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戶外活動在幼兒園教學中是很常見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組成之一。戶外活動能夠鍛煉幼兒們的體能,也能培養幼兒們積極樂觀的品質等,對于幼兒們今后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但是,在實際幼兒園的戶外活動開展內容上來看,還是諸多問題的,因此本文將分析現有的幼兒園戶外活動開展問題,然后談談相關的戶外活動開展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戶外活動;開展策略
幼兒們的身心都處在非常稚嫩的時期,需要全社會給予高度的關懷,當前的幼兒教育也需要更加注重幼兒們的全面協調發展。當前的幼兒教育依舊是以游戲教學為主,但隨著不同幼兒的年齡差別,在課程設置方面也會有所差異,不過戶外活動幾乎是所有幼兒教育中都需要開展的。戶外活動是屬于有組織性、有計劃性的戶外教學活動,教師要帶領幼兒們積極投身于戶外活動當中,以促進其身心品質的發展等。因此,如何創新幼兒教育中的戶外活動,讓幼兒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當中學習生活和成長是值得思考的內容。
1.幼兒教育中戶外活動開展的重要作用
1.1有助于鍛煉幼兒們的體魄
幼兒們的身體結構等還處在逐漸發育的時期,適當的活動是有助于其身體肌肉和生理結構的發育的,幼兒們也是需要適當的活動,以實現基本的鍛煉,最終有助于其健康的體魄的形成的。幼兒們可以通過跑、跳、爬等實現身體各部位的協調發展等。
1.2有助于幫助幼兒們養成良好的性格
戶外活動大多基于輕松、歡快的氛圍當中,處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下,幼兒們學習知識的效率也能夠更高。而且戶外活動或多或少都會涉及到一些小比賽,當幼兒們在參與各類比賽的過程中,通過和小伙伴們的互動等,也能養成互幫互助的優秀品質;如果幼兒們能夠在游戲過程中贏得比賽,那么就會獲得相應的成就感,從而幫助幼兒們養成自信的性格,當然如果輸了,他們也是會出現難過等情緒的,此時教師們就可以引導幼兒們正確認識失敗與成功之間的關系等。幼兒們的性格養成與戶外活動是密不可分的。
1.3有助于促進幼兒們的智力發展
智力發展離不開體育活動的支持,通過合理開展戶外活動,能夠培養幼兒們的專注力、合作力等。戶外活動需要幼兒們調動手、腦、心等,幼兒們需要觀察外部環境、教師和其他小伙伴的表現,從而逐漸對外部世界形成認知,此外,幼兒們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活動規則等,以上眾多因素的影響有利于促進幼兒們的智力發展。
2.幼兒教育中戶外活動的開展策略
2.1增加戶外活動的趣味性
幼兒們的天性自然,都非常貪玩,甚至會出現一些令人頭疼的表現,但是這都屬于正常的幼兒現象。幼師們不應該因為這樣就責罵幼兒們,而是要做到順勢而為,關注其愛玩愛有趣的心理,在設計戶外活動的過程中適當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們的參與興趣等[1]。
例如幼師們可以組織名為:“小兔子回家”的戶外活動,當然其更應該視作一個游戲項目,教師需要設置一定的活動規則等。具體的活動內容為:幼師們需要將幼兒們帶領到開曠的草坪地帶,然后拿出事先準備的游戲道具:兔子耳朵和胡蘿卜玩具,然后將胡蘿卜分散放在草坪的各個區域,讓小朋友們將兔子耳朵佩戴起來扮演成小兔子,教師則扮演兔媽媽的角色,然后兔媽媽讓小兔子們出門去找胡蘿卜,等到找到胡蘿卜的時候就需要回家,兔媽媽說要回家的時候,所有小兔子必須在1分鐘內全部回家,否則就得被關在門外。然后,小朋友們就要模仿小兔子蹦蹦跳跳的樣子,去草坪上采摘胡蘿卜,然后帶著胡蘿卜回家找兔媽媽,小朋友們都非常喜歡這樣的游戲,因此整個游戲環節都充斥著歡聲笑語,小朋友們也都非常快樂。
雖然看似是個簡單的游戲,但是其實包含了規則意識的培養、指令的配合、專注力和目標感的培養等,幼兒們通過跳躍等也能夠起到運動的目標等。整個過程都具有非常濃厚的趣味性,值得借鑒。
2.2注重幼兒們的集體活動意識培養
幼兒們普遍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愛表現,渴望得到教師們表揚的特征。困擾很多幼師們的一個問題就是幼兒們總是隨心所欲,教師們根本無法控制,諸如體現在上課時會有幼兒會突然離開座位、去拉扯其他幼兒們等,課堂紀律性極差,但是即使幼師們反復強調也無濟于事等。因此,在戶外活動的設計過程中就需要注重引導幼師們集體活動意識的培養。
例如幼師們可以開展名為:“我是小小紅軍”的戶外活動,注重對其組織性和紀律性的培養。如幼師們可以將班級中平時聽話的孩子選出來作為“小紅軍”的隊長,然后分別帶領一個小隊,隊伍要求從高到低的排列。然后,“小紅軍”們需要依次進行翻雪山和過草地的活動,同時要求一個小隊的成員不允許出現掉隊、擅自離隊的現象,否則就要懲罰整個小隊的成員,諸如在吃飯的時候要等到其他小隊吃完之后才能去吃等。幼兒們都具有強烈的榮譽感和敏感情緒,只要稍加刺激,他們就會從中明白到遵守紀律和服從教師指令下的重要性。
以游戲的形式弱化教育色彩,不僅能夠讓學生們感受到參與戶外活動的樂趣,也能夠從中深刻理解到組織性和紀律性的重要性,能夠起到引導其遵守課堂紀律等作用。
2.3創設活動情境,開展混齡兒童活動模式
混齡戶外兒童活動模式是對傳統戶外活動模式的升級,其的核心在于確保不同年齡、不同班級的幼兒們能夠通過游戲形式,實現互動和共同發展的目的[2]。混齡兒童活動模式能夠提高幼兒們的社交能力,而且年齡較大的幼兒還能夠學會照顧低齡幼兒們等良好習慣。
例如教師們創設合適的戶外活動情境,將混齡幼兒們各自的優勢都發揮出來為宜。幼師們可以嘗試結合不同年齡段幼兒們的心理和行為特點,開展名為:我是小家長”的戶外活動,讓大班的幼兒扮演小家長,要監督好小班的幼兒們的上課、吃飯等,更要學會如何照顧他們等,有助于強化不同階段幼兒們的差異化認知,大班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個大孩子了,就會表現的更為成熟等。這是在培養幼兒們愛幼的良好品質,低齡幼兒們也是非常喜歡和大孩子玩耍的,對于其身心健康發展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3.結語
幼兒教育的戶外活動是當前比較重要的幼兒教學組成,但是如何更好的開展戶外活動是當前幼師們需要重點考慮的事項。本文提出了三個策略,分別以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集體意識等而展開相關游戲教學內容,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林婷婷.淺談合理開展幼兒園戶外運動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2019,11(21):144-145.
[2]景艷,馮薇純.淺談幼兒園戶外混齡自主游戲的開展[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21,13(3):53-54.
作者簡介:王潔琳,女(1987年4月),漢族,四川省廣元市,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學前教育教育與教學。