圓夢
時光荏苒,歲月如梳,轉眼我已經在教育工作崗位上工作了20余年。中國夢是什么,是我們每一位中國人實現自己的夢想,一個個夢想的實現,中國夢就會實現,于我個人而言,我的中國夢是教育的夢。這從我的教育故事說起。
一、我的教育故事
2000年8月,19歲的我,中師畢業被分配到離家50公里左右的東川區牯牛山腳的“新村小學”,當上了一名語文教師。學校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孩子們離家遠,所有的孩子都必須住在學校。山高路陡,不通公路。我做教師的夢想,就從每周必須走四五個小時的山路、與孩子們同吃同住開始。至今,我仍然清晰的記得第一次見到當地村民,他們說的那句話?!斑@么年輕的姑娘,在這里待不下去的?!?/p>
2001年5月30日,天空中下著蒙蒙的細雨,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清香。已經走了4個小時山路的我,疲倦地拖著雙腿正在趕往學校的路上。抬頭看看天空,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想到每周一次四五個小時來來回回行走在這樣的路上。剛工作一年的我,心里說不出的痛楚。繼續往上走,霧氣越來越大,全是上坡的山路加上此時的小雨更是步履艱難。想著想著,隱隱約約看到山頂有許多黑影在晃動。漸漸的,那黑影漸漸清晰起來,隨之而來聽到的是越來越清晰的呼喊聲:“劉老師,劉老師……”定睛一看,原來是我的學生。他們從學校跑到半山接我來了。我趕緊加快腳步,心里著急著他們也是走了幾個小時的山路到學校的,為何又出現在這里?走到他們面前,眼前的一幕徹底讓我怔住了。汗水、雨水浸濕著孩子們的身體,單薄的衣服上泥濘不堪,見到我,他們顧不得擦拭身上的雨水,撲到我懷里,高興的說:“劉老師,你終于來了,我們到學校后發現你還沒有到,聽同學說你不來教我們了,我們幾個同學就約著來路上找你,你不能走啊,我們不能沒有你……”沒等孩子們講完,我哽咽了。所有的語言都化成了和孩子們緊緊的擁抱。
多少回,我無法抑制我的淚水。當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選擇了這樣一所學校,布道于窮鄉僻壤,我的眼淚為能夠無愧于自己的理想而流。當看著鄉村孩子困難的生活,求知的眼神,真誠的等待,我的眼淚為他們純真懵懂的夢而流。
二、堅定信念
從那一刻起,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教書育人,一定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播種希望,讓這些孩子學有所成,走出大山,實現孩子們的理想。
就這樣,我在這所學校工作了8年。一直堅守到學校并校至中心學校。8年來,我在與學生交往中,我讀懂了農村家庭的困頓,讀懂了學生的迷茫,讀懂了環境對學生的影響,還讀懂了學生追尋美好、幸福的愿望。
8年時光,教學上,難忘上《第一次報母親》這篇文章時我和學生深情的交流,深深的擁抱。難忘上班會課《好書,我親密的朋友》時,同學們傾吐的與書共為友的心聲。難忘《說說心里話》的習作教學中,我們師生為榮獲云南省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時激動的情境。難忘組織城鄉孩子手拉手的獻愛心活動時一幕幕的感動。
2008年9月,我來到昆明市滇池度假區實驗學校。再一次選擇了小學語文、班主任的工作。從鄉村到城市,我驚奇的發現,孩子們眼中對知識的渴求、成才的夢想竟沒有變。從鄉村到城市,我做教師的夢想也已然沒有變。那就是做一個優秀的教師。秉承學校的辦學理念,讓學生做最好的自己。
在這里,我們一起度過的“六一”美食節,一起參與的“低碳義賣活動”,一起做“生態小農人”……“大嘴巴社團”、“網球”、“高爾夫”等選修課程,使學生學習與生活緊密相連,學習變得像呼吸一樣自然。學校肥沃的土壤不斷滋養著我,漸漸地,我也從一位普通的老師,逐漸成長為昆明市小學語文骨干教師。我的夢想——就在滇池度假區實驗學校再一次啟航。
三、圓夢
20年的教學生涯,從鄉村到城市,我深刻的看到我國基礎教育中城鄉教育的差異,也從中找到城鄉教育的共通點。我的教育夢,因孩子們的夢想而堅守,我的教育夢,因孩子們的夢想而榮光。我的教育夢,孩子的夢。堅持成就夢想,愿我們圓夢中國。
參考文獻:
[1]《教育的初心》???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李鎮西
[2]《教育的美好姿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肖培東
[3]《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上海教育出版社?常生龍
[4]《讓教育更加尊重生命》?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姚躍林
[5]《教育要給學生留下什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華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